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學習,越早明白這個道理越好

​【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文】

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習】

一味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中的含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讀書與學習,越早明白這個道理越好

讀書第一需要明白的道理是什麼?我想正是“學”和”思“。學而不思,思而不學,都是錯誤的方法。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重要,但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更加重要,要不然看什麼都覺得是對的可最後好像什麼也沒學到。尤其是讀古代經典的時候,這種現象更是平常。對於同一本著作,不同人的解讀有所不同,甚至完全是相反的。這時你會越讀越不知道應該聽誰的,因為你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

讀書與學習,越早明白這個道理越好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學是為了用,所以一定要放在實踐的角度去思考哪種解釋更適合自己,這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對自己生活有益,就沒有所謂的誰對誰錯。

《論語》還有另一句話:”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大意是: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荀子》裡也有一句類似的話:“吾嘗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大意是:我曾經整日思考,卻不及片刻的學習來得重要;我曾經駐足遠眺,卻不及攀登到高處的俯視。

讀書與學習,越早明白這個道理越好

上面的兩句話提醒我們學習的重要,而整日空想是沒有進步的,想多了就“殆”了,這就是“思而不學則殆”。

總而言之,學習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 一定要多問自己對於所學知識是否有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尤其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前提的辯證思考;而在我們整天胡思亂想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是不是靜下心來學點東西更加實在些?

讀書與學習,越早明白這個道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