不能忘却的纪念丨致敬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这10名援鄂战士

2月21日,来自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0名心理专家出征湖北,第一时间在定点的武汉市第七医院投入战斗,成为武汉一道最美的风景。

目前,他们圆满完成任务,成功返湘。4月6日,第一批返湘的8名医务人员已解除隔离,与家人团聚。

为致敬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申秀云、王小华、左琴晶、方进、罗燕华、邓思瑞、宗华丽、杨霖、张胜雄、金先秀这10名援鄂战士,择选几篇他们的抗疫日记,来记录他们奋斗的足迹。

母爱

——干预悲伤的怀孕女性

申秀云

不能忘却的纪念丨致敬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这10名援鄂战士

一大早。就接到病区护士长的电话。说她那里有一个新冠肺炎的患者。肺炎已经好的差不多,这几天准备做引产术。因为治疗新冠肺炎的原因,吃了很多的药。现在宝宝四个月了,准备做引产术。这几天这个患者基本没有说过一句话,头对着墙,谁也不理。护士长很着急。

我和湘雅医院的张燕教授马上进了病房。通过我们细心的询问,才发现这位女性患者非常的内疚,因为她认为自己在得新冠的早期服用了一些药,而现在看来那些是没有必要服用。她非常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不用药,孩子就不会受影响。因此非常内疚自责。我们在做了一些简单的认知、共情、陪伴的干预后,让她认识到当时的选择是最好的。

接下来,我们给她做了一个催眠治疗。在催眠状态下给她讲了一个隐喻性的故事:讲述一棵大树根深叶茂,一天大树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嫩芽。大树非常爱这个嫩芽。细心呵护这个嫩芽,把所有的营养都给了这个嫩芽,嫩芽健康的成长着。但是有一天刮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风,下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雨,电闪雷鸣,狂风骤雨,嫩芽在狂风中颤抖,大树很想去保护这个嫩芽,但是风太大了,雨太骤了,嫩芽慢慢的从大树落下,掉到了大树脚下的土壤里。大树非常的悲痛,非常的不舍。但是有一天,她发现了嫩芽慢慢的和大树底下的土壤融合在一起。在第二年的春天。树根从土壤里吸收更多的营养。树枝上萌发出新的嫩芽,大树就知道,新的希望,新的生命诞生了。

听完这个故事以后,这位女性患者说了一句话:“这不是我的错。这是新冠肺炎的错”。我就知道她已经从痛苦中走出来了。

“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王小华

不能忘却的纪念丨致敬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这10名援鄂战士

我们湖南援鄂心理医疗队来到武汉已有30多天,每天不是去医院联络会诊,就是通过手机就给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新冠肺炎的患者做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工作。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一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在病情逐步好转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焦虑。有一位患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位年轻的女性,患新冠肺炎治疗20多天,通过治疗效果不错,血氧饱和度已经达到正常,CT显示肺部的炎症逐步吸收,但患者非常紧张焦虑,不敢断氧,稍一活动就心慌气喘,不停按压床头铃,自认为新冠肺炎没有治好,身体症状没有缓解,心理压力特别大,担心自己好不了了。

到病房后,患者说:“我也不想老是按铃子,但是一阵阵心慌,喘不过气来,太难受了”。

申秀云说:“嗯,心慌,喘不过气来,让你特别害怕,我们理解你,你并不想麻烦医护人员。”

患者说:“你们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医生说我好多了,但我就是害怕。”

申秀云说:“嗯,你前段时间经历了可怕的疾病,身体还处于紧张戒备状态………”。于是就告诉她很多关于新冠肺炎的知识,做了一些宣教,讲述焦虑是怎么来的,然后教她做催眠放松,还教她很多安全稳定技术。并提供内在力量的音频给他,激发其内在自我疗愈。我们去与她的焦虑、不安去共情,去陪伴。

通过几次治疗,患者的焦虑明显缓解。“嗯,我现在好多了,虽然有时候还会有心慌,不舒服,但我没有以前那么害怕了,按你方法做一些深呼吸,去想象一些舒服美好的情景,现在睡眠好多了,基本没有气喘不过来了,我明天就要出院,去隔离点了,谢谢你们。”

“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出院前夕,患者又一次热泪盈眶地说,待来年春暖花开时,欢迎你们来武汉看樱花,吃热干面。

杨霖

不能忘却的纪念丨致敬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这10名援鄂战士

“杨霖,快跟宗姐去武汉市第七医院找高主任,借个血压计过来,李老师今天从仙桃市给医护人员做完团体干预,乘车一个多小时回来,既往有高血压史,晚上头晕,不舒服。”申主任焦急地在门口那头对我说。我二话没说,直接飞奔出酒店,骑着自行车去了我们负责的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

