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減法”換來市場活力——訪河南省高校智庫聯盟理事會理事長喻新安

用“减法”换来市场活力——访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会理事长喻新安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樊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全年將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比2018年的約1.3萬億元提高7000億元左右。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實施力度最大的年度減稅降費行動。在當前國內國際形勢背景下,這一決策意味著什麼?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河南省高校智庫聯盟理事會理事長喻新安4月9日接受了記者專訪。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今年的減稅降費以減稅為主體,大約佔70%。”喻新安指出,“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表明中央讓政府做‘減法’來換市場、換企業、換人民群眾的創造力,以此應對經濟下行共渡難關的決心與魄力,對推進我國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喻新安看來,本輪減稅降費的意義首先表現在推動我國經濟從投資拉動向需求拉動和創新驅動型模式轉變。過去的40年裡,我國在改革開放、人口紅利、政治制度等優勢下,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未來經濟的增長無疑要依靠科技創新與不斷的研發投入。

“具體來說就是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通過減稅來增加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的收入,降低企業的經營壓力,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進而推動我國經濟體系從原來的投資拉動向需求拉動和創新驅動型模式轉變。”喻新安說。

其次,有利於實現中央提出的“六穩”宏觀調控目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其中,穩就業、穩預期至關重要。

對此,喻新安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減稅降費能在“穩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大幅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穩定繳費方式,確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將對“穩就業”發揮重大作用。減稅降費也能對“穩預期”發揮更大作用。從減稅方式看,主體稅種普惠性降低稅率對“穩預期”的作用要優於針對特定行業或特定行為的稅收優惠政策。而且,有明確實施期限的整體性減稅方案,也有利於通過增強政策的確定性促進企業投資。

第三,有利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在“穩中有變”的經濟形勢下,通過降低經濟實體的稅費負擔,降低企業所得稅率,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可以推動企業降低用工成本,推動去庫存及去槓桿,而槓桿降低、三角債減少,可使企業流動性得以增加,推動貨幣二級市場與資本二級市場流動性增強,商品市場也能因此更加購銷兩旺;而降低企業所得稅,可使經濟實體的生產能力獲得提升,有助於各實體充分釋放經營活力。

“最後,減稅降費政策有利於發揮小微企業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也將大大提高小微企業競爭力。”喻新安說,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放寬了小微企業認定標準,涉及企業1798萬戶,佔全部納稅企業總數的95%以上,其中98%是民營企業。大規模減稅降費,一方面直接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減輕了企業負擔;另一方面,可以助力企業競爭力提升和創新驅動力提高,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