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透明小溪看歷史


日本投降前一天,日本天皇召開了宮廷內閣會議,在一個狹小的會議室內,日本天皇在一個象徵著戰時日本衰敗不堪的小會議室裡,宣佈基本上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

圖為8月14日,日本天皇召開的內閣會議現場繪畫,當時的日本已經非常窮困,天皇的內閣會議也只能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召開,體現出一個國家昏昏日落的淒涼場景。


當時,日本的主要軍政大員都坐在小椅子上,他們連個桌子都沒有,正襟端坐在一起,略顯擁擠,但是當時日本就是這個條件,多餘的資金和物資都給了前線,導致當時會場的佈置比當時侵華日軍的長官們的辦公室還要破敗,和現在電視劇裡動輒皮質沙發的場景簡直判若兩樣。就在這個會場裡,有些仍然堅持要戰爭的日軍將領並不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

圖為日本的阿南惟幾大將,他領導了這次政變。


8月14日的夜間,部分仍然期望繼續戰爭的日本將領,刺殺了日本近衛師團的長官,然後調動了該部的第二步兵聯隊趁著夜色殺入了天皇的皇宮,由此可見,所謂的日本軍隊的戰鬥精神,實際上和忠君沒有任何關係,他們主戰無非是為了自己的軍政利益考慮,而天皇實際上並不掌握日本的軍政實權,他的話還不如當時日本海陸軍的一把手更有力。日本的主戰派將領們總是獨行,總是能夠發起各種行動來挑起和延續戰爭,要知道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的大本營都是不同意的,但是沒有辦法阻止軍方的行動。

圖為報紙上刊登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新聞。


這些挑起政變的日本軍官一開始封鎖了皇宮,並且限制了皇宮和外界的聯繫,美英蘇得到這一消息後甚至做好了集中兵力應對的準備,打算在日本天皇失勢之後,集結兵力再次攻擊日本本土,以強力終止戰爭,但是幸運的是,這些戰爭販子的行為並沒有得逞,政變日本軍官最後被近衛師團其餘部隊鎮壓下去,而參與政變的主要軍官都選擇了自殺。

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最終,日本天皇順利的在8月15日現身會場,並且向世界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這一天同盟國國內都陷入了狂歡,世界迎來了迄今為止最長的一次大國基本和平時期,並延續至今。


海事先鋒




日本投降只能由天皇宣佈才能算數,這是由日本的政治軍事特點決定的。

日本明治維新後,天皇就成了名義上的國家領袖,但歷任天皇都不願意當日本內閣的傀儡,都在有意無意的想方設法控制政治和軍事。

大正天皇因為想奪內閣的權,和日本內閣展開了激烈的爭鬥,被內閣宣佈有了精神病,差點被廢除。

當裕仁天皇上臺後,他明白硬奪權是違反日本憲法的,就採取了比較巧妙的辦法。裕仁天皇一開始並不搶內閣的權,而是和日本軍方的中下級軍官保持良好互動,扶持他們快速向上晉升。

當一批中下級軍官成長起來之後,天皇就控制了軍隊。這時裕仁天皇就幾次操縱軍隊發動政變,把日本內閣變成了軍事內閣,也就把日本的軍政大權控制到了自己的手上。

日本對華戰爭的元兇就是日本天皇,整個戰爭的幕後推手就是日本天皇。裕仁天皇在20年代和30年代頻繁接見中低級軍官,向他們宣傳效忠精神和聖戰精神。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的內閣和軍部都反對對華作戰,他們認為憑藉日本的資源和實力,不足以支持對華作戰。但天皇支持下的中低級軍官向來有抗上的傳統,他們根本不理會上司的指令。

東北軍的不戰而退,讓日本中低級軍官的冒險行為僥倖成功,也讓他們快速成長為高級軍官,比如主謀石原莞爾就直接進了參謀本部擔任高官。東北的淪陷讓日本增加了作戰的本錢,也讓日本天皇控制了日本軍隊。



