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也曾英勇過,為啥隋唐過後戰力卻變的如此低下,還被異族入侵

中國歷史,波瀾壯闊、璀璨耀眼,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文明史,同時也是一部戰爭史。在這部戰爭史當中,令很多人特別是令漢族耿耿於懷的,是面對北方落後的民族鄰居對宋朝血洗式的“暴錘”和兩次真正意義上的異族入侵:蒙元和滿清。

漢人也曾英勇過,為啥隋唐過後戰力卻變的如此低下,還被異族入侵

大概從唐朝以後,漢族王朝在與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之間的戰爭方面,其能力大幅下降敗多勝少。除了被遼、金,按在地上摩擦以外,還有“靖康恥”這樣令漢人無比恥辱的歷史事件。在無力消除邊患被侵撓的同時,還有過被蒙古和滿清滅亡的記錄。在令人唏噓之餘,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這樣?原因何在?

今天劍風就來為大家找一下原因!

北方遊牧民族的大致概況

在偉大的漢朝時代,也曾有過“封狼居胥”、“燕然勒功”的輝煌紀錄,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毫邁氣度。

漢人也曾英勇過,為啥隋唐過後戰力卻變的如此低下,還被異族入侵

到了盛唐時期則有著讓周邊“俯首稱臣”的強大武功,唐太宗李世民也被尊為“天可汗”!但令人遺憾的是,當歷史的火車開到了兩宋時代,莫說和北方的遼、金,相對抗就是在面對西夏這種小國時,也是被經常性的“暴錘”。之後的“靖康之恥”,除了讓漢人蒙羞之外,更是讓宋朝喪失了大片領土!

漢人也曾英勇過,為啥隋唐過後戰力卻變的如此低下,還被異族入侵

曾經漢朝與大唐的英勇、強悍的鐵血之軍,到了兩宋時候,已經弱化的毫無蹤跡。當然這個變化,不能全賴在宋朝身上。從歷史的邏輯脈絡上來講,在某種程度上,唐之後和宋之前的北方異族集團,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情況。

當中原王朝進行歷史大浪淘沙的時候,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也在成長和進行歷史的演變。

漢唐時代的北方遊牧民族

漢朝時代所面對的北方匈奴集團,本質上屬於鬆散的部落聯盟集團。漢朝是成熟的帝制國家,可以有效地將其境內的幾乎所有力量轉化成戰爭資源,而匈奴作為一個鬆散的帶有原始奴隸制性質的部落聯盟,是無法動員整個境內的物資作為戰爭資源的。(匈奴單于的命令,只能對其直屬的部落起有作用,通常情況下還要個部落首領一起商議,最後才有單于定奪。至於被兼併的外來的匈奴別部由於認同感不強,對於單于的命令,基本上出工不力)因此,在漢匈的較量中,多數情說是漢朝佔優勢。

漢人也曾英勇過,為啥隋唐過後戰力卻變的如此低下,還被異族入侵

而唐朝所面對的周邊政權情況,除了和漢朝有相似之處以外,這些北方遊牧集團相比匈奴,力量還有所減弱,除了突厥有點扎手以外,這些周邊政權基本上是被唐朝暴錘!

宋朝的時候,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

宋朝時代的北方異族政權

兩宋所面對的對手,不論是遼金,元還是後來明朝面臨的滿清,都是和以往的北方遊牧部落集團大為不同。他們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地向中原模式靠攏。這意味著中原王朝原來具備的政治人文優勢,在遼金元清等政權面前已經沒有優勢可言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兩者交戰,中原王朝要想取勝的話,難度成倍數增加。

漢人也曾英勇過,為啥隋唐過後戰力卻變的如此低下,還被異族入侵

結論

當然除此之外,肯定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中原政權的戰鬥力越來越低下,最後甚至被異族兩次滅國。除了有北方民族政權自身的成長和強大之外,就是漢人王朝自身的腐化與奢靡。腐化與奢靡,最終會導致對現狀的安逸和戰鬥力的喪失。靖康之恥是如此,元滅南宋也是如此。除此之外,中原王朝政治上的朋黨之爭,文人集團逐步的利益化,官場腐敗橫行,嚴重的土地兼併,不可抗拒的天災,皇帝與大臣之間失德失合,也是導致異族入侵的重要原因,清滅明就是這種情況!

漢人也曾英勇過,為啥隋唐過後戰力卻變的如此低下,還被異族入侵


漢人也曾英勇過,為啥隋唐過後戰力卻變的如此低下,還被異族入侵

所以漢族政權的戰力低下和導致的異族入侵,除了有北方民族政權自身強大的原因外,最大的還是中原漢族王朝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