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无愧 可怜人薛宝钗,凡事要尽人事,但是也要听天命


问心无愧 可怜人薛宝钗,凡事要尽人事,但是也要听天命

在《红楼梦》中,作者描写薛宝钗是容貌美丽,身材丰润。由于从小是为了将来选妃而培养的,因此她博学多才,对文学、艺术、历史、诸子百家、佛学经典等都有涉猎。

此外,她娴淑优雅,通达大体,还经常给下人以小惠,和因为从小没有母亲疼爱而变得尖酸刻薄的林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贾府里,宝钗靠着姨妈的照料,加上自己善于为人处事,可以讲是如鱼得水。虽然相比其他女孩子她略有心计(偶尔还黑一下林黛玉),但是依然可以算保持着一些纯真,没有太坏的心眼。

然而这位具有非凡才情的绝代佳人却命运多舛。虽然《红楼梦》里没有明说她选妃失败了,但是从第28回元妃赐她与宝玉相同的礼物(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大有玉成宝玉和宝钗之间金玉良缘的意思,应该是从侧面对宝钗落选这个事实的暗示吧。

不论怎么样,宝钗从此一心一意要当贾府的少奶奶,虽然不断和黛玉勾心斗角,但对宝玉也是真心真意,毕竟恋爱中的人耍点心眼是常有的事情。

后来在让她和宝玉成亲时,却要假扮黛玉,这其实颇为耻辱,但是宝钗也忍了下来。

问心无愧 可怜人薛宝钗,凡事要尽人事,但是也要听天命

怎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宝玉虽然对她这样一个有魅力的女性也有过冲动,但始终产生不了感情。

有人说这是因为宝钗和宝玉的价值观不同,宝钗希望宝玉走正统的金榜题名,封妻荫子的道路,而宝玉具有反叛精神,两个人因此格格不入。

宝玉对宝钗的感情可以用元稹著名的《离思》一诗来形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世界上有两种男人,一种是见一个爱一个,比如歌德。另一种是认定一个不可替代的对象,比如但丁。贾宝玉看似是第一种人,但从骨子里是第二种。

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是倾心付出爱,却得不到爱的回报,比他们更可怜的是过着同床异梦的日子,这就是宝钗的悲剧。在和黛玉的竞争中,她看似笑到了最后,但却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失败者,相比之下,黛玉虽然死了,却还能活在宝玉心中。

问心无愧 可怜人薛宝钗,凡事要尽人事,但是也要听天命

世界上有三种悲剧,第一种是由于自身的错误所导致。第二种悲剧是由环境造成的,比如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就是如此。老天爷让他们生在了两个敌对的家族。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却无力挣脱周围环境对他们的约束。

其实,这两种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悲剧是第三种。在悲剧中没有人做错什么事情,甚至他们每一步在当时看来走得都是最正确的,但是最终却导致一个悲剧的结局,这恐怕要算是命运使然了,比如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就是如此。而宝钗的悲剧就属于这第三类。

我看过很多遍《红楼梦》,实在找不出宝钗哪一步走错了,周围哪一点环境对她不利,但是她就是得到了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这才是最可悲的悲剧。很多受到“反封建”意识影响的人将宝钗的悲剧归结为专制时代的悲剧,我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因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有宝钗这样经历的人,这或许就是命运。

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和命运抗争的英雄,比如贝多芬就是我心目中这样的一位英雄。但是这些英雄们赢了么?没有!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向命运低头。

问心无愧 可怜人薛宝钗,凡事要尽人事,但是也要听天命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人还是要活下去,这其实就是宝钗最后采取的人生态度。宝钗最终为了所爱的男人牺牲了自己的尘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价。但她却并无怨言,她最终帮助自己所爱的宝玉解脱精神上的痛苦(出家了),这似乎是命运为她安排的一生的使命。

脂砚斋在批语中写道,“(宝钗)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作为读者,当我们为林黛玉掉泪时,是否也应该对宝钗表达一点敬意呢?

很多人感叹,我这么努力了却还是得不到机会,或者没有成功,或者就是赢不到芳心,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如果早知如此,我还努力个什么劲。

对此我只能说,很多时候,努力未必能有回报,但是不努力你会后悔,最后问心无愧是我们唯一稳得的报酬。凡事要尽人事,但是也要听天命,当我们想抱怨不公的时候,不妨想想痴情的宝钗。

问心无愧 可怜人薛宝钗,凡事要尽人事,但是也要听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