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的病因是什麼?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常見又非常兇險的疾病,發病後死亡率非常高。那麼什麼原因會導致顱內動脈瘤的發生呢?為什麼有的人會得有的人卻不會得呢?

一、解剖因素

顱內動脈瘤的病因是什麼?


顱內動脈的解剖和顱外動脈的解剖是不一樣的。顱內動脈的血管壁先天就要比外周動脈的血管壁薄弱,厚度大約為外周動脈的2/3左右。同時,顱內動脈承受的血流量又非常大。顱內動脈的血管中層缺少彈力纖維。簡單的說就是彈性先天就要比顱外的動脈差,別的動脈受到強大血流壓力衝擊的時候,由於彈性大,可能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或者改變後很快恢復原貌。但顱內的動脈在強大血流壓力衝擊下,會在血管表面慢慢鼓起一個小泡,這就是動脈瘤,尤其容易發生在動脈分叉的部位。

二、先天因素

顱內動脈瘤的病因是什麼?


有些人會有先天性的動脈發育不良,血管比正常人要脆弱要薄,在長期的血流衝擊下,容易演變成動脈瘤。並且顱內動脈瘤經常與一些先天性疾病並存,比如多囊腎、隱性脊柱裂、顱內動靜脈畸形等。

三、動脈粥樣硬化

顱內動脈瘤的病因是什麼?


動脈粥樣硬化之後會使動脈壁內的彈力纖維斷裂甚至消失。同時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一般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長期慢性疾病,進一步加重對血管的損害。在長期的血流衝擊下,血管壁更容易形成動脈瘤。

四、感染因素

身體各個部位的感染灶都可以形成小栓子,栓子會隨著血流到達顱內動脈內,有些會停留在動脈壁表面,這些感染性的栓子會慢慢腐蝕血管壁,使血管壁變得更薄更脆弱,從而形成顱內動脈瘤。

五、外傷性因素

顱腦受到重大創傷之後可能會直接損傷到顱內的血管壁,或者大腦受到震盪之後,會對顱內的血管產生牽拉,導致顱內血管壁損傷,從而在血管壁的損傷部位形成動脈瘤。

其實顱內動脈瘤的形成的共同原因。不外乎就是顱內血管壁的薄弱合併血流的長期衝擊作用。所以積極控制血壓、預防動脈硬化才能有效預防動脈瘤的發生。

最後作為醫生還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感想,就是運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得不說,見的多了反而更相信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