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禮馬嵬坡兵變,唐玄宗回宮後爲什麼沒有以犯上之罪問罪陳玄禮?

六眼飛魚


馬嵬坡兵變其實歸根到底是唐玄宗自己折騰出來,唐玄宗雖然沉迷酒色,但是不同於其他昏君,再遇到楊貴妃前,玄宗還是很不錯的,在兵變發生時,他還是能體諒百姓的,另外陳玄禮隨玄宗回到長安,封蔡國公後辭官,旋病死。你們還記得在水滸傳中,宋江討伐完方臘,怎麼死的嗎,先封官後死於御酒。

史書寫陳玄禮先被封官,隨後辭官病死,未必就是真的病死!,就算他是真的病死,我們分析下為什麼唐玄宗不找他的麻煩,安史之亂為什麼爆發,因為玄宗沉迷女色,國政交給楊國忠,唐玄宗寵幸安祿山,結果安祿山楊國忠兩人不和,導致了叛亂,雖然也有社會階級的矛盾但並非主要。

另外安祿山率領的叛軍,戰鬥力強悍,一路直接打到長安,還是精銳部隊,玄宗也開始逃命了,陳玄禮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全力護架,其實士兵們也都知道為什麼會發生安史之亂,我估計陳玄禮平時也沒少被楊國忠排擠,所以護架的士兵也就開始叫著要殺了楊國忠,楊國忠被殺,但是士兵還是包圍著玄宗,不讓他走。

陳玄禮就說讓玄宗殺了楊貴妃,這裡說殺楊貴妃,把他理解成犯上作亂,我認為更像是在為玄宗開脫,這些士兵還是很忠誠玄宗的,不然玄宗早掛了,但是他們殺了楊國忠,他們肯定怕楊貴妃報復,然而他們就沒想過殺了楊貴妃,就不怕玄宗報復他們嗎?所以我認為這些士兵還是很信任玄宗的,他們認為玄宗只是被迷惑了,玄宗也不是個傻子,他也明白陳玄禮為什麼讓他殺楊貴妃,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臺階下,讓楊貴妃當替罪羊罷了。

所以我認為陳玄禮雖然有犯上的嫌疑,但是出發點是為玄宗開脫,所以玄宗也沒找他麻煩,會長安還給他升官了。


玄坤


馬嵬坡兵變的時候,禁軍將領陳玄禮逼迫唐玄宗殺了宰相楊國忠。楊國忠死後,迫於楊貴妃的淫威,怕楊貴妃日後會秋後算賬,為哥哥報仇平反。索性,全體將士又逼迫唐玄宗殺死了自己的妃子楊貴妃。

這是楊國忠,楊貴妃兄妹被殺的大致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楊國忠犯了什麼錯?為何陳玄禮兵變非要殺死他呢?

想說明這件事,就不得不說安祿山發動的安史之亂了,當時,安祿山的大軍從東北一帶,經過河北直接殺到洛陽,這一路,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阻擊。

這時候唐玄宗派了兩個大將,高仙芝和封常清去洛陽迎戰安祿山了,但是,由於朝廷派來的軍隊,大部分都是臨時拼湊的,基本上沒有任何戰鬥力,所以,封常清的軍隊一遇到安祿山的軍隊,就潰敗了。

要知道安祿山的軍隊都是當時天下最精銳的騎兵,封長清根本不是安祿山的對手。

面對這種情況封長清只能找到後方的高仙芝商議,這個仗我們不能打了,因為打也打不過。不過長安城外,最後一道防線是潼關,潼關以險著稱。只要防守住這個潼關,長安就安全了。

果然當高仙芝和封常清軍隊到了潼關沒多久,安祿山的大軍就殺到了。但是,面對這個險關,安祿山的大軍根本前進不了,哪怕是一里地的距離。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安祿山後面也出事了,河北,山東地區組織起來的義軍開始在他們後方鬧了起來。這弄得安祿山是腹背受敵,戰事似乎對他極其的不利。

