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胡食盛行,達官貴人好囤積胡椒,宰相賜死抄家查出胡椒900石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被崔器嫌棄不已的隴右,實際上是唐朝最為富庶之地。“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萬二千里,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安遠門是唐都長安的西門,從那裡向西北延伸12000裡,深入到中亞與西亞的交界處,都是唐朝疆域,安西四鎮之一的碎葉城位於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的托克馬克附近,詩仙李白就出生在那裡。

唐代胡食盛行,達官貴人好囤積胡椒,宰相賜死抄家查出胡椒900石

西域文明也因此對唐代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唐代文明中胡風就佔了非常重要的成分,最為突出的就是胡風飲食對中華文明的影響了。

“餅”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因為文化交流而產生的食物,先秦時“天子食麥”,就是說最早人們是吃麥粒飯的。後來受匈奴等胡族影響,在漢代出現了用麵粉做的“餅”。最早的餅是蒸不發酵的死麵餅,稱“牢餅”,後來有了發酵再蒸的“炊餅”,即饅頭。西域胡族入居中國內地,便把這種飲食法加以改進,這就是“燒餅”,這種燒餅上面灑芝麻,因為芝麻也稱“胡麻”,於是燒餅也被稱為“胡餅”了。白居易詩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胡餅,正是唐代市民百姓普遍食用的一種食品。

唐代胡食盛行,達官貴人好囤積胡椒,宰相賜死抄家查出胡椒900石

與胡餅同時出現的面含還有“湯餅”,是把和好的面切成小塊下進開水鍋裡,狀如今天的“刀削麵”,不過又有許多佐料與加工。將湯餅的麵包上肉末再下鍋稱“餛飩”,不過唐代的餛飩往往捏成月牙形狀,如顏之推說:“今日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唐代胡食很多,慧琳說:“胡食者即畢羅、燒餅、胡餅、搭納等是。”學者考證認為畢羅就是中亞、新疆等地盛行的手抓飯。這種抓飯不僅在絲綢之路沿途城市內有出售,而且在長安、洛陽也都有,長安東西市都有畢羅店,在長興坊這樣的居民區也有畢羅店。

唐代胡食盛行,達官貴人好囤積胡椒,宰相賜死抄家查出胡椒900石

胡食自然不單單是麵食,還有許多其他種類。709年,韋巨源任尚書左僕射,慣例向唐中宗進獻“燒尾宴”,共計58種菜餚,其中許多菜餚製作方法明顯是胡風做法,多用羊肉、羊油、羊乳,以及各色麵食。曼陀樣夾餅、婆羅門輕高面、天花畢羅是明確的胡食,水晶龍風餅、八方寒食餅、雙拌方破餅、巨勝奴都是胡餅的演進,如巨勝奴是把蜜和羊油置入面中,外沾黑芝麻,油炸而成。

唐代飲食喜歡用胡椒為佐料,胡椒從摩伽陀進口,又稱昧履支,價格昂貴,被達官貴人作為一種財富屯積。宰相元載貪贓受賄事發,被賜死抄家,查處胡椒900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