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真正傷人的是你的態度

婚姻挫敗後,你躲進受害者角色

婚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考驗。如何面對婚姻中的各種考驗以及隨之而來的挫敗、委屈、傷害?

你可以做一個受害者,將所有問題都放在對方身上,在控訴對方時,發洩你的怨恨;

你也可以從“我”出發,去想想這一切糟糕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真的全部是因為對方很壞嗎?——如此,才能找到關於關係、自我、婚姻的正確打開方式。

婚姻中,真正傷人的是你的態度

無論你是繼續婚姻、還是結束婚姻,從“我”出發比“受害者思維”要有益得多。

也許你會說,我知道這些道理,但好像做不到。

就像我朋友,活在受害者思維裡五年,是什麼讓她一直在這種心態裡走不出來呢?受害者思維並不能解決婚姻問題,我們為什麼又常常爭先恐後地和對方搶受害者的位置呢?

我想,在開始時,我們總是對婚姻過於自信。我們對婚姻的預期,不是一種合理預期,而是一種過度期待

我們太渴望幸福,渴望從另一個人身上找到童年缺失的愛。於是我們以為,婚姻是來解決一切痛苦的。

但事實上,婚姻是原生家庭模式的強迫重複、潛意識中創傷的真切呈現。

現實擊碎婚姻時,我們往往因為承受不起失望、挫敗,而站到受害者的位置上。婚姻不如預期,你感受到了失控,受害者位置有兩個好處——

一是免責,即這件事的失敗,不是我的錯,免於自我責難。

二是可以去譴責對方,即這件事的失敗,都是因為伴侶太有問題,那我的憤怒、不甘都可以推給對方。

要求對方做出改變,比反省自我,改變自己要簡單得多,所以婚姻裡才有那麼多的受害者。


婚姻中,真正傷人的是你的態度


有人會說,我的要求不多,而且我付出很多,可他還是做得很差啊,難道我不可以指責他嗎?不可以要求他嗎?

問題是,你指責他,他就會改變嗎?你要求他他就會做到嗎?受害者,其實內心也會默默攻擊自己。更糟的是,受害者會失去對人生的信念。

但如果他們願意從受害者的位置上離開,就會看到另一種真實——

不是這個世界上的男人都是一如既往的壞,而是男人和女人都不完美,是我們對自己和他人都太不瞭解。


婚姻中,真正傷人的是你的態度


就像阿蘭·德波頓所說,“和錯誤的人結婚,可能是人一輩子最昂貴的一個錯誤”,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往往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我們都只看到了自己和對方的某一面,我們甚至不瞭解自己,更不瞭解對方。瞭解是一輩子的,但婚姻,卻是一個一定時間內在某些動機的促成下做出的選擇。

所以完全可以說,婚姻的選擇一開始我們就是在盲人摸象。這才是關於婚姻的真實。

04毀掉你的,是你對婚姻的態度


婚姻中,真正傷人的是你的態度


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並不能簡單地歸咎於誰,而是從一開始,可能就是:

你有你的缺陷,他有他的缺陷;你帶著你的原生家庭印記,他帶著他的原生家庭烙印;你帶著你的強迫性重複,他帶著他的強迫性重複。


你們彼此吸引,而又沒能全然瞭解對方,在愛情的衝動下,在對結婚的憧憬中,在對完成婚姻大事的焦慮中,在對建立情感鏈接的渴求裡,你們走進了婚姻——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是一個適合婚姻並懂得婚姻的人;不意味著,你足夠成熟到在親密關係沒有內在瑕疵;也不意味著,你和他在一起就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

假如放下受害者心態,不像嬰兒一般想當然地在對方身上索要幸福,能夠接受婚姻的真相,也能承受住婚姻失敗的可能,那你就可以嘗試像個有擔當的成年人一樣,對自己的關係負責。

婚姻中,真正傷人的是你的態度


  • 1. 先搞清楚自己和對方,原生家庭的創傷點在哪裡,自己的模式和對方的模式又是什麼。


比如你缺愛,他也缺愛,那麼你拼命找他要愛,他也會給得很困難。比如你說的話總是語帶控制,而他的表達方式總是疏離拒絕,這都是從何而來。

  • 2. 意識到潛意識和原生家庭,是我們改變和控制不了的,意識到人格模式,也不是我們的思維可以改變的,再去評估。


在理解了彼此的“缺陷”的情況下,你們是否能去做各自的調整,調整後,是否能讓關係達成某種平衡,讓雙方都感覺可以繼續。

  • 3. 考慮清楚你在婚姻裡的去留。


如果你們真的不適合,都有著無法改變的內在模式,而這種內在模式又只會給對方帶來痛苦,你們不是不想改變,而是努力了也改變不了。

那就好好考慮,除了痛苦你還有什麼收穫,這段關係對於你的意義是什麼,以及,你是否還要將這段關係,延續到生命的盡頭。

毀掉你的,永遠不是婚姻和伴侶本身,而是你對待婚姻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