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毛澤東和周世釗談抗美援朝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毛澤東和周世釗談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27日,毛澤東約見民主人士周世釗、王季範。當毛澤東將“志願軍已經出國”的消息相告時,周世釗不無憂慮地表示:“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全國得到解放,這是建設新國家的大好機會。全國人民都希望和平建設,志願軍出兵援朝,是不是會影響和平建設呢?”毛澤東回答:“不錯,我們急需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現在美帝的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兇,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此時,黨中央已經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策,志願軍也已奔赴朝鮮,毛澤東的談話顯得既輕鬆又堅定。這份輕鬆來自艱難作出慎重抉擇後的自信,堅定背後則是連續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深思熟慮、集思廣益。

抗美援朝的決策過程,不多贅言。筆者想強調的是,周世釗所擔心的“抗美援朝是不是會影響和平建設”的問題,當時在黨內外,甚至黨內高層中都比較多地存在著,毛澤東對此當然不會考慮不到,但顯然他考慮得更為深遠。我國不出兵援朝,可能引起什麼樣的嚴重後果?抗美援朝將有怎樣的結局和影響?對此,毛澤東都作出了充分估計,最後作出判斷:“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這種估計和判斷是促使黨中央和毛澤東最終作出抗美援朝決定的主要因素。

估計和判斷不是憑空臆想,而是建立在對客觀情況科學分析的依據之上的。

先看當時的世界局勢和我國周邊安全形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逐漸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峙的總的格局。新中國的成立令美國非常擔心,它不僅拒絕承認新中國,而且採取封鎖、包圍和遏制政策,暗中扶植和幫助越南保大政權、韓國李承晚政權以及我國臺灣的蔣介石集團,還積極謀劃與日、韓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建立軍事同盟關係。美國的戰略企圖,正像毛澤東所說,要從朝鮮、臺灣、越南三個方向上“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一旦局勢有變,就從三個方向上向中國進攻。其最終目的是要包圍和扼殺新中國。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毛泽东和周世钊谈抗美援朝

朝鮮戰爭的爆發,給東北亞局勢帶來了很大的變數。1950年6月27日,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天,美國就派海軍、空軍介入朝鮮戰爭,同時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侵佔臺灣海峽,宣稱“臺灣地位未定”,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此後不久,美國陸軍直接參戰,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將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並對中國東北邊境城市進行轟炸,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朝鮮局勢岌岌可危。如果置之不理,一旦朝鮮被美國全面佔領,它就可以抽出大部分精銳力量調往其他地區,伺機向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據法新社當時透露的一則消息,在中國出兵朝鮮前夕,美國已經開始計劃把朝鮮半島交給美國人指揮的多國部隊和韓國部隊,繼續牽制大量的中國邊防軍;而大部分美軍將撤出朝鮮“去保護亞洲的各個極為重要的地區,這些地區包括臺灣、西藏和印度支那”。顯然,這則消息反映的情況與毛澤東的判斷是一致的。

再看朝鮮在地緣戰略上的作用。就東北亞地區而言,朝鮮是一個戰略要衝,位於中、蘇、日、韓四國之間,構成一片不可或缺的緩衝區,起著維持均勢、預防衝突的關鍵作用。對中國而言,朝鮮與中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密切關聯,這已為歷史所證明。近現代史上日本帝國主義就是通過登上朝鮮這塊跳板開始了對中國的入侵。周恩來1950年10月24日在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18次常委會上說:“朝鮮如果被美帝國主義壓倒,我國東北就無法安定。我國的重工業半數在東北,東北的工業半數在南部,都在敵人轟炸威脅的範圍之內”“我們怎麼能安定生產?”“假如我們採取消極防禦的辦法”“鴨綠江一千多里的防線,需要多少部隊!而且年復一年,不知它哪一天打進來。這樣下去怎麼能安心生產建設?況且敵人如果將朝鮮侵佔了,也不會就此罷手。所以,從朝鮮在東方的地位和前途的展望來說,我們不能不援助;從唇齒相依的關係來說,我們也不能不援助”。