當二戰快要結束的時候,日本天皇還號召發動聖戰精神,和盟軍方面決一死戰,捍衛日本武士的尊嚴。

同時來組織了大量的神風敢死隊。這個名字的來源是元朝的時候,蒙古軍隊曾兩次出去大軍討伐日本,結果運氣太差,都碰上了颱風天氣,大軍在海上碰到了毀滅性打擊。日本人稱這兩次颱風為神風,認為是天神保佑。

當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的時候,他們從南洋運送石油的線路也中斷了。日本對華作戰最強悍的機械化軍隊也開動不起來了,太平洋戰場上更是如此。許多的飛機都沒有充足的石油,飛行員就被要求只加一半的油,因為去了就不要回來了,然後俯衝向美國的艦隊。甚至還有大量的日本士兵身綁炸藥包衝擊美軍和美國大兵同歸於盡,這就所謂的聖戰。

美軍碰上這樣的自殺式攻擊,也沒有好辦法。為了降低傷亡,迫使日本儘快投降,美國方面要求蘇聯在8月9日前必須向日本關東軍發起攻擊,否則蘇聯在亞洲的權益就得不到任何保障。另一方面就是在8月6日和9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送日本人吃了兩頓大餐。



不管日本人民把自己的天皇捧得有多高,說得有多神武,但到了戰爭有可能毀滅日本的時候,裕仁天皇還是慫了。

對於裕仁天皇來說,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事。別人為了孝忠天皇去死是應該的,讓天皇為了國家去死那是萬萬不行的。

但是為了大東亞共榮和聖戰,日本天皇早把牛皮吃上了天。日本國內,甚至包括韓國和臺灣,都相信日軍無往不勝。無往不勝的軍隊怎麼可能投降呢,他媽的,被洗腦了的人真可怕。



不光是別人怕,就連天皇也怕。裕仁天皇想投降,但不知道怎麼給日本國民和軍隊怎麼交待。

還是先開個會吧。日本內閣的人都是明白人,日本首相相鈴木貫太郎明白國力不容再打下去,商業農業大臣更是拿出了所有人都不能迴避的客觀現實——現在的日本國民每天糧食供給量是23湯匙的米,如果戰爭繼續,每天的供給量也就是4兩米(20湯匙)。也就是死等到了1945年底,一半的日本國民就會餓死,整個國家瀕於毀滅,亡國亡種的那天不遠了。

日本陸軍大將阿南惟己就希望能跟美蘇打本土決戰再有條件投降,然而日本天皇卻在御前會議作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決定,為了自己和日本國的利益,投降是上策。




投降確實是上策,但日本人長期以來根本不拿腦子去思考問題,反正大家都是天皇的好孩子。好孩子就要聽天皇的話,天皇說大日本皇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還要統一亞洲,甚至統一全球呢。

日本軍隊至少在中國戰場上並沒有很明顯的失敗徵兆,這些日本軍人更是狂的沒邊,根本接受不了日本要投降,並且還要向中國國民政府投降的事實。他們認為向自己的手下敗將投降是恥辱,根本無法接受。

裕仁天皇先是錄音:朕深鑑於世界之大勢帝國之現狀,欲以非常之措施,收拾時局,茲告爾忠良之臣民:朕以命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蘇、英、中四國,接受《波茨坦公告》……

錄音完成後,先是小範圍放出風去,試探一下軍方的反應。

8月14日,也就是日本投降的前一天晚上,日本軍方的中低級官員開始發動最後一次兵變,這是在裕仁天皇意料之中,他早就作好了佈局。

幾波日本陸軍士兵不約而同的向皇宮和廣播電臺衝擊,他們在悲憤之下,殺死了皇宮士兵,四處找裕仁錄好的宣讀《終戰詔書》的錄音盤。日本老首相鈴木貫太郎還是靠幾個人抬著才跑了出來,要不然可能命也沒了。