此时,已是晚上10点42分,街上空无一人,有点寒风,但这点冷,对于我一个男生来说,不算什么。骑行大概七八分钟,到了医院。我直奔他们医生休息的地方,等我跑到一半,突然发现有四五个人在喊我。原来是高主任,50多岁的中年女性。

我激动地说:“高主任,久等了啊,今天天气有点冷, 您们在房里等我就好了啊,别感冒了。”

高主任笑着说:“你们冒着风险来到这里,帮到我们与患者许多,你们是我们的强心剂与定心丸,也是人民的英雄啊。我们应该的,不能让你等!我们医院的严书记还特意交代了,在库房里拿个新的给你们,如果需要药,或者救护车,要来医院检查,留观,我们将全力协助。”

口罩这头的我,差点哽咽。“谢谢严书记与高主任,药我们有。我们是小英雄,您们跟武汉人民才是大英雄,您们付出了许多。我们10个是幸运儿,报名的人许多,很幸运自己能选上,能有这个机会来检验与考验自己,能帮到您们与患者,是我最开心的事。”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就相互挥手告别,我飞奔出去,脑海里还记得他们戴着口罩的样子,耳边也在回响着那句:“有事一定记得再联系我们。”

回酒店后,经过监测血压与给药。后面李老师也慢慢好起来。听同事说她睡了,但是我却久久不能入睡,这是我们援鄂的第25天,今夜的一切感动到了我,25个日夜的一切也都值得。内心也为我们这段特殊的战友情,写下了几句:七院齐心战新冠,八面友军来相处;九州儿女多奇志,十里春风奏凯旋。

两湖不分南北,抗“疫”无问东西,这场战“疫”我们这些无论来自哪里的医务人员,或许曾经我们不识,但此时我们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互相帮扶,万众一心,为的就是能早日打赢这场病毒攻坚战,为的就是守护好我们的家园,也为的就是保护更多人,维护好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老师的血压控制了,湖北的疫情也在好转,但我想,我们的这段战友之间的友情,还在升温,持续发热...

“ 这句话真暖!”

左琴晶

不能忘却的纪念丨致敬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这10名援鄂战士

来到武汉已有十多天了,通过线上评估、下病房会诊等方式,我们已经了解各病区患者基本情况,把需要心理援助的患者的信息全面采集,制定出援助方案,为他们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或者团体辅导。

一位住院患者张先生说道,疫情发生之初,一家人都先后被确诊了,三个人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医院,每天都担心妻子和女儿的病况,每次联系不上她们的时候,或者医院打来电话时总担心是不是她们的病情加重了,这么严重的疫情,自己不能在她们身边照顾,心里很内疚、自责,有时辗转反侧,整夜难眠,心情非常烦躁。

张先生说:“前两天听说国家派了心理援助医疗队来了,我就想着和专家聊聊。”

我们的到来是给病区里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打开了一扇倾诉的窗。我们鼓励他们把所有的担心、忧虑、不安统统倾诉一番,帮助他们心理疏导,通过倾听、共情、反馈,给予充分的安慰、鼓励,只要他们的信心开始增长,紧张的心情开始一点点缓解,我们的目标就完成了。

每次干预后张先生都会说:“医生下次我们还是在线上谈吧,我们是感染的病人,你们还是不要在病房呆太长时间,全国捐给武汉人民的物质,我们消耗了,以后还能再生产,但是支援我们的人,一定要健健康康的还回去。”

经过几次干预后,张先生反映:倾诉一下我心里的烦恼,现在感觉就好多了,我希望这次疫情能尽快控制,你们也能早日回家!

离开武汉时,他发来短信:虽然没法看到你们的模样,但我能听到你们的声音,能看懂你们的眼神!

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加油,我的战友!

邓思瑞

不能忘却的纪念丨致敬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这10名援鄂战士

武汉的天气和怀化很相似,昨天还艳阳高照,今天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温度就骤降降下来。我们第9小组步行去医院,走在空旷的大街上,我想起了一首歌《城市之光》里唱的:“眼前又灯火辉煌,繁华里人来人往,这才是应有的模样……”

昨天有一位临床护士主动找我,他是1月27日从河北邢台来武汉支援的,已经整整来了一个月,言语中透露着辛苦和疲惫,觉得自己肩负着巨大压力,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焦虑,不平衡感侵蚀着自己的内心。

