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

無意中點開了這部名字不起眼的電影——《小鞋子》,就再也移不開眼了,電影說的是個簡單的故事:妹妹的鞋子壞了,哥哥幫妹妹把鞋子拿出去修,買菜時把妹妹的鞋放在貨架旁被收廢品的老爺爺收走了,哥哥怎麼也找不到,只能回家向妹妹道歉,並請求妹妹不要告訴爸爸媽媽。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父母知道鞋丟了兩兄妹都得捱打。

妹妹沒有鞋穿無法上學,兄妹倆只能輪流穿哥哥的鞋去上學,妹妹上午穿完一放學趕緊往家裡跑,哥哥就在妹妹的必經之路上等她,穿上鞋後飛奔去上學,然而妹妹放學和哥哥上學有時間差,哥哥經常遲到被教導主任的勒令退學,幸好哥哥成績優秀得到了老師的說情才留了下來。

妹妹發現有個女孩穿著自己丟失的鞋,她跟著這個女孩,知道了“偷鞋人”的地址後,兄妹倆氣勢沖沖的去要鞋子,才發現女孩的爸爸是個盲人,善良的兄妹倆對視一眼,再也無法開口要鞋,焉頭搭腦的回家了。

哥哥得知參加學校的跑步比賽季軍可以獲得一雙球鞋,但是已經錯過報名時間,他流淚央求老師讓他去參賽,老師被他的誠懇打動,破例讓他參加了比賽。

《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

比賽那天,賽場上人滿為患,同學們穿著新衣服新鞋,父母為孩子打油打氣,哥哥羨慕的看著這一切。

槍響後哥哥奔跑了起來,他回憶起沒有鞋穿兄妹倆受過的苦、流過的淚,拼命地向前跑,超越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跑在了最前面,他想起了球鞋的任務,故意放慢腳步保持在第三,快到終點時,背後的第四想超過哥哥把他推倒了,好多人從哥哥的身邊跑過,哥哥急了,站了起來拼命追趕,超越的力量戰勝了理智,他不小心拿了第一名。

記者給這位小冠軍拍照時,他看了一眼獎品桌上的球鞋,哭了。

哥哥沮喪回到家,妹妹觀察著哥哥的神色,表情從期待轉為了失望,但她並沒有責怪哥哥,聽到媽媽的喊聲,她急忙跑進房間,房間外的哥哥把破得不能再穿的球鞋脫下,腳已經被磨破,好幾個大水泡,哥哥把腳放進了金魚池緩解傷痛,而此時,為他和妹妹一人買了一雙鞋的爸爸正在回家的路上…

電影的最後一幕停留在金魚池,真希望電影能繼續演下去,演到兄妹倆穿上新鞋子,我相信他們的笑臉我肯定會看很多遍!

《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

這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伊朗電影是1997年就上映了,很遺憾錯過它這麼多年,電影細膩的描繪了社會底層人生活的艱辛,儘管如此,大人對生活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孩子的純真與善良絲毫沒有因物質生活的貧乏打折扣,反而處處流露善良與真情,兄妹倆的善良和純真讓人覺得十分溫暖。

看完電影,除了被兄妹倆克服困難的精神和他們的對別人的理解和善良打動,更讓我思考的是,兄妹倆的爸爸媽媽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教育他們,家庭又貧窮,他們身上那種與困難做鬥爭、善良、勤奮、體恤父母等一系列優良品質都是從哪兒來的?

帶著這個疑問,我把電影又看了一遍,才發現導演早在細節裡交代好了:哥哥找不到鞋回到家,爸爸責怪生病的妻子不應該乾重活後,轉頭開始責罵哥哥:你已經九歲了,天天就知道玩,你應該幫助媽媽!

媽媽一邊照顧孩子一邊聽著丈夫愛意的數落,哥哥則流著眼淚委屈聽訓。

我似乎從兄妹倆父母的相處方式上找到了答案。

表面上看不知內情的爸爸冤枉了哥哥,但是字裡行間透露的都是對妻子的心疼和關懷。

也許,父母相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


1、父母相愛,家才是家。

日劇《凪的新生活》中,男主角慎二的父親有外遇,常年和情人生活在一起,母親維持著面子上的家庭幸福,私底下卻抱怨連天,爸爸媽媽一見面就是唇槍舌戰,慎二的哥哥慎一受不了這種家庭氛圍,直接離家出走,十多年都沒有回過家。

家為什麼會讓人覺得輕鬆了溫暖,是因為家是一個沒有算計、也許會有點磕磕絆絆,但是永遠是以溫情為主旋律的地方。

而孩子對家庭的溫情感來自父母的創造,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孩子,一回到家,父母正在吵架、家裡一片狼藉,即使物質生活再富足,你也只會覺得孤獨、想逃避。

