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里的八大王,与八贤王有什么关系?从前电视剧没弄明白

最近好剧太多了,简直追不过来,才抽出时间看了半集《清平乐》,看到吕夷简夙夜未休、出入太后寝宫,结果被八大王赵元俨给堵个正着,讽刺他不知所谓,半夜跟自己的寡嫂、当朝太后不清不楚。

这位八大王被吕夷简无视的时候,还非常可爱地用拐杖戳地,一脸的“快看这边!看我!”,小表情惟妙惟肖,简直是可爱本爱了。

不过,等一下,八大王这个称呼……是不是有点耳熟?他跟八贤王有什么关系吗?

不用怀疑,肯定有关系,在《宋史》里面,既找不到八大王,也找不到八贤王,但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这里的八大王,肯定就是指的八贤王,比较贤明的八王嘛!八王又是仁宗的叔叔,再加个“大”字,就成了八大王?

姑且认为,我们的这种推测是正确的,事实上编剧团肯定也是这个心思,八大王=八贤王,这点毋庸置疑,但是!


《清平乐》里的八大王,与八贤王有什么关系?从前电视剧没弄明白


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又有点小疑惑?

经历过无数影视剧洗礼的小伙伴们,是不是依稀记得,八贤王好像是一个叫做赵德芳的家伙?陈道明还演过八贤王呢,《包青天》、《杨家将》系列剧中,八贤王也基本是作为最可靠的正派大佬出场,帮助仁宗除奸佞、远小人。

尤其那一条“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紫金锏,威风凛凛,无数次成为关键时刻帮助主角团喊“刀下留人”的道具。

有这么多电视剧佐证,那八贤王应该叫赵德芳才对啊?赵元俨是什么鬼?

呃,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YY戏剧害死人啊!

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八贤王赵德芳,只有这位八大王赵元俨,他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头“二十八太保”,这名字怎么来的呢?原来,赵元俨在兄弟中排行老八,而因为太宗特别喜爱这个儿子,不想他太早出宫,便一直留他住在宫里,直到二十多岁才就封,因此宫里就称他为“二十八太保”。


《清平乐》里的八大王,与八贤王有什么关系?从前电视剧没弄明白


赵元俨虽深受父亲宠爱,但他母亲并非皇后,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即使如此,赵元俨与哥哥真宗关系良好,一直颇受器重。

真宗即位后,先是封赵元俨为曹国公,第二年封广陵郡王,接着又封为荣王,并且先后身兼节度使、检校太尉、中书令等要职,是真正的身份尊贵的实权派

不过,很快赵元俨的人生就出现意外,他的侍婢纵火,火势绵延到禁中(宫里),这使得他非常懊悔,每次见到真宗哥哥就痛哭,真宗虽然很同情这位老弟,也不得不将他降职封为端王,搬出宫住到已故驸马都尉石保吉家中。

当然,这次降职并没有影响到兄弟二人的感情,很快真宗又找机会给弟弟升官,依然享受诏书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等超级待遇。

直到真宗崩逝,刘太后临朝垂政,赵元俨才开始倒霉了。

他深受太后猜忌,自己心灰意冷,屡出狂语,不再上朝参政,被排挤出权力核心圈。

但赵元俨朝野内外评价很好,史书上称他“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而且对待母亲王德妃极为孝顺,亲自侍奉药食。在重文轻武的宋代,这位亲王酷好读书,文词、书法都是一绝


《清平乐》里的八大王,与八贤王有什么关系?从前电视剧没弄明白


仁宗亲政后,赵元俨再次受到重用,他也极力回应皇帝侄子的这份看重。

一次陕西边境西夏人来犯,朝廷军费紧张,赵元俨主动提出,捐出自己当年的公用钱五十万充作军费,解燃眉之急。

什么是公用钱呢?可以看作是朝廷对宗室、官员的福利,也有点类似三公经费,用于吃喝、宴请、出行仪仗等公用支出。

赵元俨作为皇叔,相应支出不少,一下子全捐了,自己必然拮据。仁宗不忍心苛待皇叔,便只收了一半,退回一半。

后来,赵元俨病重,仁宗亲自调药侍奉,叔侄密谈许久,说了不少体己话。仁宗要赐赵元俨五千两白银,也被他推辞了:“臣羸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

从赵元俨一生来看,他有起有落,但与真宗、仁宗两朝君主都相处融洽,尽心辅佐,的确称得上贤王二字。


《清平乐》里的八大王,与八贤王有什么关系?从前电视剧没弄明白


至于说大家熟悉的八贤王赵德芳,其实只是后人牵强附会,对太宗篡位传闻的过度解读。

所谓赵德芳差点继承皇位,却被叔叔太宗所谋夺,为了补偿他才赐八贤王之位以及紫金锏,这均是毫无依据的胡言。

赵德芳为太祖第四子,前面尚有活着的哥哥赵德昭(太祖次子),并非排行第八,如何能称得八王

而且,赵德芳死于太宗开宝六年,当时他并未封王,死后追封岐王。

赵德芳之兄赵德昭,在此两年前自杀,有可能与太宗后代争皇位的人,都已经烟消云散。

一个太宗时期便已死的岐王,又如何能跨越真宗、成为仁宗的皇叔呢?

从前的影视剧将赵德芳推为八贤王,无非是为太祖一脉鸣不平的一厢情愿,而《清平乐》剧中终于还原历史上真正的八贤王,这份心思,份属难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