可是,也是在這時候,高仙芝和封常清這邊出事了,當時他們的監軍是唐玄宗派的一個太監,因為高仙芝沒有把他這個太監太當一回事,對他不是太尊重。他回到朝中,唐玄宗的身邊,就把高仙芝和封常清給告了,說他們兩個消極怠工,還剋扣軍糧。唐玄宗也沒有調查,就把他們給殺了頭。

高仙芝和封常清死後,唐玄宗就派了大將哥舒翰繼續來守潼關。

哥舒翰當時有病在身,不想去,但是,朝中實在沒有會打仗的將領了,唐玄宗只好拜託他出馬。

哥舒翰是一名老將,常年征戰在祖國的邊疆西北一代,而且他還和安祿山是死對頭。

哥舒翰來到潼關之後,把潼關守的是紋風不動。若是戰事長期這樣堅守下去,安祿山內部肯定會出亂子,到時候他們必會從內部瓦解。

畢竟他們是叛軍,不得民心。

但是,事情的發展總是一波三折的。這時候宰相楊國忠出來了,楊國忠看到唐玄宗如此重用哥舒翰,就對哥舒翰生了嫉妒之心。

兩人直接交戰幾次,都是楊國忠敗陣了下來。

這時候楊國忠有除去哥舒翰的心了,恰好此時,安祿山那邊用了一個反間計,大意是想讓唐玄宗派哥舒翰出潼關和安祿山決一死戰。

唐玄宗也很想趕緊剿滅叛軍,就命令哥舒翰出去迎戰。但是,哥舒翰不去。

唐玄宗以為自己的策略出了問題,他找楊國忠問問,看看是不是讓哥舒翰出關。

楊國忠知道哥舒翰只要出關必死無疑。就忽悠唐玄宗一定要讓哥舒翰出關和安祿山決一死戰。

唐玄宗覺得自己的策略,得到了宰相的支持。現在的情況是二比一,所以,哥舒翰不得不出去迎戰了。

結果哥舒翰出關迎戰,戰敗,被自己人殺死,潼關失守。

潼關一失守,就表明長安不保了,這時候唐玄宗就帶著自己的親信出逃啦,逃到了馬嵬坡,就發生了兵變的事件。

大家都覺得是楊國忠禍國殃民,導致他們失敗,棄長安城而外逃的,所以,就逼迫皇帝把他給殺了。

兵變事件發生沒幾日,太子李亨就宣佈自己當皇帝了,這時候的唐玄宗就被迫升為了太上皇。

可以說這時候的唐玄宗已經沒有威望了,陳玄禮這個長有反骨的頭領,他也不敢處置了。畢竟那時候對於唐玄宗來說,保命最要緊。萬一他把陳玄禮給逼瘋,陳玄禮殺了唐玄宗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畢竟,整個安史之亂負主要責任的是他唐玄宗。陳玄禮沒有找他的事,就已經給足了他面子,這時候他只好借坡下驢,見好就收。

所以,也就更不可能殺陳玄禮了。


史學達人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以討伐奸相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叛軍勢如破竹,迅速攻陷洛陽,直抵潼關。

潼關是長安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潼關失守,安祿山將直接威脅長安,玄宗的帝位將岌岌可危。

此時的李隆基聽信奸臣之言,以“失律喪師”之名誅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轉而啟用年老昏庸,體弱多病,長期賦閒在家的老將哥舒翰。

哥舒翰在戰事初期,採用正確的防守策略,一度讓安祿山無計可施。

此時,唐玄宗再次犯渾,聽信讒言,多次強令哥舒翰主動出擊,被早有埋伏的安祿山圍殲,全軍覆沒。

潼關就此失守。

(唐玄宗和楊貴妃 )

唐玄宗得知消息後,思慮的不是如何吸取教訓,率軍反擊,而是精密籌謀如何逃走。

翌日晚,唐玄宗密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以重金秘密集合禁軍六軍,挑選良馬數百匹,做好逃跑的準備。

