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导语:欧洲文学自文艺复兴开始,各国的文学便飞速发展,迅速走出了宗教的影响。到了十九世纪,所爆发的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场文学革命。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在欧洲大陆各国盛行的文学形式主要以古典主义为主,但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的古典主义文学不再适应社会需求,随之便诞生了浪漫主义。

在这个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一时期原本被打倒的封建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企图复辟,因此便诞生了产生了大量的复辟与反复辟的事件。而且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得利润,最大程度的压缩工人的薪资,这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这种生活现状。同时因为这个原因也导致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无产阶级为了争取自我权益开始与资产阶级相斗争。

因而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很多人开始对现实生活失去信心,文学家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宣泄自己的不安之情。在其中表达了作者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满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这是浪漫主义尤为重要的特征。

浪漫主义的诞生

耶拿派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学派,以在德国小城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为诞生标志,代表人物有弗里德利希·施莱格尔、诺瓦利斯、路德维希·蒂克等。耶拿派文学创作者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这正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表现。虽然已经具备资本主义文学的特点,但是依旧没有离开古典主义以及宗教的影响。被称为蓝花诗人的诺瓦利斯在他的散文诗《夜的颂歌》中,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他极尽热情的在作品中歌颂了黑夜和死亡的美妙,打造了属于他的永恒的夜的王国。

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诺瓦利斯

在诺瓦利斯眼中,生命于死亡相辅相成,伴随而在。因为有了生命必然就存在死亡,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每个人都将走向死亡,诺瓦利斯一改面对死亡的消极之情,从而直面死亡。诺瓦利斯从死亡之中领悟生存的意义,同时也从死亡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以及豁达,诺瓦利斯这种大胆拥抱死亡的态度恰恰是另一种生命形态。虽然诺瓦利斯在对死亡与黑夜极尽的歌颂以及赞美,但何尝又不是在对生命的崇高以及白昼在赞美。

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布伦塔诺

而在德国浪漫主义发展的后期,逐渐出现了海德堡派,以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杂志为诞生标志。海德堡派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于他们编辑出版了民歌集《儿童的神奇号角》。虽然同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学派,但是海德堡派与耶拿派大为不同,耶拿派注重个人主义、宗教内容的描述,但是海德堡派已经不再受这些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注意到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对于民俗文学、民间文学等展开了创作以及研究。正是由于海德堡派这种对于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及创作,重新唤醒了德国民众的民族情怀、爱国热情。但是由于其所受到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依旧不够彻底,受到了德国封建文化的影响,总体上上依旧是较为保守的。

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浪漫主义的发源

与海德堡派同一时期存在的还有柏林派,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以及戏剧家和小说家亨利希·冯·克莱斯特,主要诞生的代表作品有《碎罐》等。柏林派的创作者像海德堡派的思想是一样的,非常注重民族思想的展露,但是已经不再像耶拿派那样思想内容狭隘,对于浪漫主义的认识不够充分。柏林派的创作者已经关注到了民族主义以及社会现实,所反映的事物时间也更加接近现实,对当时社会的现实进行揭露,尤其是资本主义当时对封建贵族的卑躬屈膝。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不论是耶拿派还是之后的海德堡派和柏林派,他们都没有离开宗教的影子之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由于德国的的分裂宗教在德国的势力最为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浪漫主义下的童话

诺瓦利斯曾明确表示过:童话是诗的典范——一切诗意的都必须是童话般的。当时赫尔德等一些诗人认为在民间的诗歌之中可以找寻到诗的源头,而且同时也可以找到德国民族文化的源头,因此布伦塔诺、格林兄弟等人开始对民间故事、民间童话进行研究搜集,而且在不断的整理、搜集之中,他们也对童话这种文学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好感,也自己创作了众多流传广泛的童话。而且在童话的不断创作中,德国浪漫主义的诗歌理论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当时大多数的浪漫主义诗人都创作过童话。

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格林兄弟

在德国早期文学中,童话一直是一种市井文学,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他们认为那些杜撰的、不真实的文学才可以叫做童话,具有贬义。但是随着众多浪漫主义诗人的倡导,童话成立一种更加为人所喜爱的文学形式,诗人通过其进行诗意的幻想,创作出远离现实世界。诗人在其中创造出超自然的、神奇的、魔幻的世界,这其实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以及控诉。