裕仁天皇自己也躲藏了起來,那些兵變的士兵也找不到他。裕仁天皇在自己的密室裡安裝有一條秘密電話,他直接打給了日本海軍。




兵變沒有任何懸念的失敗了,曾有人在《天皇的陰謀》這本書中寫道:歷次兵變都是日本天皇指使的,兵變完成後,日本天皇再出來收場。這就日本天皇的陰謀。在兵變後,日本陸軍大將阿南惟己明白了一切,主動剖腹,為他的軍國主義理想陪葬了。

兵變失敗後,兵變的士兵被控制了起來,軍官剖腹自殺。日本天皇也藉此向美國人表示:戰爭是軍人挑起的,天皇是熱愛和平的。為了和平,日本天皇也受到了軍隊的衝擊,付出了安全的代價。


然而機智的麥克阿瑟早就看穿了這一切,他明白日本天皇對軍隊的控制能力,也明白日本天皇在日本底層人民心中的無上位置。

於是麥克阿瑟直接把天皇從神變成了人,修改了日本憲法,嚴禁日本天皇干預日本的政治和軍事。同時也保留日本天皇是名義上國家領袖的地位,讓日本國民精神上有皈依的地方,不至於導致社會動盪。


新知傳習閣


發生了一場未遂政變。

1945年7月26日,盟國發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日本國內陷入極大的混亂之中。即便是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入原子彈,日本的主戰派和主降派依然尖銳對立。僵持不下之際,首相鈴木貫太郎提出有條件接受《波茨坦公告》的4點主張。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確保天皇的安全,戰後日本仍實行君主制,阿南惟已堅持美軍不得實施對日本的佔領。但是,盟國對日本提出的條件遲遲未予回覆。8月13-14日,日本天皇再次召開御前會議。主戰派力勸天皇死戰到底,但天皇稱願意無條件投降。

隨後,宮廷辦公室忙於起草詔書、製作錄音,準備第二天向全體日本國民播出。然而,一批死硬派軍官不甘於失敗的命運,決定當夜舉行政變,佔領皇宮,劫持天皇,搶走詔書文本,毀掉錄好的詔書,阻止第二天的投降廣播。

叛軍試圖以此激發全軍的熱情,一致同意抵抗到底。但是,政變不僅未能得到支持,當夜就被鎮壓下去。幾乎在政變被挫敗的同時,阿南惟已在自己的官邸剖腹自殺。至於他是否捲入了政變陰謀,則不得而知。第二天,投降詔書如期向全國廣播。


世界真的很大


在美國給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方決定接受無條件投降。但軍國右翼分子仍在做垂死的掙扎,他們企圖掩蓋原子彈的消息,一邊謀劃發動政變。

日本內閣在當時分為主和派和主戰派。主和派認為“目前日本的國力已無力繼續支撐戰鬥”,一旦再次發生戰爭,整個國家都會瀕臨奔潰。當時的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也深刻意識到這點,所以選擇接受無條件投降。但有些軍國右翼並不這麼認為,他們無法接受投降的事實。在《終戰詔書》錄音完畢時,軍國右翼分子們正在密謀如何殺進皇宮的計劃。當美方等了許久還沒等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在東京東部開始拉警報,意在試探東京虛實。而日本厚木基地的戰機卻試圖起飛迎擊美軍,結果被美軍全部殲滅。

軍國右翼們策劃的一系列反抗行動,包括刺殺首相鈴木貫太郎的行動全告失敗。

日本投降的廣播最終順利播放,在錄音播放前,陸軍大將阿南惟切腹自盡,其餘軍國右翼分子飲彈自盡,拒絕收聽、以自殺來逃避現實。


老照片


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迫於原子彈造成的巨大傷害壓力下,於1945年8月15日向全世界宣佈投降,但人們很少知道日本投降前一夜發生的事情。

日本頑固不化,無視公告,原子彈不到,決不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國“小男孩”落在日本廣島,廣島廢了,可是日本軍國主義主戰派仍舊不死心,他們不相信這麼厲害的武器美國佬還有。於是,第二顆原子彈“胖子”落在了長崎,轟一聲,長崎也廢了。