第二天拂曉,唐玄宗帶領楊玉環及太子李亨,在陳玄禮的保護下,棄其他皇親國戚於不顧,從延秋門倉皇逃竄。

隨後,守城將領邊令誠將整個皇宮拱手獻給了安祿山。

唐玄宗帶領著一行人,急急如喪家之犬,數日後逃到馬嵬坡。

禁軍將士又累又餓,疲憊不堪,內心恐懼。加上在途中楊國忠飛揚跋扈,眾人因此拒絕前行。

陳玄禮對楊國忠的倒行逆施早已看不慣,於是便聯合太子李亨,夥同吐蕃使者一道,誅殺了楊國忠,將他的屍首肢解,懸掛他的人頭於西門。

(陳玄禮劇照)

隨後,陳玄禮帶領眾將包圍驛站,跪於唐玄宗面前,請求玄宗誅殺楊貴妃,否則,拒絕繼續前進。

玄宗無奈,只得命令太監高力士勒死了楊貴妃,將屍首交由陳玄禮。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馬嵬坡兵變。”

此後,玄宗和太子李亨分道逃亡,玄宗逃亡成都。李亨逃到靈武后宣佈即皇帝位。

至德二年,隨著“安史之亂”的終結,唐玄宗回到了長安,為太上皇,封陳玄禮蔡國公。

為什麼陳玄禮在馬嵬坡以下犯上,逼死楊貴妃,唐玄宗回宮後居然沒有問罪於他呢?

一,陳玄禮對李隆基有大功。

陳玄禮參與了兩次政變,李隆基都是受益者。

(馬嵬坡兵變)

第一次政變發生在唐隆元年,陳玄禮助李隆基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滅韋氏族人,擁立李隆基為太子,史稱“唐隆政變”。後李隆基順利登基。

第二次政變就是“馬嵬坡兵變。”在這次事件中,雖然陳玄禮最終逼死了玄宗的寵妃楊玉環,但保護了玄宗和李亨,沒讓他們死於安史之亂,還一路護送玄宗入蜀。

這兩次政變,玄宗對陳玄禮是心存感激的。

二,唐玄宗自知理虧。

即位初期的玄宗,不失為一代明君,開創了唐朝的鼎盛時期“開元盛世”。但後期因寵信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迷戀楊貴妃,導致“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創傷。

如果沒有陳玄禮的忠心輔助,很有可能早就沒有了李唐天下。玄宗心知肚明,即使陳玄禮在馬嵬坡以下犯上,誅殺楊國忠,逼死楊貴妃,但真正的兇手並非陳玄禮,而是他自己。

三,玄宗非嗜殺之人。

李隆基一生雖也有如“三庶人事件”(玄宗親手殺死自己的三個兒子),“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等狠心殺人的時候,但他並不嗜殺。只要不威脅到他的皇權,他不會輕易地舉起屠刀。他對功臣還算是仁慈的。

(楊貴妃之墓)

四,陳玄禮很忠心。

陳玄禮從“唐隆政變”開始,幾十年如一日地追隨玄宗,對玄宗可謂赤膽忠心。即使後來太子李亨稱帝,陳玄禮也沒有棄玄宗而去,依然忠心耿耿地守護著他,直到玄宗重返長安,安享太上皇的生活。

對於這樣的一個功臣和忠臣,玄宗是沒有理由治罪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馬嵬坡之變很多人都聽說過,因為唐朝最美的女子楊貴妃在這裡被迫處死。逼死楊貴妃的人是跟隨唐玄宗一起出逃的禁軍統領陳玄禮。讓唐玄宗如此丟臉的行為,回朝後為什麼沒有以犯上之罪問罪陳玄禮?