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灰姑娘

而且童话这种体裁与神话、传奇寓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童话与传奇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其所表现的都是非自然现象,但是二者又有不同,童话注重情节的发展,且大多以美好结局结尾,而传奇往往是悲剧收场;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演变而来,皆是魔幻的、想象的,但是二者之间表现的人物不同,童话是描写人无主,神话最终将关注落在了神上;而对比寓言和童话我们会发现,寓言篇幅较短,主要在于传达的寓言道理,而童话则篇幅较长,注重对人物以及情节的描写。

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童话《六只天鹅》

而在浪漫主义诗人的大力提倡下以及相关认识例如格林兄弟的整理搜集之后,逐渐形成了以下几类。首先是民间童话,这些童话诞生较早,但是没有明确的记载,也没有相应诞生的时间,其得以流传全靠的是人们的口耳相传,内容朴实没有雕琢,情节简单,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其次就是艺术童话,着一类童话,主要由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以及专门的童话创作者创作的,这些童话是作家有意识、有目的的创作,故事情节丰富、人物性格完整,在作品中有着明确的艺术追求,并非单纯的为创作而创作。最后一种也就是我们从小所接触的儿童童话,着一类的童话情节简单,中心内容突出,主要目的是为了教育儿童所作。

童话之中的黑暗

路德维希·蒂克,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成功的将狂飙与突进运动时期的文学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相结合,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描写了大量超自然的力量。其代表作是《金发艾克贝尔特》,在《金发艾克贝尔特》中,作者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塑造了两重空间,同时也代表了所谓的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以及理想生活的遥远,理想生活是美好的,可是最终依旧要接受现实。作者对于贝尔塔离家出走前往森林的生活搞到羡慕,他赞美了与世隔绝的林中美好,但是却又为主人公安排了悲惨的结局,在他看来,盲目的追求尘世幸福,最终走向毁灭。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利主义的批判以及不满。

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穿靴子的猫

《金发艾克贝尔特》是典型的艺术童话,他打破了民间童话单一的叙事结构,故事发展具有多层次、多视角。而且对于人物的描写更加细致入微,注重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例如对艾克贝尔特的外貌有着细致的描写,贝尔塔性格的两重性。在《金发艾克贝尔特》一改之前民间童话惩恶扬善的欢喜结局,主人公最终面临的确实悲惨结局。这种创作特点极大的影响之后德国艺术童话的创。

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鹅妈妈的故事》

而我们最熟悉的德国童话作家则是格林兄弟二人,二人并非单纯的创作童话作品,而是对民间所流传的童话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最终编纂出了《格林童话》一书。而且格林兄弟将民间童话成功的再加工变为了事宜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儿童童话,他们将民间童话中黑暗的、不适宜儿童阅读的部分去掉,并且二人自己还对不完整的故事进行补充,将结局变为美、变为善。可以说格林童话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童话,还是一部艺术童话,兼具二者的特色。

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霍夫曼

另一位德国十九世纪初期影响较大的童话作家是霍夫曼,在霍夫曼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二重性的特征,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对立。在他的名作《雄猫穆尔的生活观》中,为我们描写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雄猫穆尔这个典型的市侩形象,以及克莱斯勒这个不通世务、穷困潦倒的艺术家。通过对着两个人物的社会生活等的描写,向我们揭示了市民生活的粗鄙以及宫廷贵人生活的荒淫与不耻。在其中一共有两条线索,一个时雄猫穆尔的生活,这个市侩的一步步成长,另一个就是克莱斯勒他身为艺术家但是生活却每况愈下,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他注定难以生存。

现实世界的黑暗、功利观念的弥漫、人性的腐蚀

克莱斯勒与雄猫穆尔

总结:通过对德国浪漫主义作品以及在浪漫主义诗人影响下所诞生的童话等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在这些作品中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反对现实、厌恶功利主义、对那些市侩形象极力讽刺,例如在《雄猫穆尔的生活观》中,对于穆尔这样的市侩,是不讨喜的,但是他却成功了,而克莱斯勒这样充满理想的青年最终却被社会吞噬,最终虽然精神得以解脱,但是生活却每况愈下。这也就意味着追求精神的飞扬那么就要接受肉体的折磨。

其实,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不成熟,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结果。反映在德国文学之上的表现就是文学家对于社会现实的失望,转而想要在幻想之中找寻精神额寄托,因而便出现了浪漫主义,所谓的浪漫主义,不过是一群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在虚幻之中得以实现。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夜的颂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