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相信說到《歌手》檔大型音綜,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畢竟作為國內最頂級的音樂舞臺,《歌手》幾乎包攬了華語樂壇新老兩代唱將,成為目前樂壇明面上最直接的出口。

但是在綜藝行業一直以來都有難以打破的魔咒,比如所有節目總是第一季口碑最好,隨著時間推移後續的評價會越來越差,尤其是像《歌手》這樣連續舉辦了很多屆的比賽,別說像過去一樣好評如潮,能夠讓大部分人保持中立就已經很不錯了。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而這幾年《歌手》因為版權問題、內幕說法等等口碑一落千丈,早已經不復當年輝煌,毫不誇張的說更多時候這檔頂級音綜成為了“下飯節目”,看得觀眾一肚子氣,那麼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導致這昔日的“王牌節目”口碑一落千丈呢?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熱度和質量終究難並存

現如今這個時代說到底還是流量當道,作為一檔面向全國不同年齡段的節目,如果沒有足夠的流量支持,恐怕不用節目內部出問題,光是熱度就不足以維持後續的收視,因此節目組為了話題和熱度可謂是絞盡腦汁。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而這其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折騰嘉賓

從這幾年的《歌手》裡我們不難看出,節目組在嘉賓挑選上費了很多功夫,既要滿足老一批觀眾的口味,又得去迎合新市場的需求,這其中一個平衡點相當難以把握。

比如今年《歌手》邀請來了華晨宇和毛不易,去年《中國好聲音》加盟了劉歡,本質上來說其實都是出於流量需求(當然他們本身的實力也非常強),可是光有能被關注的嘉賓還遠遠不夠,話題總是需要人為製造的。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因此“熱點”就成為了關鍵

和之前參加《我們的歌》的肖戰不同,即便是華晨宇、毛不易、劉歡,他們所帶動的流量也尚不足以撐起整部節目,因此節目組就動起了歪腦筋,用足以掀起場外熱議的手法將節目拖至頂點。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毛不易一輪遊、華晨宇歌王懸念,以及劉歡的資歷論

作為新生代的佼佼者,毛不易以首發嘉賓姿態出席,卻一輪遊結束比賽,如今好不容易迴歸突圍賽,結果還是一輪遊無緣決賽,也虧節目組做得出來,完全不給粉絲一點面子。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而華晨宇就更不用多說,早在《歌手2018》時他就距離歌王一步之遙,本以為今年奪冠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結果半路殺出一個周深,又讓華晨宇的歌王懸念撲朔迷離。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至於去年就更莫名其妙,看上去早就內定的冠軍劉歡老師,在龔琳娜和波琳娜的夾擊下搖搖欲墜,可正當所有人都以為劉歡老師要“馬失前蹄”的時候,聲入人心男團成功擋住了“雙琳”,最後一手將劉歡老師送上了冠軍寶座。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這些話題幾乎引爆了熱搜,成為無數觀眾賽後熱議的焦點,明眼人一看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卻被節目組硬生生圓了過去,到頭來成為了節目流量的最大助力。

但即便如此卻依然無法挽救口碑,收視率是上去了,但評價卻大大下滑。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過度消費是“罪魁禍首”,但即便明知道這是錯的,卻也毫無辦法。

相信很多節目導演心裡比誰都清楚,過度消費藝人雖然能夠換取一時的流量,但最終毀掉的還是節目根基,但這就像一個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要麼現在就垮,要麼拆東牆補西牆等以後再說。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我們大可看看那些選擇了另一條路的良心節目,比如《聲入人心》。

除去第一季破圈外,第二季的播出反響大打折扣,就是因為節目組不願意過度消費場內藝人,才導致《聲入人心2》走上了下坡路,畢竟任何一個成功都是無法複製的,第一季會火有很多外界因素,第二季不走極端想再破圈一次難如登天。


國內音綜不斷衰敗,《歌手》也不復當年,過度消費成“罪魁禍首”


可即便如此也比過度消費要強上不少,至少在觀眾心裡《聲入人心》依然是一檔優質的節目,而《歌手》經過這幾年的操作基本就只能吃老本了,很難保證再往下幾屆會呈現出怎樣的局面,不知道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