Δ陳玄禮

實際上的陳玄禮回朝後不僅沒有受到處罰,反而受到了重賞。最後陳玄禮因為重病而死!陳玄禮除了參加馬嵬坡之變,一生中總共經歷了兩場政變。

第一次是唐隆政變:李顯通過神龍政變復辟之後,對與自己共患難的韋后非常的放縱。韋后不但干預朝政,而且還想做皇帝。於是李隆基聯合陳玄禮、長平公主等人發動政變,推選李隆基的父親做了皇帝。成功之後,陳玄禮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第二次是馬嵬坡之變: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領著太子,在①陳玄禮為首的禁衛軍保護之下,偷偷的逃出了長安城。當軍隊逃亡到了馬嵬坡的時候,陳玄禮聯合太子逼死了楊國忠。而作為楊國忠堂妹的楊貴妃,在陳玄禮的極力要求之下也被處死。但是在唐玄宗回朝之後,陳玄禮非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給他加官進爵!

Δ馬嵬坡之亂

陳玄禮不是主謀

其實馬嵬坡之亂的主謀是太子李亨,說起太子就不得不提起楊國忠。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堂兄,在楊貴妃得寵之後,以及原來的宰相李林甫死後,於是拜楊國忠為宰相。做了宰相的楊國忠,平時飛揚跋扈,任人唯親。更重要的是威脅到了太子李亨的地位,所以李亨為了儘快除掉楊國忠,發動馬嵬坡之變。

為了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同時還處死了與楊國忠有關的所有人。而作為禁軍統領的陳玄禮,考慮到唐玄宗沉迷女色,也贊同了太子李亨的建議。然而陳玄禮被太子李亨一直埋在鼓裡。馬嵬坡之變後,太子李亨也與唐玄宗兵分兩路。所以在整個過程之中陳玄禮都是棋子,回朝之後的唐玄宗也知道了其中的緣由,並沒有處罰陳玄禮。

相信陳玄禮

陳玄禮在很早的時候就是唐玄宗心腹,在陳玄禮第一次參加政變的時候,陳玄禮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那個時候開始,陳玄禮一直被唐玄宗重用。可以說自從發動了唐隆政變,陳玄禮已經追隨李隆基四五十年的時間。


Δ楊貴妃

而且在馬嵬坡之變後,陳玄禮曾經卸甲來請罪。早已經知道事情緣由的唐玄宗,就沒有處罰他。除此之外,在太子李亨試圖謀反的時候,本來一直與太子保持同一陣營的陳玄禮,突然反過來宣稱效忠唐玄宗,此舉也解決了唐玄宗的安全問題。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偷偷的逃離了長安。第二天大臣在上早朝的時候,才得知此事。之後長安陷入一片混亂,燒殺搶奪無人過問。

逃到咸陽的唐玄宗,自己身邊沒有人保護。自己的兒子李亨又帶領走絕大部分的精兵猛將,已經在靈武城登基稱帝。作為皇帝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太上皇。如果這個時候還把陳玄禮殺掉,自己身邊除了高力士之外將無人可用。這最後一點才是唐玄宗不殺陳玄禮的最重要原因!

Δ楊貴妃

一、如果在馬嵬坡之變中,陳玄禮成功逼死楊貴妃之後,沒有立刻向唐玄宗宣誓效忠,那麼陳玄禮在回朝之後也會被立刻殺死。可見陳玄禮內心還是非常尊重唐玄宗!

二、唐玄宗暫時之間還離不開陳玄禮,否則將性命不保。

這兩個主要原因才能夠讓陳玄禮活下來!


史之策




馬嵬兵變發生後,唐玄宗已然成為唐朝可有可無的人,權力已經從他的手上悄悄溜走了。

陳玄禮對李隆基的忠心毋庸置疑,他在馬嵬坡發動兵變說到底還是因為想要保護李隆基,他更希望的是李隆基能在這場兵變中幡然醒悟。馬嵬兵變在我看來,它的含義可以分成三層,對於在場的士兵而言是一場軍隊譁變,對於陳玄禮而言是兵諫,對於太子李亨而言則實實在在是一場兵變。



馬嵬兵變究竟是誰的陰謀?

