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門之後,業績負增長的同仁堂如何挽回百年招牌?

質量門之後,業績負增長的同仁堂如何挽回百年招牌?

中訪網財經(朱婷婷)同仁堂,這個國民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品牌,一直都是所在行業的金字招牌,它承載了無數國人深厚的情感,在消費者心中是“國寶級”的存在。然而,這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老字號品牌,近些年卻因為種種原因,紛紛敗下陣來,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2020年4月2日晚間,同仁堂發佈了2019年年度報告,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2.77億元,同比下降6.56%;實現扣非前後淨利潤分別為9.85億元和9.2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3.12%和7.74%。

這是同仁堂十年來首次出現盈利下滑,2009年至2017年,公司營收基本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2018年為142.09億元,同比增長6.23%。而淨利潤方面,上一次下跌還是在14年前的2006年,同仁堂淨利潤1.56億元,同比減少48.07%。

近年來,同仁堂的業績已放緩,2016年-2018年,公司的扣非後淨利潤增速分別為4.85%、9.75%和0.22%,直至2019年出現負增長。

2019年前三季度的存貨週轉天數331.24天,較2018年同期的307.66天,有所延長,週轉速度較慢。

對於業績增長疲軟的醫藥企業,若是加大研發投入,推出爆炸性新藥,業績可以重新獲得強勁增長。但同仁堂2019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0.63億元,研發費用率不足1%,低的可憐。儘管中醫藥行業普遍研發投入低,但要想獲得持續強勁的生命力,同仁堂不能只專注於品牌推廣,在研發投入上也絕不能吝嗇。

質量門之後,業績負增長的同仁堂如何挽回百年招牌?

回顧同仁堂的創業史,可以追溯到351年前。

在明永樂年間就已移居北京,以串鈴走方行醫為業的樂氏家族,其族人樂顯揚在做了清朝康熙年間太醫院的吏目後,積累了一些產業,開始坐堂行醫,並於1669年正式創立同仁堂藥室。

1688年,樂顯揚去世之後,其三子樂鳳鳴繼承父親的遺志,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路南開設了同仁堂藥鋪,並在祖輩積累的基礎上完成了《樂氏歷代祖傳丸散膏丹下藥配方》一書,對整理蒐集的藥方和藥材進行了詳細的彙總,為之後同仁堂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從1723年開始,同仁堂為清朝皇宮供奉用藥,歷經八代皇帝共188年之久,這也是國內任何一家藥鋪都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同仁堂歷史地位之高。

1989年,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認定,“同仁堂”成為國內第一個馳名商標,同時還是中國第一個申請馬德里國際註冊的商標,以及大陸第一個在中國臺灣申請註冊的商標。

隨後在1992年,經北京市政府批准,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組建成立。1997年,其獨家發起設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並於同年6月成功上市。2000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又分拆出1億元科技含量較高的績優資產,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用同一國有資產進行兩次融資的企業,並在香港上市,被業內稱為“同仁堂模式”。

此後,同仁堂便一直保持著年均20%左右的增長速度,與雲南白藥、片仔癀、以及東阿阿膠並稱為“中藥四虎”,並在國內與海外建立了龐大的銷售終端網。截至2019年年報報告期末,同仁堂共有零售門店852家,其中報告期內新設門店46家,關閉門店2 家。

截止4月3日收盤,同仁堂及旗下公司股價大部分出現下跌走勢,截至收盤,同仁堂報收24.78元/股,跌幅0.48%;同仁堂國藥報收10.74港元/股,跌幅0.56%;同仁堂科技報收6.07港元/股,漲幅1%。

但這也無法掩蓋同仁堂發展勢頭放緩的現象。

可是,多年來,同仁堂因為造假、質量問題、產品不合格等,屢次被媒體曝光、監管部門處罰。

讓人不禁懷疑,已經蒙塵的百年老字號,能否滌清陰霾,擺脫信任危機,重樹那塊已經蒙塵的中醫藥行業金字招牌。

2011年,同仁堂銷售的血燕驗出亞硝酸鹽超標三百多倍;2013年同仁堂破壁蜂花粉片被驗出含非法添加藥物成分;在2016年,同仁堂產品阿膠被檢測出豬和牛的基因。

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佈了22份不合格中藥飲片名單,同仁堂旗下涉及的四家企業,被查出包括地龍、杜仲、炙甘草等多款中藥材不合格。報道形容,北京同仁堂這間老字號在快速擴張和發展的同時,已成為了質量黑榜的常客。

北京同仁堂過去曾先後榮獲多個獎項,其官網指,在2016年獲得誠信店A級獎;2017年獲得世界品牌大獎;更在2018年,被授予十大中醫藥民族品牌企業等。

網上數據顯示,北京同仁堂藥室在清朝1669年創辦,是中國藥業老字號,至今有近350年曆史,被授予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仁堂中醫藥文化號,該藥店現時已經企業化為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旗下擁有三家上市公司。

根據同仁堂2019年年報顯示,在報告期內, 同仁堂主要五大中藥系列的產銷量均有所下滑,總產量同比減少30.2%,總銷量下降19%。其中,作為主打產品的六味地黃和金匱腎氣系列總銷量比去年減少25.5%,僅售出1883.1萬盒。

此外,作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的心腦血管類和補益類產品,兩者的毛利率分別下滑了2.24%和2.14%。實際上,除去婦科類產品,同仁堂其他類產品的毛利率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質量門之後,業績負增長的同仁堂如何挽回百年招牌?

2019年前3季度,同仁堂營業收入99.59億元,同比略降4.94%;歸母淨利潤8.50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扣非歸母淨利潤8.42億元,同比略增0.55%。整體看,公司業績增長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