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火花塞」汽油機燃燒三階段及影響因素

著火是指可燃混合氣的氧化反應速度突然加速,出現火焰的現象。燃燒是燃料和氧化劑進行劇烈氧化反應,產生髮熱發光的現象。燃燒過程中存在著複雜的傳熱、傳質、化學反應和流動現象。

通常,汽油機燃燒是火花點火和火焰傳播,根據氣缸內壓力變化特徵,可以將燃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解剖火花塞」汽油機燃燒三階段及影響因素

1、著火落後期,又稱為滯燃期、著火延遲期、初燃期、火焰發展期。

著火落後期是從A點火花塞點火開始到B點形成火焰中心,A點是火花塞點火的瞬間,A點到上止點之間的角度也就是點火提前角;形成火焰中心的B點是壓力上升線和純壓縮線分離的點。著火落後期約佔整個燃燒期的10%左右,這時候是火花塞點火三階段(擊穿階段、電弧放電階段、輝光放電階段)發生的時候,火花塞間隙之間的壓力和溫度已經發生了幾次變化,但從整個氣缸看來,氣缸內工質的壓力和溫度沒有明顯升高,只是形成了中間產物,放熱很少。下圖紅圈部分主要是著火落後期。

「解剖火花塞」汽油機燃燒三階段及影響因素

著火落後期形成了火核,並以層流火焰狀態向周圍擴展。一般汽油機的著火落後角是10-20°CA。

「解剖火花塞」汽油機燃燒三階段及影響因素

著火落後期影響著整個燃燒,為了著火性能好、保持燃燒穩定、各循環間壓力波動小,應該儘量縮短著火落後期,所以又稱為滯燃期。

影響著火落後期的因素有:

(1)燃科本身分子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辛烷值高的燃料著火落後期短,有的車主說加了95號比92號動力大,原因之一在於此。

(2)點火時缸內混合氣壓力和溫度。 壓縮比越高,壓力和溫度就越高。

(3)點火時缸內混合氣濃度在0.8-0.9時,燃燒的速度最快,著火落後期最短。

(4)混合氣有微尺度的渦流有助於提高點火時活化中心的擴展能力,加快火焰傳播,使著火落後期縮短。

(5)火花點火能量大,著火落後期就縮短。

(6)殘餘廢氣量減少,著火落後期縮短。

2、速燃期,又稱為明顯燃燒期、主燃期、中燃期、快速燃燒期、火焰傳播期。

速燃期是從形成火焰中心的B點到壓力最高點C點,期間大部分燃料(約70-90%)是在這個階段燒完的,燃燒放熱主要是在火焰前鋒面上進行,火焰燒遍整個燃燒室,缸內壓力和溫度急劇升高,壓升率高(通常在0.2~0.4MPa/(CA)),火焰傳播速度快(約50~60m/s)。

形成火焰中心的B點一般出現在上止點前12°-15°比較合適。壓力最高點C點一般被希望出現在上止點後10-15°CA。

速燃期對汽油機性能有決定性影響,速燃期越短,越接近上止點,汽油機的動力性、經濟性也越好。但過高可能會導致噪聲、振動大、工作粗暴、排放不佳。

速燃期的燃燒速度幾乎只取決於強湍流的脈動速度。

壓力最高點C點出現的時刻,一般可通過改變點火提前角調整。火焰傳播速度越快,速燃期的壓升率越高。

3、後燃期,又稱為補燃期,末燃期、燃盡期。

點D是燃料基本燒完的點,總燃料的5-10%左右在後燃期被燃燒掉。由於燃料與空氣的混合並非完全均勻,加上燃燒產物在高溫下可能發生熱分解,因此,在火焰鋒面傳到末端混合氣後,缸內仍有未完全燃燒的燃料存在。後燃期是活塞下行,缸內壓力很快下降,熱能轉化為功的能力減弱,所以要儘量減少後燃期。

後燃和混合氣濃度有關。混合氣過濃(如a<0.8)時,燃燒緩慢,後燃嚴重,甚至在排氣門打開後進入排氣管中燃燒,產生排氣管放炮現象;混合氣過稀(如a>1.3),火焰傳播速度過慢,缸外形成混合氣的汽油機在進氣門開啟時火焰傳到進氣管內,引起進氣管回火現象。

後燃還和點火提前角有關。點火提前角越小,後燃越嚴重。

汽油機燃燒持續期一般為小於60°的曲軸轉角,對應轉速1000-5000轉/分鐘的四衝程汽油機發動機,燃燒的持續時間是2-10ms不等。

還有那些因素會影響燃燒過程呢。

(1)提高壓縮比可以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和熱效率。

(2)燃燒室的結構、形狀影響燃燒過程的傳播速度、放熱率、傳熱損失、爆燃傾向、充氣效率,從而影響發動機的性能。

(3)缸內氣流合理的運動對提高燃燒速度、加快火焰前鋒傳播、縮短燃燒期都有較大的影響。

(4)多火花塞且靠近燃燒室中心,使燃燒速度加快,持續期縮短。優化的火花塞結構也對火核的形成和成長起較大影響。

(5)若增大氣缸直徑將增大火焰傳播距離,並增加末端混合氣的溫度,增加爆燃傾向,所以缸徑不宜過大,通常小於100mm

(6)鋁合金氣缸蓋和活塞的溫度比鑄鐵低,發動機熱負荷明顯下降,減少爆燃傾向。

(7)燃料的抗爆性(辛烷值)高,可提高壓縮比,改善發動機性能。

(8)過量空氣係數(空燃比)影響傳播速度和燃燒過程。

(9)恰當的點火提前角對應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和最低油耗率,即最佳點火提前角。

(10)轉速提高時,混合氣進入氣缸的流速增加,氣流增強,改善了燃料和空氣的混合,使得火焰速度加快。

(11)汽油機負荷減小,最佳點火提前角要提前,燃燒室溫度下降,混合氣的焰前反應減慢,著火落後期變長,火焰傳播速度下降。

(12)燃燒室溫度提高1倍,火焰傳播速度約提高4倍。

(13)廢氣再循環率(EGR率)逐步加大到20%左右,淨指示效率達到峰值,之後效率下降;速燃期在試驗範圍內與EGR增加呈線性增加,速燃期在30℃A時,效率達峰值。

《汽車發動機原理》王建昕 帥石金 主編 2011 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燃機原理教程》 主編許鋒 隆武強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5

《汽車發動機構造、原理與維修》於增信等編著 2016 機械工業出版社

《內燃機燃燒科學與技術》李向榮等編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12

《內燃機學》第4版 主編劉聖華周龍保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7

《車輛內燃機原理》孫軍主編 2012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