陳玄禮乎?

李亨早在李隆基逃出長安前便已經暗中聯絡過陳玄禮,對陳玄禮進行了勸說或者說“策反”。安祿山是以什麼旗號造反的?安祿山說了,李隆基寵信奸臣楊國忠,國將不國,所以我安胖胖要起兵清君側!如果我們在李隆基逃跑的路上解決了楊國忠,看他安胖胖還有什麼理由造反,到時候他還造反的話我們便可以佔據大義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共誅安祿山!陳玄禮越想越覺得很有道理,到了馬嵬坡之後,禁軍也開始鬧情緒了,皇帝陛下寵信奸臣,致使君不君,國不國,我等請誅楊國忠!

陳玄禮也趁機勸諫李隆基,皇帝呀,這楊國忠怕是不能留了,軍心不可失呀!李隆基想了想,揮淚點了點頭,於是楊國忠命喪黃泉。楊國忠死了,這事到這本來也應該結束了,可是陳玄禮想了想,當年的皇帝雄心萬丈,氣吞山河,如今卻日夜醉酒笙歌,肯定是因為迷戀楊玉環的美色!楊玉環也不能留,所以陳玄禮仍然沒有制止軍隊譁變,繼續以什麼“楊玉環不死、軍心難安”之類的理由,請誅楊玉環。李隆基想了想,死一個是死,死兩個也是死,死別人總比死自己好,所以又點了點頭,楊玉環也死了。

陳玄禮以為沒了楊國忠和楊玉環,那個氣吞山河的雄主李隆基總該回來了,結果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他驚恐不已。



李亨乎?

李亨忽悠了陳玄禮配合自己發動兵變,兵變成功後,最高興的肯定是李亨了。李隆基在馬嵬兵變中可謂是君威盡失,陳玄禮對此也有所料,但是在他的想法中是李亨和他輔佐李隆基重新收拾人心,恢復盛唐雄風。然後,在李隆基百年之後再將唐朝交給李亨,可是他沒想到的是李亨實在是太猴急了,根本等不到那個時候了。

馬嵬兵變後李隆基繼續逃往四川,李亨則趁著此時李隆基威望大損趕緊在靈武先斬後奏地登基當了皇帝,然後遙尊遠在四川的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這時處於前所未有的低谷中,他能怎麼辦?帶兵去打李亨?沒幾個人聽他的。所以,李隆基只能接受這個事實,他被自己的兒子給奪位了!



李隆基回長安後為什麼沒有治陳玄禮的罪?

李亨還是很陰的,在陳玄禮護送李隆基回到長安後,立刻封陳玄禮為蔡國公,這是擺明了要告訴所有人,陳玄禮有功於我李亨,什麼功呢?馬嵬兵變!沒有馬嵬兵變的話,李亨不知道還要等多少年才能當上皇帝呢。

這時候的李隆基雖然回到了長安,但卻早已經是太上皇了,沒什麼權力。李世民讓李淵當太上皇,給李淵權力了?李亨讓李隆基當了太上皇,當然也不會給他權力。中國這麼多個朝代,活著的時候當太上皇的沒幾個人,當了太上皇仍然手持大權的卻只有乾隆,只因為乾隆是主動選擇當太上皇,其他人都是被逼迫的。這時候的李隆基說白了只是個寂寞孤獨的富家糟老頭,拿什麼治陳玄禮的罪?為了突出李隆基的過錯,李亨更不會允許李隆基治陳玄禮的罪。

人老了最怕寂寞啊,陳玄禮是一路跟著李隆基走過來的,兩人的君臣之情、朋友之誼還是很深的,如果真將陳玄禮治罪了,恐怕就真的成了孤寡老人了。

陳玄禮是李隆基最後的忠臣!