4天后,美國聽到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廣播,心裡的石頭算是落地了。當天日本政府分別電請瑞典、瑞士,將投降之意轉達給中、美、英、蘇四國,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在8月10日就傳遍了世界。

裕仁天皇欲逃避罪責,促成兵變。

但是,這只是一個照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受降。並且,日本宣佈投降看似平靜順理成章,但事實上這是日本裕仁天皇戲精上身逃避罪責的一個小手段。

▲: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與裕仁天皇

日本天皇面對整個國家赴之毀滅的嚴重情況,不得不把投降的決定提上日程,而當時的整個日本政府一片譁然。

主戰派與主和派互不相讓,但隨後的商業與農業方面的大臣拿出了所有人都不能迴避的客觀事實,他們指出當前日本國民每天的糧食供給量為23湯匙,如果戰爭繼續,到年底,將會有一半國民餓死,國家瀕臨崩潰。

雙方啞口無言,但不要認為這樣就順利結束了。日本天皇特意通過手下向陸軍中那些激進派透露了他錄下投降宣言的事情。

而當時日本陸軍中的激進派自小就受到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所以寧可戰死的武士道精神成為他們心目中無法改變的思想,於是他們選擇性的忽略了原子彈的威力。

當他們聽到天皇準備要投降的時候,他們出離了憤怒。於是一場無形的政變正在醞釀,並最終在8月14日晚上,如同洶湧的洪水一樣衝向了日本天皇府。

這些激進派的士兵,放火燒了首相府,又殺掉一箇中將,最終攻進了日本天皇府。早已得到消息的天皇提前躲了起來,也把投降的資料錄音都藏起來了。

當一大批激進派武裝人員闖進天皇府以後,他們驚呆了,因為天皇府分明就是個“空城”,他們找不到天皇,更不可能通過天皇達到他們的目的。

這一夜,對激進派武裝人員來說,註定是緊張、壓抑而又漫長的夜晚。他們在精神上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自豪感,自認為是在挽救正走向屈辱的國家,妄想自己就是大日本帝國的英雄。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天皇正藏在一個隱秘的地點看著他們的所作所為,當感覺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天皇就向駐紮在外等候已久的皇宮警衛隊下達了命令,滿滿當當的警衛隊荷槍實彈把天皇府圍了個水洩不通,所有激進派分子都成為甕中之鱉。

最終結果可想而知,激進派分子起義失敗,首領剖腹自殺。


所謂的日本無條件接受投降,是在要求皇室安全,國家主權完整以後,才無條件接受投降,投降詔書玩弄文字遊戲!

對於這次投降前一夜的政變,有人認為如果政變成功,那麼日本還會繼續戰鬥下去,直到一億玉碎計劃進行完,直到蘇聯炸掉富士山,直到美國造完50萬枚紫星勳章為止。

然而,這一切都是日本天皇自導自演的一出大戲,通過將責任一股腦的推給激進派,來尋求美國等同盟國的一絲同情,作為導演的天皇,自然不會讓兵變成功。

第二天,也就是8月15日,在隨著主戰派被打壓下去以後,主降派的人們佔據了上風,投降儀式順利進行。

但是,投降詔書卻充滿了玄機。在當天中午12點整,日本廣播協會大樓傳出裕仁天皇提前錄好的投降錄音,錄音是這麼說的:

朕深鑑於世界之大勢帝國之現狀,欲以非常之措施,收拾時局,茲告爾忠良之臣民:朕以命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蘇、英、中四國,接受《波茨坦公告》……

仔細閱讀天皇的這份投降詔書就會發現,他根本就沒有提及侵略、戰敗,甚至都沒有說投降。這顯然是沒有誠意的。

而到了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正式簽字受降時,日本裕仁天皇不得不重新發布了第二份投降詔書,這份詔書才有了一些真正的投降意味。


