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伊豆的舞女》

要對世界絕望到什麼樣的地步,才會用口含煤氣管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生命中的愛與哀愁、悲涼與孤獨,固然,不能一世禁錮川端康成。他親手葬送自己,用極端的方式。不再給世界,屠傷他的機會。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川端康成

翻看川端康成的文字,細膩中,彷彿流淌著不能揮散的哀鬱。若流水,緩緩自心上淌過,卻也有深深的灼傷感覺。那是生命帶給他的、關於傷痛的烙印。

自小父母過世,後又經歷姐姐和祖父母相繼病故的川端康成,親手埋葬了無數的親人,被人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這些悲慘經歷帶來的後遺症,在《伊豆的舞女》裡,在他所有的小說裡,都能得以窺見。

無數次被搬上屏幕的《伊豆的舞女》,其中一版,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分飾男女主角。此版在中國最為出名,大概因為山口百惠純潔的笑容;也大概因為,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動人心絃的愛情故事。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伊豆的舞女》裡的山口百惠飾演的“薰子”和三浦友和飾演的“我”,卻沒有現實中的幸運和順理成章。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同川端康成所有的小說一樣,《伊豆的舞女》也有一種悲涼的基調。正如小說開頭“山路變得彎彎曲曲”,一如人生之路,彎彎曲曲、荊棘密佈。人在彎曲中、在荊棘中,卻不知,是不是還會有一場暴風雨緊跟著來臨。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我”是一名大學預科生,與舞女薰子相遇在伊豆。明知是一場沒有未來的初戀,我抑制不住的心思悸動。為了見到舞女,一路追趕歌舞團,又裝出漫不經心、製造出只是偶遇的場景。

因為演出的濃妝豔抹,讓“我”誤以為燻子已經十六七歲,隨著旅途中的加深瞭解,才知道薰子不過十四歲。文中一再強調“燻子還是個孩子”!這本是喜樂無憂的年齡,卻過早體會人世風霜。

哪怕舞女的身份低下,有一種天然的卑微感。這個孩子,依舊純真不諳世事,對於世事的艱辛,彷彿渾然未覺。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心動,始於薰子混合著孩童氣息及懵懂少女的美貌。我從最初的心有邪念,到後來終於融化在燻子那種獨特的美麗當中。但我終不能改變心中對薰子“舞女”身份本能的鄙薄之意。

天真的薰子,不能深刻認識到自己命運的悲涼。她無奈地看著讓自己少女心懷怦然心動的人,坐上遠去的輪船離自己而去,才揮動了手中的白色東西(文中並未說明白色東西為何物)。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舞女揮別

至始至終,都只是一場暗戀,雙方沒有傾吐過一句對彼此愛慕之情的話。或許,是牽絆於彼此的身份。行走的一路,路人對於巡迴藝人的鄙視不屑,像是不經意地在“我”的心尖,劃過一道一道的刀痕。我原是為了驅遣心中令人窒息的憂鬱,才開始的伊豆之旅。卻在旅途,更將傷痛刻化加深。不曾開始,便要結束。無疾而終,“我”在離別的船艙裡,淚泉湧流。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我”,淚泉湧流

這是世上最美的初戀。

川端康成說,無論《伊豆的舞女》還是《雪國》,我都是懷著對愛情的感謝之情來寫的。

帶有自傳色彩的《伊豆的舞女》,源於作者的一次旅行,途中遇見的舞女,以及對舞女若有若無的掛念之心。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日版《伊豆的舞女》

為了排遣內心不可言喻的憂鬱和苦悶的“我”,踏上的伊豆之旅。舞女讓我看到了生命中另外的曙光。但曙光未曾燃成烈火,便被“我”自己掐滅在心中。或許是過往的經歷,一種宿命的認知,“我”深知,人無法與命運抗衡;也或許,俗世中的人的偏見,加深了“我”的悲觀情緒,“我”只好將純真的舞女推開,像是推開不能抗拒的命運。將這一段未表明心跡的初戀埋葬在生命裡,像是從前“我”埋葬的無數親人那樣埋葬。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舞女認真傾聽“我”讀書

“我”在泥潭太久。久到哪怕太陽普照大地,也驅散不去心中的陰鬱和悲情。作者一直企圖向讀者傳遞自己的“孤兒的氣質”,以及,“令人窒息的憂鬱”。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一個內心缺愛的人,渴望著愛,又害怕愛。作者矛盾的內心世界,身如浮萍,孤零零漂浮在世間的虛幻中。

愛情若隱若現,愛情推手即如煙霧散去,愛情是天上星、可望不可即。像“我”這樣的“孤兒”,不配得到純真的“愛情”。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我”推開了薰子純真的愛戀。“我”愴然離去。舞女們邀請我明年務必再來,而“我”深知,這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離別。

“我”只能將對舞女的思念刻到心上、刻成文字,但求泯然矣!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生命的到來,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伴隨生命的悲痛,又是否是所有偶然聚集的必然?願你被這世界溫柔相待,輕輕一聲嗤笑,那不過人心最美好的祝願。

川端康成用細膩的文字描述世間的無奈,不可扭轉的宿命,自始至終,淡淡的哀愁圍繞,一如他所有小說的基調。

愛,沒有那樣濃郁,更像是為了尋找一種寄託,精神空虛至無處安放,所以,有一個依靠的對象,無論,如何不堪如何卑微。

卑微如灰塵,是開不出綺麗的花朵來的。可是王安憶在《長恨歌》裡說:可別小看這些細碎的小東西,他們哪怕是這世界上的灰塵,太陽一出來,也是有歌有舞的。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灰塵也有舞蹈。生命亦有掙扎。

川端康成在他的諾貝爾講演稿中提到,他既不讚美也不同情(自殺)。可是他最後還是選擇了這樣一條他原本既不讚美也不同情的路。那是他今生必然的歸宿嗎?

然而川端康成也說過這樣的話:“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沒有隻字片語的遺書,卻永遠活在了萬眾書迷的心中。對於孤獨終身的川端康成,也許,並非壞事。

總有一種淡淡的哀傷貫穿始終,揮之不去。

《伊豆的舞女》,世間最美的初戀,卻依舊難掩生命中的觴痛

找到《伊豆的舞女》的歌曲,循環聽之,山口百惠的歌聲,純真如清泉,三絃琴一聲緊過一聲,寫滿命運的徵兆。激遄的流水,一條命運之河,世上人,都是這河中不可更改命運的細微水珠。

文章原創,抄襲三思。若喜歡,請加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