吾與吾國


馬嵬坡兵變,不僅殺死誤國害民的楊國忠,更是逼著唐玄宗下旨,縊死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這種逼宮之舉,無異於造反,做為禁軍首領的陳玄禮絕對脫不了干係。那麼,唐玄宗回宮後為啥沒有以犯上之罪懲罰陳玄禮呢?我覺得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陳玄禮不是主謀。當時跟隨唐玄宗南逃最大人物就是太子李亨,他才是玄宗懷疑的最大對象,也是這次兵變中最大的受益者。也只有太子李亨有能力,借安史之亂之名,蠱惑軍心,發動兵變。


二:陳玄禮是追隨玄宗多年的貼身將領,唐玄宗對他的信任不亞於高力士。唐玄宗能夠誅韋后,殺太平登上皇帝寶座,陳玄禮功不可沒。所以,玄宗才讓他掌管禁軍,護衛自己的安全。陳玄禮這次參見兵變,明顯是被人脅迫,身不由己。

三:陳玄禮代表禁軍唐玄宗賜死楊貴妃,實際上是在變相保護唐玄宗。當時的禁軍已經殺紅眼,若唐玄宗不答應禁軍的請求,很可能就會死於亂軍之中 ,局勢不是陳玄禮所能控制的。正是由於陳玄禮苦苦勸諫,才是玄宗最終下決心賜死楊貴妃,這是明顯的丟車保帥。最為身經百戰的唐玄宗,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唐玄宗做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晚年雖然犯了嚴重錯誤,讓一個繁榮昌盛的唐朝會在自己手裡。正是這次兵變,使他從醉死夢生清醒過來,不降罪陳玄禮也是其中之一。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馬嵬坡兵變的真相很複雜,究竟是誰策劃的,至今還有爭議。有人說是太子李亨為了奪權,策動禁軍兵變,誅殺政敵楊國忠,同時打擊玄宗威信;也有人說是高力士為了消滅政敵楊國忠,導演了馬嵬驛之變;當然,也可能只是禁軍士兵的自發譁變。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情況,陳玄禮發揮的作用,都是保護了玄宗。正是他在禁軍群情激奮時,及時把軍士的怒火引向楊國忠、楊貴妃兄妹,而不是將玄宗作為發洩目標。

陳玄禮是玄宗的重要親信,早在玄宗登基前,就已經歸心。後來平定韋后、誅滅太平公主兩次政變中,陳玄禮都是堅定地率領禁軍站在玄宗一邊。在馬嵬驛兵變中也不例外,他的一切都來自於玄宗,斷然沒有反對玄宗的理由。

後來陳玄禮隨著玄宗入蜀,又隨著回到長安,非但沒有獲罪,還獲封為蔡國公,食邑三百戶,可見對於他當初的良苦用心,玄宗是瞭解的。

至於陳玄禮被史書醜化,相信主謀為李亨的學者唐華全曾有一個解釋:“這主要是由於李亨等人為掩蓋其醜行而散步謊言,以及肅宗朝史官記事的曲隱所致……稱馬嵬驛兵變是陳玄禮發動的則顯然是他為自己開脫罪責而製造的最大謊言之一”“這種謊言又因為陳玄禮當時的特定身份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以至於當時多數人,甚至編纂國史的史官,都極可能對這種謊言深信不疑。”

綜合來說,馬嵬驛兵變中,陳玄禮保護了玄宗,自然不可能被懲罰了。


啟風說史


電影和真實的歷史是不一樣的。《妖貓傳》描繪了在馬嵬驛陳玄禮兵變,逼玄宗賜死了楊貴妃;但是電影不會告訴你,馬嵬驛兵變時,太子李亨也是在場的。《妖貓傳》描繪了玄宗最後回到了長安,但是電影的不會告訴你,安史之亂後,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自行宣佈登基,等叛亂結束時,玄宗回到長安,他已經不是大唐的皇帝了,已經變成了太上皇。


