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却是"善良的癌"。

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却是

前列腺癌“善良的癌”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权威医学期刊 CA2019年肿瘤年鉴显示,前列腺癌目前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一,死亡率位列第二。5年生存率98%,优于排名第二的皮肤黑色素瘤(92%)和肾癌(75%)、膀胱癌(77%)等其它癌症。我们可以看到前列腺癌近年来在诊断及治疗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虽然晚期转移病例5年生存率要低于30%,但是早中期前列腺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大于99%。这也意味着积极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绝大多数情况均可获得良好预后。近30年来,得益于诊治手段的进步,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死亡率逐步下降,大部分患者得以早期根治。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和诊治经验的缺乏使得我国前列腺癌的生存率远低于欧美国家。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以改进我国前列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将是泌尿肿瘤医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前列腺是男性的附属性腺,精液的液体成分主要由前列腺所分泌。成人的前列腺如板栗大小,包绕尿道并与膀胱、直肠相邻。靠近膀胱的平坦部分称为前列腺底部,逐渐缩窄的远端称为尖部,紧贴直肠的两叶称为背侧。前列腺表面有包膜覆盖,尖部有尿道括约肌结构,腺体的背外侧有通往阴茎海绵体的性神经,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需要仔细解剖以上结构以保留术后控尿和性功能。前列腺的腺体根据超声检查和病理切片可分为中央区、移行区、外周区和前纤维肌肉区。中央区包绕射精管,占前列腺组织的25%;移行区靠近前列腺尿道,占前列腺组织的10%.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好发区域;外周区位于前列腺的背外侧,是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 PIN)和前列腺炎好发区域;前纤维肌肉区则是与膀胱相延续的结构。前列腺是男人身体中最大的性腺,也是男人独有的附性腺器官,具有内、外双重分泌功能。相比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更为常见。很多人担心前列腺增生会发展成前列腺癌,有人甚至把前列腺增生叫做良性肿瘤。但事实上,这两个疾病没有太大的联系。前者是良性肥大,后者是肿瘤。

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却是

   说前列腺癌"善良的癌",是因为前列腺癌症发展速度缓慢,不像其他一些癌症,总是悄悄地发展,一出现症状时就"大显神威"。前列腺癌的发病机理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性生活过度频繁、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等都可能引发,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它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前列腺癌"善良",还因为它相对好治。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有多种选择,特别是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柔性杀手,患者不要过于担心。近来还出现其他一些治疗方法,比如冷冻、高能超声聚焦、射频等,具体采取哪种方法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分期、分级,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前列腺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可实施根治手术的恶性肿瘤,术后病人无需打针、吃药,肿瘤不会复发或转移。但遗憾的是,我国很多前列腺癌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发生了骨或淋巴转移,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所以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是根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前列腺癌的病因尚未查明,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等有关。前列腺分泌功能受雄激素睾九酮调节,促性腺激素的黄体生成素发挥间接作用。幼年阉割者从不发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癌98%为腺癌,常从前列腺萎缩的外周部分发生,大多数为多病灶。本病的转移途径有三:①向附近组织或邻近器官浸润,首先侵及两侧叶,穿破被膜,至输精管壶腹、精囊、膀胱颈和后尿道;②淋巴转移可至骸内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③血行转移最常见为骨盆、脊椎、股骨。剧烈疼痛,可发生病理性骨折。也可转移至肝、肺、胸膜、肾上腺、脑等内脏器官。由于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后叶,早期并无症状,即使有不适,也不足以引起病人的重视,因此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一旦临床上出现了明显症状,往往已属病变的晚期,预后不良。可见,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反复发作不愈,应十分注意病情变化,以防癌变。前列腺癌的病人在早期常会出现尿频及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程延长、排尿痛以及尿潴留等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相同,因此很难据此诊断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肠指检诊断。直肠指检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极为重要,其准确率可达50%--70%。很多学者主张在前列腺癌高发地区,对中年以上男性定期进行直肠指检,将使很多病人得到早期诊断及根治的机会。必要时医生可采取经会阴、直肠穿刺,取活体组织检查,其诊断的正确率可达70%—80%。还可经直肠按摩前列腺,收取前列腺液检查,其阳性率可达90%以上。绝大多数病例可由此得到确诊。值得提醒的是,尽管前列腺癌发生率相对不高,但它的症状酷似前列腺增生,若经治疗后,病情越发恶化,就要想到前列腺癌的可能,应作上述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症状与前列腺肥大几乎相同,约百分之二前列腺肥大会恶化为癌症;五十岁以上男性较易罹患前列腺癌,初期症状不明显,但肿瘤愈来愈大,就压迫周围器官,引发排尿困难、频尿、夜尿、残尿感、血尿等,严重时会移转淋巴结、骨头,但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存活率高出其它癌症很多。 男性荷尔蒙分泌不足,会影响性器官发育及性功能,最好向医疗院所求诊,适量男性荷尔蒙治疗后即可获得改善,如果自行服用或注射过量男性荷尔蒙,尤其是年长民众,将成为前列腺癌症的高危险群。一旦罹患前列腺癌,如果再摄取男性荷尔蒙,病情将加剧。

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却是

前列腺癌早期症状类同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应引起警惕!

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做直肠指检、PSA监测和超声检查。建议40岁以上的男性朋友,一年进行一次前列腺检查,如没有问题,之后可一两年检查1次。超声检查是目前前列腺癌的最常规筛查方法,如想更精确,可做PSA检测,费用只需几十块钱。由于其他一些前列腺疾病,比如良性增生、炎症也会影响到上述血液指标,因此发现PSA异常之后并不能确诊是癌,必须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如超声、磁共振等,以明确癌灶是否的确存在及其大小和侵犯范围。

在治疗方面,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拥有众多的治疗选择,包括随访观察、前列腺癌根治术、外照射放疗、粒子植入放疗和冷冻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各自的适应证,也有着不同的不良反应。年龄和预期寿命也必须在治疗选择的考虑之列。前列腺癌患者多为老年男性,众多的并发症可能会加重前列腺癌的治疗不良反应。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典范,需要个体化地评估局部治疗后的复发危险并选择有效的辅助治疗。

前列腺癌发病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例如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污染,发达地区往往呈现出前列腺癌高发趋势。平时应粗茶淡饭,清心寡欲,加强运动,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饮食上尽量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食物,多吃白肉像鱼类、鸡类,或者牛奶;积极锻炼身体,排除代谢产物,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能力;适当多吃胡萝卜、番茄等蔬菜对预防前列腺癌也有益处。由于雄激素和前列腺癌发病的关系,患者切忌吃含有雄激素或"壮阳"的食物、中药。需要提醒的是,前列腺癌治疗可能会增加患者失去性功能和性趣的风险,对较年轻的患者而言,有可能因此产生抑郁,家人应该多关心丈夫的情绪,加强沟通。

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却是

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预后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