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法则,从救火到预防

帕累托(Pareto)法则,也称为80/20定律。这个法则告诉我们,20%的原因决定了80%的结果,虽然有时不是精确的80%和20%,但是原因与结果之间的不平衡的确是非常广泛地存在的。

帕累托法则,从救火到预防

例如,大部分的投诉都来源于一些关键的缺陷,我们20%的时间是在高效工作的,另外的80%可能花在了没有太大价值的任务上。

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制造业,我们能够利用帕累托法则,从而实现更快速、更有效的质量改进。然而帕累托法则的用途却并不仅限于此,在如何选择绩效衡量指标、风险分析,甚至审核时都能够得到应用。

如何从帕累托图中获得更多价值?

帕累托图是用来识别关键问题的核心工具。图表结合条形图和折线图来显示不同类型问题发生的相对频率或成本,例如在下面的帕累托图中,我们就能非常确定地知道,优先解决“破损”问题对提升质量的效果最好。

帕累托法则,从救火到预防

运用帕累托图的四个关键要点:

  1. 把第二个Y轴用起来。这个轴告诉我们的是累计百分比,能帮助我们界定工作的范围。例如,还是上面的这个图,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解决50%的问题,那么关注前两项缺陷类别就足够了。
  2. 原因的分类需要具体。绘制帕累托图时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分类太笼统,例如,把缺陷只简单分为电气问题,机械问题就不够具体。
  3. 但分类也不能太过细致。如果一张帕累托图里面的原因多达100个,那么就必然无法聚焦。
  4. 合并使用帕累托图。例如,我们想全面了解一个关键部件的质量问题,那么把该部件的设计缺陷帕累托图与制造过程缺陷帕累托图合并在一起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如何用帕累托图来确定关键质量KPI?

关于质量,不同的质量部门,不同的子公司都有着自己的KPI,这些KPI项目不尽相同,甚至计算方法也各异,使得一家公司的质量KPI可能多达几十个,上百个。

帕累托图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大家最共同的KPI,以使得有共同的质量衡量方式,有了共同的方式才使得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成为可能。

制定质量KPI的三个要点:

  1. 简化KPI矩阵。设立几个而不是十几个、几十个关键的指标,这几个关键指标应与组织整体的经营目标密切相关。
  2. 指标中既要有滞后指标,也要有领先指标。例如缺陷率,质量成本都是滞后指标,知道的时候问题已经发生了;持续改进项目数,审核及时完成率等就是领先指标,如果没有持续改进,没有及时审核,产品质量将来就可能受到影响。
  3. 积极主动地沟通质量表现。推动透明化,使得相关人员都了解当前的质量状态,鼓励大家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在现场建立质量墙,在系统中建立质量Dashboard是常见的有效做法。

最后,介绍一下帕累托法则的来历。

帕累托(Pareto)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意大利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可不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帕累托因对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的观察而著名,但这个帕累托法则却不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而是约瑟夫·朱兰和其他人概括提炼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