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下篇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下篇


1790年,宝玑开创性的发明Pare-Chute防震器。

由于其安装在表上的性质很像后来的降落伞,国内也称其为“降落伞防震器”。这种避震器也是后世常用的Incabloc避震器的鼻祖。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下篇

宝玑防震器

对于避震器,此处做一个简短的解释,摆轮依靠摆夹板和主夹板安装在机芯中时,为了减少摩擦力会在主夹板与摆夹板上安装宝石轴承,而两颗平行的宝石轴承是刚性连接在夹板上,当摆轮被两个夹板夹住时,摆尖与两颗宝石轴承之间的间隙很小且不可调整,当发生碰撞或受到外力冲击时,摆尖会撞在两个固定在夹板上的宝石轴承,因此造成摆尖折断或宝石轴承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宝玑在在摆夹板上设计了一个钢质避震机构,并将其设计为契合摆夹板的幅度,在宝石轴承处,有一个特质的钢质弹簧将宝石轴承压住,在保证宝石轴承位置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吸收受到外力冲击,保证摆轮轴的稳定与安全。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下篇

古董宝玑防震器

宝玑在防震器方面的尝试和研究具有划时代和决定性的意义,后世完善的极小的避震器仍然遵循宝玑在设计第一代避震器时选用的理念。而在传世系列的大部分的款式中,Pare-Chute防震器作为代表性零件被设置在摆夹板上,作为传世系列的标志之一成为传世系列的一大看点。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下篇

ETA2824机芯防震器


1795年,在完成对防震器的研发之后,宝玑开始对摆轮游丝进行改进。

游丝(Hairspring)最早由荷兰科学家惠更斯(Huygens)于1675年发明,早期游丝由黄铜和钢制成,后期的游丝多为钢质,作为机芯的核心部件,在发明之后,游丝就一直在机械表中使用。

但是早期的游丝仅有一个基础的螺旋机构,游丝一头固定在摆轮轴上,一头通过外桩固定在夹板上,用于平衡摆轮在转动时产生的过多的惯性,并为摆轮回转提供动力。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下篇

Tradition 7027中的宝玑游丝(细看游丝的挑框哦)

但是在宝玑改良之前,摆轮游丝的形制都呈扁平状,这种扁平状的的游丝在设置和安装的过程中首先会出现位置的偏差,使游丝不平行于夹板或剐蹭到夹板或摆轮或使游丝螺旋不均,造成游丝受力不均,从而影响到机芯的计时精准度;另外,游丝在设置时需要用外桩固定在主夹板上,外桩的长度会对摆轮的运转造成影响,这样的设置不适合钟表装配,但是如果把游丝和外桩移到摆夹板上,外桩的位置会导致一段游丝剐蹭到摆夹板,同样给会影响到游丝的同心度和均匀程度。

因此,宝玑在原有的螺旋游丝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将最外端的游丝在螺旋结束后做出上挑处理,并在上挑后直接连接到上夹板的游丝外桩上,上挑后的游丝直接连接到外桩,不接触摆夹板,使整个游丝几乎悬空在摆夹板和主夹板之间,极大提高了其同心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游丝的效率。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下篇

宝玑游丝(拆解)

宝玑改良后的游丝对后世影响深远,19世纪大量的怀表将宝玑游丝的改良版本运用于机芯设置中,并且直接间接的影响到了后世近现代的游丝设置。同时,宝玑在设计传世系列时,也将这一划时代的设计运用到机芯中,使得传世系列真正传承了宝玑传统中的核心。

1801年,宝玑在游丝和避震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原本基础的擒纵机构,发明陀飞轮机构。

首先,对于陀飞轮机构的基础结构与作用,此处线做一个简述:游丝牵动的擒纵轮在运行时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以此保证机械表运行的稳定,但是,当机械表竖立起来时,摆轮上就会在地心引力的影响下出现重力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在摆轮制作成型时就已经存在,而且就算技术发达的现代,也无法保证制作出的摆轮在竖直状态下完全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下篇

古董怀表中的陀飞轮


因此,处于减少地心引力对机械表摆轮的影响(完全消除在地球上是不可能的),宝玑对整个擒纵机构做出改进,将整个擒纵机构(包括摆轮、擒纵叉、擒纵轮)放置在一个圆盘齿轮上,并且通过齿轮传动使整个齿轮与机械表的传动系统啮合,使圆盘在发条能量的带动下转动,同时,在圆盘上的擒纵机构仍然可以调节整个系统运转的速率,由于在运行的过程中,擒纵轮在自身摆动的同时也随圆盘转动,因此抵消了很多地心引力对摆轮的影响(后期会在视频中详细解释,有不明白的小伙伴敬请期待),由此提高了摆轮的运行精准度,从而使机械表更加精准。

相比宝玑其他的发明,陀飞轮的影响在整个机械钟表发展历程中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因为宝玑的这一发明,首先将机械表的计时精度提高到了新的维度,对当时的计时体系有很大推动;另一个方面,陀飞轮在钟表机芯结构中的使用也极大增加了机械表本身的观赏性,由于陀飞轮的制作需要更加娴熟的钟表制作技艺,在其发明后不久,就成为了钟表工坊和消费者追捧的对向,这也奠定了陀飞轮首先成为复杂机芯结构的基础,也成为至今各大钟表品牌仍然在传承制作的机芯结构。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下篇

Tradition 7047中的陀飞轮

因此,在宝玑的很多表款中,陀飞轮都作为标志性的功能出现,也成为宝玑的标志之一。在传世系列中,陀飞轮与芝麻链发条机构被放置在Tradition7047的机芯中,成为所有传世系列中唯一一款带有陀飞轮的表款。

腕道,重新定义腕表的时间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