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力量】社區“領路人”的剛與柔

帶著一份執著與熱心,她在社區書記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2年;奉行“用心做事,不求完美人,只求完美事”的準則,她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她創新服務載體,服務於民,在全區乃至全市打響杏林心理服務品牌特色,受到居民的好評與上級的表揚。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更是利用自己的心理學專長幫助居家隔離者打開心門。她就是瀋陽市瀋河區朱剪爐街道杏林社區黨委書記周莉。


【榜樣力量】社區“領路人”的剛與柔

周莉通過電話對隔離人員進行心理疏導


隔離人員的“心靈守護神”


因為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還是省心理志願者協會成員,抗擊疫情期間,周莉接到上級安排的一項特殊任務——在家裡為朱剪爐域內13個社區32名武漢返沈人員做遠程心理疏導工作。


27歲的小瑛(化名)1月22日從武漢返沈,戶卡信息顯示她的叔叔曾是杏林社區的低保邊緣戶,周莉便以心理學中“重要他人”技術作為溝通聯繫的突破口,通過聊家常拉近和小瑛的心理距離。


在逐步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礎上,小瑛說出了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心中的困惑,如嗓子幹癢、腹瀉並伴有胸痛等症狀,以及既擔心自己被隔離又怕如果真的感染會影響到自己和身邊人,所以情緒波動大。聽到小瑛的困惑後,周莉多次幫她向防治中心的專家進行諮詢,並及時給她傳遞信息和信心。


接下來的日子裡,周莉每天和小瑛保持聯繫,進行跟蹤服務。得知小瑛對心理學中的各種卡牌感興趣,周莉先後多次利用卡牌為其做心理測試。慢慢的,小瑛對周莉以姐姐相稱:“姐姐,你真的很懂我,你就是我的‘心靈守護神’。”在周莉的幫助下,現在小瑛對未來有了新的規劃。她表示,疫情結束後她也不回武漢務工了,要在家備考,為新生活做準備。


居民心中的“解語花”


提起周莉,社區百姓對她的評價是“剛柔並濟”。


說她“剛”, 在勞動現場,人們時常能看到她爬上兩米多高的車棚,清理棚上雜物垃圾;跳下兩米深的廢棄水池,清理下水井的汙水;邁進被汙水淹沒的鍋爐房煤渣堆,清運髒水。有時社區工作者有畏難情緒,周莉二話不說主動承擔工作,用實際行動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說她“柔”,在平時,周莉總是將自己的心理服務特長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如在矛盾調解中,她總結出“聽、查、勸、訪”四步法,成為社區調解工作的典範。


她免費為青少年、抑鬱症患者以及婚變家庭等進行心理疏導千餘次,併為社區工作者、醫務人員、駐街單位職工等講授心理知識課40餘節;她通過沙盤、卡牌等專業技術與求助者進行心靈溝通,解決他們內心的不安與困惑,成為他們的“解語花”。


社區居民孫大爺私搭木質違建房,周圍鄰居意見很大。周莉得知情況後主動上門和孫大爺溝通,兩人如同親人般暢談家常。聊天中,周莉瞭解到孫大爺由於兒子被判刑入獄而無法釋懷,心裡始終有個“結”,她決定從心理及法律的雙重角度給予孫大爺支持和幫助。她用真誠的態度和專業的技術引導孫大爺將多年積壓在心中的積怨發洩出來,再以同理心表達接納與關懷,並以自身的法律專業知識給予孫大爺適當的法律援助,使其感受到理解與支持。周莉的努力最終打動了孫大爺,他不但敞開心扉,還放下執念,在社區與街道的共同協作下,順利完成了違建房的拆除工作。


愛人心中的“病秧子”


“別看她在外面幹工作有股虎勁兒,回到家就成了‘病貓’。”周莉的老公向記者“爆料”,“她經常到家後就累癱在床上,有一次我忍不住說她幾句,剛說到一半,一個心理求助電話打來,她立馬跳下床開始認真傾聽和耐心解答,一坐就是一個多小時。有時她因為頸椎疼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有時她回家時胳膊腫得像個豬肘子,青紫發黑……”


在抗擊疫情期間,周莉在家為武漢返沈人員做遠程心理疏導,這讓家人對她的工作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為了表現出現場諮詢的效果,每天早晨一起床,她就跟往常上班一樣洗頭、吹髮、化妝、穿上外套,端坐在電腦桌前,還讓我和女兒扮成求助者,在她面前試聽、拍照、錄音、練習,給我和孩子折騰夠嗆。”


由於武漢返沈人員大多心存恐慌,沒有求助意願,有人甚至有很強烈的恐懼和阻抗心理,給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從一開始的犯愁,到後來一遍遍打電話溝通,再到取得信任後對方同意加她的微信,到最後幫助他們克服恐慌、安心居家隔離……周莉的老公說,這個難忘的“疫”期讓他真正瞭解到妻子平時的工作狀態,“她就是這樣一個一工作起來就忘我的人,我真是又驕傲又心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