最後來看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毛澤東在評論美國關於中美關係的白皮書時就指出:“我們說:‘帝國主義是很兇惡的’,就是說它的本性是不能改變的,帝國主義分子決不肯放下屠刀,他們決不能成佛,直至他們的滅亡。”希望勸說帝國主義者“發出善心,回頭是岸,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必須“丟掉幻想,準備鬥爭”。美帝國主義在朝鮮戰爭中的表現,完全證明了這一論斷的正確。美國先是在佔領漢城(今首爾)以後,對外界說不會越過三八線,如果要過三八線也要提交聯合國討論後決定,結果還是很快越過三八線,侵略朝鮮。後來佔領平壤後,又說到距鴨綠江40英里時即停止進攻。結果還是繼續前進,打到鴨綠江邊,甚至其空軍越過鴨綠江轟炸中國邊境城市。美帝國主義得寸進尺的行徑說明,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妥協退讓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堅決抵抗和鬥爭才是出路。周恩來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帝國主義的政策是一步步地製造並擴大戰爭。”“現在對美帝如果不抵抗,一著輸了,就會處處陷於被動,敵人將得寸進尺”“如果我們予以打擊和鬥爭,它可能縮回去,否則它必然照計劃繼續推進”。

基於上述考慮,1950年10月13日,毛澤東在同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討論後認為,我們出兵援朝,“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三年後,在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的共同鬥爭下,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取得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力地支援了朝鮮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中國東北邊疆的安全:粉碎了臺灣蔣介石集團借美國侵朝之機,企圖實現在美國的支持下反攻大陸的美夢,打擊了蔣介石集團的囂張氣焰,使美國和蔣介石集團此後不敢對中國大陸輕舉妄動;在越南問題上,美國除了在幕後支持法國干涉越南獨立的戰爭,後又阻撓日內瓦會議“印度支那停戰協議”的簽署和執行外,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沒有直接軍事入侵越南。抗美援朝勝利帶來的一連串效應打亂了美國的如意算盤,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毛澤東所擔心的美國同時從朝鮮、臺灣、越南三個方向上向中國施壓和攻擊的情況,有力地保障了新中國的地緣戰略安全,為我國人民順利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贏得了非常有利的國際環境。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毛泽东和周世钊谈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敢於抗擊任何外來侵略的堅定決心,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威望和地位。美國軍事史專家赫爾姆斯一針見血地指出:“從中國人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所顯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禦能力中,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已成為一個可怕的對手。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此後,帝國主義不敢再對中國輕舉妄動。以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美國發動的侵越戰爭為例,美國地面部隊一直未敢越過“日內瓦停戰協議”規定的北緯17度軍事停火線。究其原因,美國蘭德公司一位學者的評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信的視角。他分析說:“美國期待選擇對越南進行軍事上干涉時,限制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範圍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是美國對朝鮮戰爭的記憶猶新。用約翰遜政府國務院主要官員的話說,‘我們考慮過中國干涉的可能性。我們肯定是非常深刻地牢記鴨綠江的教訓’。美國決策制定人心目中把關國參加朝鮮戰爭蒙受的巨大損失和所謂的風險已銘刻在心中。”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的確起到了毛澤東所預測的“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效果。正如毛澤東1953年9月12日在總結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時所指出的:“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有意味的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一年多後,毛澤東和周世釗再次談及抗美援朝問題。

周世釗說:“1950年的那場抗美援朝戰爭,真是夠緊張的啊!那時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全國人民得到解放,建設新國家是大好機會。人民希望和平建設自己的國家,那時您就決定抗美援朝,派志願軍到朝鮮作戰。我當時怕影響我們的和平建設,但後來居然把美帝國主義打敗了,這是了不起的事!”

毛澤東說:抗美援朝戰爭的結果,“完全證明我們的估計是正確的。中朝人民勝利了,美帝國主義失敗了,這就是歷史的結論。抗美援朝這一仗,我們不僅打出了軍威,而且打出了國威。抗美援朝這一場戰爭我們雖然付出了代價,但是經過抗美援朝這一場戰爭以後,我們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看來我們打這場戰爭還是值得的”。

原文來自:《黨的文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