所以說,在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的前一夜,日本國內發生了嚴重的兵變,意圖銷燬天皇提前錄好的投降錄音,並行刺主降的大臣,因為在主戰派陸相阿南惟幾、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海軍軍令部總長豐田副武眼中,日本沒有戰敗,還有決戰本土的機會,他們堅定的認為決戰本土會讓美國人遭受到沉重打擊,甚至可能扭轉戰局。然而,日本天皇扼殺了兵變,沒有給主戰派上臺的機會,最終無條件接受投降,挽救了整個日本民族。



小小嬴政


7月26日,中英美髮表《波茲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本內閣開完會,由於主戰派和主和派勢均力敵,大家沒談出什麼結果。

無奈之下,日本的鈴木首相在7月28日的表態中,做出了模稜兩可的回應,用了一個“默殺”詞語。

美國人查查字典,找了一個英文單詞與之對應:ignore。

這詞兒在英文裡是無視的意思,美國人自然怒從心頭起。

8月6日,廣島捱了原子彈,數十萬人傷亡。

8月7日,杜魯門講話,再次敦促日本投降,否則類似的打擊將再次降臨。

日本沒什麼反應。

8月9日,長崎捱了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中國戰場全面對日反攻。

8月9日晚,裕仁天皇緊急召開御前會議,宣佈接受《波茲坦公告》。

8月10日,日本外務省向中美英蘇遞交投降電文,請求保留天皇體制。

但被盟國拒絕了。

而此時,日本的主戰派們在朝野上躥下跳,拼命活動,希望“戰至最後一人”。

最終的決定還是無條件投降,日軍死硬分子死不甘心,決定起事

8月14日,天皇最終決定,無條件投降,所有日軍就地解除武裝。

天皇特地強調:如果誰不甘心,不接受,讓他們來找我,我來說服他們。

那時天皇在日本臣民心中還是神一般的存在,天皇此言猶如驚雷滾滾。

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和海軍大臣米內光政誠惶誠恐,表示:天皇請放心,我們會搞定那些不聽話的士兵的。

可日本進行了幾十年的軍國主義教育,主戰派的瘋狂遠超執政者想象。

當陸軍軍官們得知天皇最後的“聖斷”,簡直是五雷轟頂,大驚失色,情緒崩潰。

悲憤之餘,他們就要想搞事情。

對他們來說:天皇要投降肯定是受了煽動和欺騙,我們要兵諫,只要把天皇“保護”出來,誰還敢再言“投降”二字?

於是:以煙中建二少佐為首的一批少壯軍官,當天晚上就製造了一起震驚日本朝野的未遂政變。

天皇的投降詔書8月15日正午時分就要播出,要幹就要趕緊幹。

而謠言也在日本瘋狂蔓延:說天皇投降詔書一公佈,美軍下午就要接管日本,到時候天皇將被髮配沖繩,日本的婦女將會被美軍蹂躪,日本就要完了!