《小鞋子》中兄妹一家連房子都是租的,家徒四壁,但卻溫馨整潔,父母之間的溫情流動,給人以柔情,每一個畫面都是一幅溫馨雋永的寫實畫,這幅畫中,把父母“拿掉”,畫風肯定是一片悽苦,如果父母眼睛被生活折磨得眼神失去神采,看向對方的眼神除了對生活的妥協再無愛意,也只是一幅描述底層人生活辛苦的普通畫作而已,畫中的靈魂,正是父母眼波流動之間傳遞出的關懷與愛。

在這種家庭氛圍中,即使環境再艱苦,也是孩子心靈的港灣,父母相愛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在這種家庭中成長,孩子的心裡才會有依託感。

《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


2、父母的相處方式決定著孩子與別人的相處方式。

《小鞋子》裡哥哥向妹妹道歉鞋子丟了,哥哥和妹妹都哭了,但是妹妹沒有責怪哥哥,哥哥想辦法彌補妹妹,將老師獎勵的筆送給了妹妹,兩人高興的在院中一邊洗衣服,一邊用手吹泡泡,兄妹間沒有責怪、相互諒解的感情令人感動。

這讓我回憶起我小時候,我們家裡三個孩子,基本是三天一小鬧五天一大吵,對東西的佔用,沒有分享,只是搶奪,對兄妹之間的不滿,沒有解決只有爭吵或告狀,我們用最原始的感情去處理生活中的一切問題,腦中想到什麼,就怎麼來。

因為我們看到的就是家裡一有什麼問題,爸爸媽媽就爭吵,相互抱怨和指責。似乎解決問題沒有任何方法和技巧,只是看誰的聲音更大,誰更有力量。

方法和技巧?不存在的,我們不會,老師沒有教,我們也不知道去哪兒學,甚至不知道應該去學些什麼。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教育要言傳身教,也許正是體現在這裡吧。


《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

父母之間的相處,正是“身教”的過程,《小鞋子》中,繁忙的父母根本無暇顧及兄妹倆,但是父母勤勞、誠實,相互理解和關懷,孩子看在眼裡“哦,原來人與人之間是這樣相處,那我對別人也應該這樣”。

孩子正是從父母相愛的角度,學習怎麼去愛別人的、和別人接觸的。

於是哥哥和妹妹的相處是關懷和理解的,兄妹倆看到“偷鞋賊”的爸爸是盲人後,他們能站到盲人家庭的困難上去為別人考慮,能理解別人,善良才得以體現。

3、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才能體會到自己也是會被愛的。孩子心中有愛,才能被人愛,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有個成語叫“兔死狐悲”,兔子和狐狸聯盟一起對抗獵人,兔子被獵人打死了,狐狸感到悲傷,悲傷失去盟友,也為自己哪天可能死於獵人的搶下感到悲涼。

同類是情感是能相互感染和傳遞的。在一個家中,孩子總是處於弱勢地位,如果爸爸對媽媽不好,媽媽成為弱者,弱者間的同病相憐會使孩子主動和媽媽站在一起,抱團取暖,同時孩子還會想一個問題,爸爸媽媽那麼親密的人,爸爸那樣對待媽媽,他會不會也那樣對待我?


《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


當然,反之亦然。

孩子對父母是否愛自己是有疑問的,但是這個問題如此重要,他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搞明白。

而《小鞋子》中在父母之愛的感染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完全不用去思考這個問題,也許,在他們的眼裡,天下的父母、甚至所有人都是像自己的父母那樣相愛相守,人與人之間就該如此,一家人是緊密相連的,他們能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愛,也完全不用考慮自己是否是被愛的問題。

在父母的愛意澆灌下,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外部世界,從而使內心更加富足。

兩種環境,兩種孩子,他們以後的情況在這一刻已埋下伏筆。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的,覺得人本就應該被愛,所以會放心大膽的去追求愛,理所當然的享受愛,同時他們又知道別人也應該有被愛的權利,於是他們也去愛別人。

因為心中有愛,才能被人愛,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


最後的話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多少父母尋找著把孩子教育好的奧秘,殊不知就在自己的身上,就在自己和另一半的相處方式上。

他們不知道,孩子的眼睛總在默默的觀察他們,從他們的身上學習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方法。

如果父母不相愛,一切教育都是空談,你想教育孩子有禮貌,但你卻對另一半大吼大叫;你想教孩子有克服一切困難的決心,但家裡遇到問題卻只有爭吵;你想教育孩子和別人友好相處,但卻處處表達著對另一半的不滿。

你的“言傳”和“身教”是矛盾的,孩子也是混亂和迷茫的。

所以,育人先育已,學會和另一半友好相處,去愛他,以身作則去給孩子做示範,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你愛孩子,你想把孩子教育好,那就去愛他的爸爸/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