一线工作人员本着工作职责大年初三就请战奔赴前线,不辱使命的辛苦工作,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打败病毒,早点回家,他已经做得非常棒,我非常理解他的心情,这种远在他乡对家的思念是每一个逆行者都抛不开的情怀。我教他学会放松自己的身体,定时打扫自己的心灵空间,多听音乐、多运动,推送了一些正念减压的音频……

今天,他心情好多了。他对我说:现在很多声音说要让我们休息,要换防,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但是我相信很多援鄂的医务人员和我想的一样,疫情还没有控制,我们还能坚持,我们已经熟悉环境,适应了工作,再换一批人还要时间再适应,而且全国已经过来这么多人了,很多医院真的已经精锐尽出。所以,我想说:相信我们,我们能行…”我被他的声音震撼到了,经历这么多困难和危险依然保持一颗坚韧真诚善良的心。此时我已经哽咽到说不上话。我强忍住泪水说:“姐姐会一直陪着你,让我们相互作伴一起渡过难关吧。”向最美丽的逆行者致敬!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使得玉成。只要疫情还在,我们就会一直坚守,疫情下的我们,也在努力发着光。冬已尽,等春来,静盼山河无恙。加油,我的战友!

“谢谢你们,给我力量”

金先秀

不能忘却的纪念丨致敬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这10名援鄂战士

记得去武汉的当天,偌大一个武汉城,街上除了运送物资车和接送医务人员的车,几乎看不到任何的车和行人。

来接我们一个姑娘大概20出头,她说:“武汉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想要武汉大街热闹起来,武汉人民需要你们。”

当时在场所有人都哽咽了,几乎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来了!”我们彼此感动着,不需要华丽的语言,是心与心的连接。

在工作中,我接触的第一个咨询对象是骨科的一名医生,我称他为李医生,他说他就是睡眠有点问题其他的都很好,跟他交谈中,他多次提到想去上班,想念跟兄弟姐妹们一起战斗的日子,想回去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看到他们实在太辛苦了,自己帮不上忙,心里内疚。

我记得我的队友张胜雄当时问他:“您害怕吗?”他说:“我查出阳性的那瞬间我确实害怕,但是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在帮助我们的时候我心安定下来了,你们的到来我更加有信心了。”

通过多次的交谈,我们与李医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约定等疫情结束后,再去吃热干面、游东湖、看樱花,来湖南长沙吃正宗的臭豆腐。每次他来,都会提醒我们,做好防护等等。

前两天听到他各方面都已经恢复正常,已经开始上班了,说“早就想上班了,跟同仁们一起战斗的感觉真好”等等,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无畏的冲锋向前,现在依然冲在了最前线,我要向你们学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你们冲在最前线,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同时感谢您对我的信任,也让我明白人一生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少点痛苦,少点烦恼,多点幸福快乐! 给我了继续学习心理学强大的动力,给有情绪困惑的人精神上给予足够的营养,感谢您给我指明了方向!

温情的陪伴

——与一名居丧患者心灵接触

罗燕华

不能忘却的纪念丨致敬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这10名援鄂战士

2 月某天晚 8 点武汉市七院五病区负责人王医生发来了求救信息:“罗老师好!我们病区病人需要心理援助,每天晚上都能听到他的哭声,很凄凉,能帮帮他吗?”后来通过联络会诊,我和患者的心灵接触开始了。

患者为 41 岁的男性,受过高等教育,在疫情期间全家大人都被感染,包括其岳父岳母,自己母亲,妹妹,妻子,不幸的是岳母及妻子相继死亡,其父亲前年因病去世;其余家人在别家医院治疗,病情控制好,准备出院,万幸的是其两个女儿没有被感染,大女 10 岁,懂事,小女 3 月 1 日满周岁,也很乖,分别住在亲戚家。目前患者躯体情况可,已达到出院标准。但心理很难受,晚上哭泣,平时不与人交流,医生查房时都说好。

了解情况后初步考虑“居丧反应”,遂后汇报申主任一同给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早期共情,倾听,鼓励宣泄情绪,安全岛稳定化技术,陪伴等支持治疗主,建议咨询关系;中期调整认知,利用空椅子技术,保险箱技术缓解居丧反应,帮助患者情绪正常化,接纳现实;最后激发内在力量,寻找有效资源,回归现实生活。

通过一个多月 8 次一对一线上干预以及一次心理查房患者情绪逐渐平稳,哭泣减少,愿意与人交流,我们一直陪伴他住院、隔离点、居家。他告诉我:“罗医生,我一定会加油,谢谢您在我人生最低糜无助的时候给予关心和帮助,我会把自己身体养好,化悲痛为力量,更要照顾好父母和两个孩子,还有公司的事,将来生活一定不会比别人差,请您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