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33岁妈妈因为陪孩子写作业气到脑梗”

“深夜某小区一女子大声咆哮原来是陪孩子做作业”

……

看到这些新闻,让人不由得怀疑所谓的快乐学习应该是不存在的吧。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更是毫不客气说:

“不要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快乐学习,应试才是最基本的素质!”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孩子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或知道学习对其一生的重要性不得不去学的!”

“学习中必然要包含极大的痛苦成分,这一点,不言而喻”!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作为半个教育工作者,我也曾坚信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学习大概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抱着这种学习如苦行僧的信念读书学习时,却常常因为进度缓慢收获甚微心灰意冷,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其实不喜欢学习。

难道漫漫学海之中除了“苦做舟”,真的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吗?读完这本《练习的心态》,你会发现……还真有。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练习的心态》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 M. 斯特纳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技师和爵士乐钢琴家。他的工作常常要求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为一台钢琴调音,而调音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平静才能捕捉到那些细微的变化——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无疑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但斯特纳却总能让自己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态出色完成任务。

他不仅是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同时还是私人飞行员、射箭练习者、高尔夫球员……练习的心态使他无论学习什么,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喜悦。他究竟是怎样做到耐心、专注和自律,体会到“学习使我快乐”的?这本《练习的心态》给出了答案。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01 学习为什么使人痛苦

回忆一下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痛苦经历不胜枚举:

上课时老师讲的快,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过去了,于是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别人一口气能刷5套卷子我只能做5道题,交不上作业怎么办,崩溃;眼看要考试了就是没有学习状态,越焦虑越学习不进去,越学习不进去越焦虑……

毕业之后,我们的人生不再围绕着学习-考试打转了,但是应试学习的焦虑依然延续了下来。很多职场新人摆脱不了“学生心态”,他们害怕提问不懂的东西,害怕给主管留下负面的印象;如果不小心做错了什么,能焦虑上一个星期;越是快到截止日期,越是什么都做不完……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真正使你痛苦的不是学习或者工作本身,而是你对过去犯下错误的纠结以及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坏事情的恐惧。换言之,你并不是没有能力去学好或者做好工作,而是将大部分精力都浪费了抑郁或者焦虑之中。你的大脑会浮想联翩对方会怎么评价你,万一做不好报告有多丢人,而恰恰没有在思考这问题本身应该怎么解决。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根据情绪ABC理论,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我们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也就是说学习或者工作本身只是造成“学习很痛苦”的间接原因,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的认知和评价才是直接原因。

大部分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感觉:当时觉得挺难的一道题,真的学会之后发现其实并不难。你看,造成痛苦的并不是那个难题,而是我们对于难题的畏惧和焦虑。

同样,学习本身并不会让我们痛苦,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引发我们对于过去的纠结和对未来的恐惧才会让我们痛苦。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02 结果导向真的是对的吗?

说到工作学习让人痛苦的原因,不得不提的一个观点就是“结果导向”。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结果导向有利于各项指标的分配,能将整体工作效率最大化。但是对于个人而言,结果导向却往往是压力和焦虑的罪恶之源。

斯特纳在《练习的心态》中指出的,“我们都有一个不健康的习惯,那就是:制定结果目标,而不是专注于达到那一结果的过程”。

我有个同事体重超标已经到了影响健康的程度,她无数次下定决心表示自己要减到60公斤的标准体重,但是从来没能坚持过一个星期。按结果导向来说,她的目标很明确啊,她只需要朝着目标前进就好了!

但是实际上,第一天她可以信心满满的少吃主食多吃蔬菜,又是做大体重减脂操,又是尽量步行。直到一天下来一上称,看到体重纹丝不动,她立即就泄气了,如此反复几天,她会找借口也许自己就是易胖体质体质,安慰自己反正身体现在还没有出什么大问题……慢慢的,她真的觉得自己可能就这样了,减不下去了。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当你紧盯着目标和结果,就会容易急功近利,对到达目标的过程感到厌倦,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就像我这个同事,标准体重这个目标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压迫感,让她一会儿纠结于体检结果不达标,一会儿为以后万一生病而焦虑,就是无法聚焦于执行减肥的过程。

《练习的心态》建议我们:

“为了聚焦于当前,我们必须至少暂时放弃对期望目标的依恋”。对于减肥的人,其实没必要每天都想着目标,她需要的是聚焦于每一个当下时刻的坚持,午饭时我达标了,晚上我坚持锻炼了,这一天就是成功的。