煙中建二等人心急如焚,決定立刻動手,一定要阻止投降。

當天午夜時分,裕仁天皇當著大家的面,把詔書給錄製完了。

8月15日凌晨,煙中建二跑到近衛師團森赳中將那,拼命勸說中將下令出兵進行兵諫,可一個小小少佐來指揮中將,森赳壓根沒搭理他。

煙中火了,狂躁之下,拔槍擊斃了森赳中將,然後把森赳那的印章蓋到了自己命令兵諫的紙上。

隨後,他們用這個命令,向森赳中將下轄的各聯隊發佈出擊命令。

然後,他帶著上千名被矇在鼓裡的近衛師團士兵,前往皇宮搜尋錄音盤,可翻了個底朝天也沒照出來。

此時,駐紮在皇宮附近的東部軍聞訊,迅速組織大批軍隊前往皇宮救駕,叛亂被迅速平息,近衛師團的士兵們被控制住了。

而煙中則不甘心失敗,他帶著一些人跑到了負責播出詔書的日本放送協會,希望能播音,他要告訴日本人民真相。

但是東部軍指示協會,拒絕了煙中的要求。

此時,煙中已然成了等待接受懲罰的光桿司令,變得垂頭喪氣,一點沒有幾個小時前的瘋狂躁動。

天皇的詔書最終順利播放,日本正式投降,煙中等人開槍自殺。

8月15日上午,日本放送協會在廣播裡已經反覆提醒民眾,12點將有極其重要的廣播,請大家注意收聽。

8月15日中午11點,此時距離天皇詔書的廣播還有1個小時。

煙中等人不想面對投降的現實,他們在皇宮草坪開槍自殺。

中午12點,天皇詔書正式播出,作為神一般的存在,大多數日本人還是第一次聽見天皇的聲音。自然,聽說要投降,民眾哀嚎遍野,痛哭流涕。

廣播結束後,日本鈴木首相帶著全體內閣宣佈辭職。

這一天,有無數不甘心失敗的日本軍人和民眾自殺。


雲中史記


一般我們熟知的二戰歷史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軍宣佈無條件投降,但日本做出這個決定的背後卻充滿了各派系勢力劍拔弩張的鬥爭。陸軍中受狂熱軍國主義薰陶的少壯派不甘心面對失敗,試圖發動政變阻止日本投降,通過組建堅決主戰的軍人內閣,重新將日本這架戰爭機器拉到頑抗到底的軌道上。這一切,都在8月14日這一天付諸於了行動!


5月初,希特勒在蘇軍的一步步緊逼下,於帝國大廈暗無天日的地堡裡飲彈自盡,加上此前被倒掛在米蘭廣場曝屍示眾的墨索里尼,“三國軸心”裡只剩下日本還在單挑全世界。7月27日,美、蘇、英、中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是接受公告全面放下武器,還是在頑抗到底中玉石俱焚,成為了擺在日本政府面前的痛苦抉擇。以往伸長了手拼命攬權的各個最高決策層派系,此時卻爭論不下互相踢起了“皮球”,最後都眼巴巴得等著天皇裕仁最後的表態。



可盟軍這邊美國人不想再等了,為了威懾日本,美軍於8月6日在廣島、8月9日在長崎分別投下了“胖子”、“小男孩”兩顆原子彈,前所未見的殺傷力讓日本內閣做出了停止戰爭的表態,天皇裕仁也在10號的御前會議上表達了希望停止戰爭的意向。但陸軍大臣阿南惟幾仍然不肯放棄所謂的本土決戰,並且試圖鼓動陸軍裡的少壯派軍人推動現任的鈴木貫太郎內閣,建立軍人強硬內閣,不惜“一億玉碎”與美軍決戰到底。

8月14日晚,在以畑中少佐為首的陸軍主戰派煽動下,幾波軍人分頭出擊佔領皇居及電臺,平常頂多只是站崗放哨的皇宮守衛哪裡是這幫正規部隊的對手。但是衝進皇宮的叛軍立馬傻了眼,這地大家從來都沒來過,房間一間連著一間根本不知道去哪裡找天皇的“終戰錄音”,胡亂翻了一通後還是沒有任何結果。第二天,裕仁的《終戰詔書》準時播出,全日本到處可見跪倒在地上抽泣、虔誠聆聽天皇“鶴音”的場景。阿南惟幾、畑中健二等人見大勢已去,紛紛以自殺來逃避現實。

在此,還有一個人必須提及,那就是在731細菌部隊裡犯下累累罪行的石井四郎。這個人一開始提出不惜讓本土日本人感染細菌的代價,換取登陸美軍的巨大傷亡。這個讓日本幾乎亡國滅種的瘋狂計劃被否決後,石井四郎又主動搭上了美軍,以交出所有731細菌研究資料為條件換取了他的人身安全。這是一樁典型的黑吃黑交易,五六年後,反人類的細菌戰又出現在了朝鮮戰場上。


竹山清溪澗


1945年8月14日10時,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集御前會議。日本天皇裕仁再次明確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決定投降。

裕仁決定投降的“聖斷”引起了部分狂熱的少壯軍官的無比絕望。時任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員畑中健二少佐和椎崎二郎中佐決定說服東部軍和天皇“御林軍”近衛師團發動軍事政變,阻止天皇投降。