陳玄禮作為金吾衛的首領,自然是深得玄宗信任之人。他敢在此時發動馬嵬驛兵變,無非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玄宗授意陳玄禮發動兵變,轉移矛盾,推脫玄宗的責任。當然,這種可能性比較小。但是不是不可能,此時的玄宗需要一個藉口來推脫他的責任,把楊玉環作為背鍋俠是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種情況:太子李亨授意陳玄禮發動兵變。玄宗不死,李亨想要成為皇帝遙遙無期。而安史之亂給了李亨提前成為皇帝的機會,馬嵬驛兵變,逼死了楊貴妃,這就相當於狠狠的打了玄宗一巴掌,讓玄宗威嚴掃地,讓李亨自行宣佈繼位變得更加名正言順。

第三種情況:陳玄禮在金吾衛的支持下自行發動兵變。相信在馬嵬驛,士兵們的心中已經充滿了怒火,雖然他們隨著玄宗逃了出來,但是他們的家人還在長安,用腳趾頭有想一下也知道等待他們的是安史叛軍的屠刀。所以他們需要發洩自己心中的怒火,陳玄禮只不過是順著金吾衛的心思,逼迫玄宗讓楊貴妃成了替罪羊。

但是,不論是那種情況,太子李亨都是最大的收益者,因為他已經成了皇帝。而玄宗則是太上皇,這個大唐帝國,不再是他李隆基的了,他說了已經不算了。對於立下大功的陳玄禮,李亨沒有理由去懲罰,畢竟他保全李唐皇室的顏面,讓楊玉環成了替罪羊。而玄宗,賞罰大權已經不是他說了算了。


小鎮月明


玄宗怎麼回宮的你知道嗎?不回去就是死,不得不回去的。

你想一下,肅宗登基後,唐玄宗就成了太上皇,這個太上皇,跟李淵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政變的情況下被動退位的。

如果是在長安城內發生的,那唐玄宗馬上就被軟禁了,但唐玄宗是在四川,而肅宗也一時沒辦法,

但肅宗回長安後,就派人去接玄宗了,因為,你不接,如果唐玄宗在四川另立中央呢?

所以,肅宗派去的人,那是直接就威脅玄宗了,你是自己回去呢?還是我綁你回去呢?你不想讓你的兒子肅宗留下弒父的罪名吧?

玄宗無奈,憑他手裡的人馬,是不足以抗衡的,只有回長安了,在長安城外,玄宗的兵馬被下了兵器,然後帶走了,

玄宗孤身回到長安,演了一齣戲後,就被軟禁起來了,

你說,像這樣的人,拿什麼報仇?


南朝四百八十寺


為什麼會有馬嵬坡之變,玄宗和楊玉環之間的愛情被電影和小說美化過了頭。楊國忠做了宰相後貪汙受賄,打擊異己,安祿山造反和楊國忠有很大關係,是楊國忠讓安祿山由一鎮節度使變為兩鎮節度使,在叛軍攻破洛陽,圍困潼關,先是進讒言殺了鎮守潼關的名將高仙芝 ,在更換了哥舒翰為守將後,又多次逼迫哥舒翰放棄堅城,出關與叛軍決戰,結果二十萬守軍全軍覆沒,洛陽城中家家帶孝,人人狠不能吃了楊國忠,結果此時玄宗嚇破了膽,帶著五千金吾衛往四川逃跑,那五千金吾衛的家眷有很多未能逃出,留在了洛陽,到了馬嵬坡,金吾衛和隨行官員的怒火爆發了,才有了殺楊國忠全家,逼死楊玉環的馬嵬坡之變,陳玄禮和唐玄宗包括肅宗都只是順應了人心 ,誰逆了人心,在馬嵬坡都會死。正是楊國忠和楊玉環的死,才使當時逃到馬嵬坡的人內心得到了安慰,而電影表達了什麼,什麼都沒有,還混亂了人們的歷史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