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過度焦慮,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娃,緩解的關鍵是學會做“減法”

在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許多家庭都因為各種方面的壓力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狀態。很多家長朋友經常會在揹負著經濟負擔的同時,操心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心理健康,產生焦慮其實也實屬正常。但是,過度焦慮的家庭環境是否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前幾天,我的侄子到我家來做客。當大家都圍坐在飯桌旁吃飯的時候,侄子顯得怯生生的,一直一言不發地吃飯。我感到很奇怪:侄子現在也才上小學二年級,是什麼讓他變得這麼牴觸和大人相處呢?我記得侄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一直是活潑開朗又天真可愛的一個小孩,最近這段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於是在飯後,我找到了我的表姐,和她說了說侄子的變化,並問她最近有沒有什麼煩心事。

只聽得表姐抱怨道:“唉,大事沒有,小事一堆。這不,孩子已經上小學了,那還能像幼兒園時那樣整天玩這玩那的?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習、報課外班補習,我們總不能落下吧?所以現在假期在家的時候,我每天都要求孩子至少學習六個小時,作業寫完了就看書。這不,孩子不適應了,最近正和我鬧脾氣呢。”

家長過度焦慮,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娃,緩解的關鍵是學會做“減法”

聽了這樣一番言論,我不禁陷入了思考之中——孩子才剛剛上小學二年級,課程負擔其實並不是很重,多看一些書、多開拓自己的眼界固然是好的,但是真的有必要太過焦慮嗎?我們真的要從孩子這麼小的時候,就開始逼問孩子:“你現在不努力,以後想怎麼辦”、或者是“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習,難道你想當班級裡的差學生”這樣的話嗎?

這樣的督促能不能算得上是“激勵”其實都很難說,說難聽點,家長過分焦慮就是在變相地阻擋孩子原本對於學習的興趣。如果孩子原本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的話,被家長這樣“揠苗助長”地過分擔憂,其實很容易喪失對於探索世界的慾望,因為這樣一來,在孩子的眼裡,學習變成了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也就成了一種負擔和苦惱。

家長過度焦慮,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娃,緩解的關鍵是學會做“減法”

為什麼當今社會普遍存在“過度焦慮”呢?哪些原因造成了父母的過度焦慮?

第一, 家長盲目從眾的攀比心理

現在對於學生而言,除了學校的必修課之外,學校之外的輔導機構所開設的補習班也是自己的必經之事。很多家長只要聽到其他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就會自己先亂了陣腳,認為自己家的孩子也一定需要報上和其他孩子同等數量的課外班、才不會和其他孩子產生差距。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家長都並不夠了解自己為孩子報的補習班到底能教給孩子些什麼、孩子又究竟需不需要它?我們不得不承認,著名思想家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理論。每一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爸爸媽媽在為孩子做選擇之前,應當仔細分析孩子自身是否存在和普羅大眾不同的情況,而不應該為了家長之間的攀比而把不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強加在孩子身上。

家長過度焦慮,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娃,緩解的關鍵是學會做“減法”

第二, 教育資源不均衡引發的恐慌

雖然目前我國在教育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成就,但是我們不得不直面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山區,那裡的孩子沒有良好的經濟條件,也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如果山裡的孩子懷揣著自己的夢想,想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麼他只能拼命地努力學習。而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那裡的孩子都能夠衣食無憂地健康成長,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全方面地發展自己。也許恰恰是這種情況的出現,才使得沒有得到良好教育資源的學生家庭壓力倍增,進而也就更容易產生焦慮的心情。

既然焦慮會讓自己身心疲憊,也會給孩子增添不必要的負擔,那麼身為家長的我們,是不是應當盡力避免過度焦慮,給孩子傳播一些正面的能量呢?為此,各位爸爸媽媽們可以試著學習為自己的家庭生活做“減法”,從而做到遠離焦慮、平和愉悅。

家長過度焦慮,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娃,緩解的關鍵是學會做“減法”

緩解過度焦慮的關鍵是先學會做“減法”

首先,家長應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磨礪平和的心態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此可見,家長對於孩子而言能夠起到榜樣作用,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為人處世的方式有著緊密的聯繫。如果我們希望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能夠不急不躁、沉著冷靜地解決問題,就應當以身作則,自己先排除掉自己浮躁焦慮的心情。其實,緩解焦慮並不是多麼難的事,只要我們一直在不斷處理問題、而不是光抱怨不勞動,就是每一刻都在朝著成功接近。

其次,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格,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每個孩子降生的時候,都帶著自己最單純、最美好、也最特別的樣子來到爸爸媽媽的身邊。這樣特別的存在,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珍惜和呵護的。因此,身為孩子最親近的家人,爸爸媽媽不能將孩子看成自己希望的寄託,讓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而是應該詢問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喜好。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就能夠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這個世界也就變得更加值得期待起來。

家長過度焦慮,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娃,緩解的關鍵是學會做“減法”

最後,家長應當尊重孩子自然的發展規律,不能太過心急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其實身體和心理都經歷著一個特定的過程、也遵從著一個固定的規律。我想大家都明白,揠苗助長的結果就是顆粒無收。其實,每一個可愛的孩子都像是一棵小樹,如果園丁太過心急、給小樹澆了過多的水,小樹的樹根只會被水泡爛,更別提長成參天大樹了

。如果各位家長能夠明白這一點、做到順其自然的話,孩子也不會感覺到有太大的壓力,同時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當我們開始為孩子的未來擔憂時,不妨拉著孩子一起思考一下他的未來,問問他,他的夢想是什麼?為了實現夢想、他現在應該做些什麼?這樣的話,孩子就會開始自己思考問題,也就能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

家長過度焦慮,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娃,緩解的關鍵是學會做“減法”

看了這篇文章,我相信各位家長都已經能夠認識到“過分焦慮”的危害性,也會認識到這是一種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情緒。因此,

爸爸媽媽們在今後的日子裡,應當學習如何給自己的情緒做減法、給自己的焦慮降降溫。一味的焦慮和抱怨只會給孩子傳遞負面情緒,也不利於孩子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人們都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才能讓孩子成長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同時也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