8月14日下午3時,畑中健二來到位於東京日比谷公園“第一生命館”的東部軍司令部。東部軍司令官田中靜一大將對畑中健二的來意心知肚明,田中靜一嚴厲斥責了畑中健二,畑中健二在東部軍司令部碰了一鼻子灰。

15日凌晨零點30分,時任陸軍省軍務局課員井田正孝中佐正在說服近團師團長森赳參與政變,但遭到森赳的拒絕。1時20分,森赳和參謀副官白石通教中佐被畑中健二和上原重太郎殺害。畑中健二等馬上偽造了森糾調動近衛師團的軍令。


凌晨3時,叛軍衝入皇宮。他們四處尋找裕仁天皇宣佈“終戰”的錄音盤,但該錄音盤被皇宮侍衛德川義寬保管在皇后宮事務所輕金庫內,並未被叛軍找到。

5時10分,叛軍被田中靜一的率領的東部平息。畑中健二趕到廣播局要求對全國廣播反對投降,播音員館野守男以技術原因為由加以拒絕。11時,絕望的畑中健二在皇宮前草坪切腹並開槍自殺。

8月15日12時,裕仁天皇的“終戰詔書”如期播放。

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宮城事件”。


歲月是一條河流


1968年,日本電影《日本最長的一天》上映,這部電影比較真實的還原了日本投降前一天的情景。

日本投降的具體時間是1945年8月15日正午,標誌就是由NHK電臺向全日本國民發表了日本天皇提前錄製的《終戰詔書》廣播,天皇的“玉音放送”代表日本帝國宣佈接受聯合公告,結束戰爭。

無條件投降?這字眼不可能有,反而字裡行間浸透著對敵人殘虐爆彈的怨憤無奈。

當然,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其實也就含蓄的表明了無條件投降,因為公告的主題就是讓日本無條件投降。除了該主題,公告還提前公佈了戰後對日本的處置辦法:領土佔領、交出戰犯、改組政府等等,正是這些處置辦法引發了日本政府和軍隊內部投降前夕的紛爭。

時間拖回至一週前。

8月6日,美國轟炸機快遞送出原子核爆雙重大禮包第一重,簽發地廣島,日本感受到了它的威力,但懷疑美國人並沒有批量製造,尚可堅持。

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當晚(8月9日零時10分突入中國東北越境作戰。這是日本政府等待已久的另外一隻靴子,這也是他們之前最怕的事情之一。

8月9日清晨,在皇宮舉行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中,與會高層爭吵不休,爭吵的並非投降或不投降,投降的共識其實早已在每人的心目中達成一致,分歧在於是否體面、是否能多爭取一些權益。也就是說,是無條件投降,還是有條件投降,有條件投降的話又是該提出什麼樣的條件。

與會人眾基本形成兩個陣營,一個是以文官為主的主和派,代表者是首相鈴木貫太郎、外務大臣東鄉茂德、海軍大臣米內光政,他們的觀點接近於無條件投降,唯一的條件即是保留天皇(國體維持)。
另一方陣營則曾經是強硬的主戰派,人員以軍方為主,代表者是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軍令部長豐田副武,這些曾經強硬的主戰派現在也對投降沒有意見,但需要滿足條件,他們心目中的條件是盟軍不進入日本本土入駐、日本本國自行處理戰犯問題等等。毫無疑問,他們的這些條件肯定會被盟軍拒絕,這一點他們也心知肚明,但他們殘存的幻想是,憑藉日本本土規劃好的“龐大”防禦力量,在盟軍顧忌傷亡的前提下,可能會就此進行談判。

會議開到上午十點,雙方陷入僵局,誰也不能說服對方,散會。

一個小時後,美國轟炸機快遞送出原子核爆雙重大禮包第二重,簽發地長崎,強硬派的氣焰又被銷掉大半。

當晚(10日凌晨零時),鈴木貫太郎再次召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與會者開御前會議天皇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分歧沒有消弭,會議仍在扯皮,首相鈴木貫太郎只好奏請天皇本人“聖斷”,裕仁選擇了支持大多數人的意見,同意無條件接受波茨坦公告。