斯特纳在书中提醒我们:“当你将目标从试图实现的结果转向现实结果的过程时,一种美妙的现象便发生了:所有的压力都将消散于无形。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当你的目标只是专注于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时,那么,只要你在做,你便时时刻刻都在实现着目标。”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03 转换视角,全身心的投入当下,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中杰克船长带着黑珍珠号重新出发,起初没看懂航海图的指引,明明已经到达却始终找不到方向,直到他转换了视角,让黑珍珠号在大海上翻了个底朝天,那一刻海天交错日落日出,黑珍珠号重返人间。这个情节隐喻着转换视角获得新生,同样的,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于当下,聚焦于过程,也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奇妙体验。

斯特纳在《练习的心态》中建议我们,这样培育自己练习的心态:

·让自己始终以过程为导向。

·重点关注当前。

·将过程确定为目标,并且运用总目标作为船舵,以指引自己的努力。

·对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刻意的训练,带着意图训练,并且自始至终清醒地知道那种意图。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成年人的世界总会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如果你可以专注过程,你的脸上就会写着从容和自信,如果你只会为deadline焦虑,你的脸上会写满不快乐。

《我的前半生》中袁泉扮演的职场精英唐晶圈粉无数,但是除了她的大衣和包包,更令人折服的是她那种自信满满的状态吧,她专注于事业,享受工作,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优雅与自信。我们会觉得认真工作的男人帅极了,专注的女人充满魅力,是因为那一刻人的心境真的是平静而愉悦的,那种美好的情绪由内向外散发了出来。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斯特纳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练习高尔夫球的体会,他从来不把练习当做一种负担,也绝不会想着明天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时间会不会太紧张,或者犹豫这个动作挺容易的有没有必要练习,他就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去地下室练习半小时,纯粹的去体验握杆的姿势,仔细观察球的轨道,然后再调整,他把这个过程总结为DOC模型:

Do:做练习

Observe:观察自己的练习

Correct:纠正

无论是学习一项技能,还是新知识,都可以用DOC来帮助自己排除杂念,专注于当下的练习,当你熟练之后,你就能进入“心流”状态,体验到学习的美妙之处,整个人散发出不一样的风采。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04 人生就是漫长的练习过程

回到开头做作业的问题,为什么家长们陪孩子做作业会崩溃?因为家长总是会为孩子们考虑的很多很长很远,却唯独不知道当下除了催孩子,还能怎么做。

所谓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一年级都没办法按质按量完成作业,高年级还能跟得上吗?担心孩子在家尚且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会认真听讲吗?明明学了好几次了还是出错,我的孩子是不是落后太多了……

然而我们的担心和焦虑,无论再怎样小心的装在心里,也依然会不经意的被孩子读懂。处在学龄初期的孩子们,除了要处理自己适应学校适应学习的不安,还要在无形之中背负家长们的焦虑,怎么可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更何况,人生总会有新的作业,而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可以试试练习的心态。斯特纳将练习的心态总结为4S:

Simple:简化

Small:细分

short:缩短

slow:放慢

简化:将任务分解成自己可以完成的小目标,一次推进一点点。不切实际的目标会让人产生挫败感,从而产生自我怀疑;顺利完成的小目标则会增强人的掌控感,使你产生更强大的动力。

细分:任务分割应详细具体,比如给家里来一次打扫除就可以先从“今天晚上花半小时整理洗手台”开始,任务划分的足够细可以极大的降低我们的抵触情绪,不让拖延症有机会发作。

缩短:将细分的任务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如果计划的时间内还是完成对应的工作量,就果断放下手中的活,下次可以调整下工作量。这样的练习会让你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并掌握主动权。

放慢:这是听起来很反常的一个说法,但实际上你越是慢下来,就越能做到专注,内心也就越平静,反而效率会很高。欲速则不达,静水才有深流。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05 幸福的秘诀就是投入当下

记得从前有个小故事说,父亲教孩子只要盯着目标走,就能用最短的直线路径快速到达。然而,我却觉得,

是不是直线,是不是最快,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将目标定在那里,偶尔看看保证不偏离就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体会每迈出一步的成就感,远比直线更重要。

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内伤?你需要《练习的心态》

其实,人生的终点早就在那里了啊,重要的是当下每一刻真实的体会。正如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所说说:投入的去爱一个人,投入的去做一件事,幸福就会降临。

不畏过去,不念将来,投入当下,用心感受,学习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