陸軍大臣阿南惟幾把這個消息傳達回陸軍省時,一幫青壯年軍官、參謀不肯接受,甚至逼迫阿南惟幾辭職,試圖就此帶動內閣辭職,阻止無條件投降計劃。阿南惟幾堅持“聖斷已下
”,“有不服者,請先斬阿南”,予以拒絕。阿南惟幾是天皇死忠粉,雖然不樂見無條件投降,但不樂可以用自殺的方式達成,他絕對不會去挑戰天皇權威,底下的這幫憤青軍官可沒他那樣理智。

這幫不滿的軍官團結在阿南妹夫竹下正彥的周圍,繼續向阿南惟幾施壓,無果。

13日,六名青年軍官來到阿南惟幾官邸,向他拋出了“兵力動員計劃”請求他的支持

。所謂的“兵力動員計劃”其實與政變無異,核心內容就是動用東部軍和近衛師團實行戒嚴,封鎖主和派的首相、大臣官邸,阻斷他們與天皇之間的聯繫通道,阿南未置可否,表示需要第二天與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商量。

14日,阿南在與梅津美治郎會面後,否定了這個政變計劃。也就是這一天的下午,裕仁錄製了《終戰詔書》,準備次日公佈。

青年軍官沒有獲得上層支持,只好鋌而走險。

他們說服了東條英機的女婿、近衛師團的參謀古賀秀正少佐,並取得了執行皇宮保衛任務的近衛師團的步兵第二聯隊的支持。

之後他們求見近衛師團長森赳,懇求他最後的支持,被拒絕後,將森赳殺死,偽造師團命令,政變正式上演,這時的時間是8月15日凌晨1點。

他們切斷了皇宮的電話線,闖入皇宮,第一要務是找到裕仁天皇錄製好的《終戰詔書》並毀掉它,可惜他們從來沒有進過皇宮,並不熟悉裡面的地形和各建築物的結構,始終沒有找出藏在皇后宮事務所輕金庫內的錄音盤。

當得知近衛師團長被殺死的消息後,有軍官把得到師團可疑命令的信息報告給東部軍,東部軍迅速展開了撲滅行動。事實證明,這幫青年軍官的官銜太低,沒有對近衛師團的有效控制力,在反撲面前,原先意志並不堅定的選擇退出,意志堅定的無法組織抵抗,大部分選擇了自殺。

15日凌晨五點,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幾乎與政變撲街同一時間,知情者阿南惟幾選擇切腹自殺謝罪,他知道假如事件成功,他作為陸軍大臣無顏面對天皇;假如事件失敗,他同樣也無法面對條件投降的屈辱結果。

他死前的最後一句遺言是把米內斬了!米內光政當時的海軍大臣,可以想見日本海陸軍之間的團結程度。

這場未遂政變唯一起到的一點作用,就是極為貼心的在盟軍面前樹立起天皇是“無辜的和平愛好者”的好形象無論結果如何,都是一出卑鄙骯髒的戲碼。


歷來現實


八月十四日?不知道。我記得當時有這麼一件事。大概是在八月十四日之前吧,應該是十三還是十二日。也就是日本內閣即軍部已經做好了無條件投降的準備,至少是達成了無條件投降的默契或默許。消息雖然還沒公開,但軍部的一些領導人員其實已經知道了。之後,軍部的一些底層領導,至少二級的將領,他們之中的一些所謂的年輕精英軍官無法接受日本的無條件投降。於是他們上躥下跳。進行所謂的政變。政變的日期倒是八月十四日。這些人企圖阻止日本天皇的投降錄音向外界播放。阻止日本的投降,至少是不讓日本無條件投降。他們為此殺了不少人。造成了震驚日本的流血事件。但他們從頭至尾都沒能阻止日本天皇投降的錄音的播放。因為他們一直沒找到那盤錄音帶。我想你要說的應該就是這件事吧?對於這件事,我只是知道個大概。不過,這件事並不是小事。網絡上有資料。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