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清平樂》是一部非常難以評價的劇。

開播前,萬眾期待,畢竟是近年來很難上星的古裝劇,而且還是出過《琅琊榜》《知否》的良心團隊正午陽光的古裝劇,從之前出的劇照片花來看,造型佈景都很講究,演員上從主角到配角也全都是大家熟悉的面孔。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但是,又有幾個“不確定因素”。

其一,導演張開宙,在各個論壇上一向被嘲諷為正午陽光的“短板”,因為正午團隊幾部評分相對較低的作品,如《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都是出自他手。

他的上一部作品,是趙麗穎主演的《知否》,雖然播出期間也算有熱度,從臺詞到鏡頭都古香古色的調調曾為人稱道,可是後期人物越來越不可愛越來越讓人看不下去、以及諸如蠟燭打光等好像放錯了重點的良心,也曾一度被吐槽。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其二,原著《孤城閉》,講述的是宋仁宗的公主徽柔與宦官梁懷吉的愛情,電視劇出於種種考量,將這條線改為支線,主角改成了王凱飾演的宋仁宗,主線變成了宋仁宗的一生。

可宋仁宗在位期間,儘管出了許多名人,但他本人實在是乏善可陳,既非能征善戰的開國明君,也非昏庸無能的亡國之君,就只是一個平平淡淡的普通君王,唯一值得稱道的是心地善良、擅長壓抑自己的慾望。

但如今的觀眾,自己的生活就已經很平淡很壓抑了,追個劇就希望酸爽過癮一點,哪裡還會想要看這種平淡又壓抑的劇呢?

周迅主演的《如懿傳》,可以算得上是前車之鑑了。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第三,基調是平淡壓抑,看個二三十集已經差不多了,可《清平樂》居然將近70集,實在是太令人望而卻步了。

集集高能的宮鬥劇《甄嬛傳》,也不過76集啊!

於是,帶著這樣的“不確定因素”,《清平樂》開播了。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頭兩集,湖南衛視又是一貫的作風:一集將近一小時的時長。

懵懵懂懂看完前兩集的觀眾,一開始都不敢說話,怕自己說看困了或看不懂會被人嘲笑。

確實,前兩集除了期待之中的良心鏡頭、以及各種認演員之外,單從劇情來看,好像實在說不出什麼來。

演員們演得都非常盡心盡力,佶屈聱牙半文不白的臺詞,他們念得抑揚頓挫,頗有古人的腔調。

但就是……很催眠。

劇情似乎很慢,演員說話也很慢,慢得人眼睛都快睜不開了,追個劇簡直好像吃了安眠藥。

這麼慢,不如開倍速?1.5倍速,或者2倍速開起來?

開了倍速,語速快了,可是昏昏沉沉的腦子好像轉不過彎來,無法領會這些文縐縐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了。

太難了。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可你甚至無法像批評那些雷劇一樣衝去豆瓣怒打一星。

因為這部劇從各方面來講,無疑都是非常良心的,鏡頭良心,道具良心,演員良心……

要怪,只能怪自己水平不夠,欣賞不了良心劇。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米蘭lady的原著《孤城閉》,其實我非常非常喜歡。小說通過宦官懷吉的視角,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了公主的一生,這中間自然也會涉及到許多同時期的歷史人物。

我看小說一向不喜歡第一人稱,但這本書是一個例外,因為瑪麗蘇小說的第一人稱往往充斥著各種自戀,《孤城閉》的第一人稱,卻是一種既存在其中、又抽離冷靜的視角,讀者通過這個視角,去了解被困在一個時代的一群人。

可即便再喜歡小說,我也始終認為,在當下的環境下,它不太適合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一方面,實在太過壓抑,另一方面,男主角是個太監,公主愛上太監,雖然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可一旦拍出來,變成爆點的可能只是表面上的那種驚世駭俗,很難透過電視劇去感受那種悲劇的底色。

我還是很推薦大家去看原著,去感受一下原著的魅力。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電視劇的改編思路,其實不難理解。

一方面,宋仁宗與後來的徽柔公主一樣,都被“困住了”,他們生來身居高位,享受百姓的供奉,也就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一些自由和慾望;

另一方面,導演或許是想通過宋仁宗的一生,來還原那一個既無力又璀璨的時代,畢竟,唐宋八大家,有六位都出在那個時代,前面幾集裡,大家熟悉的課本上的人物晏殊、范仲淹、歐陽修便紛紛出場。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但是,就好像越是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大家就越想吃點辣的刺激味覺的食物一樣,電視劇往高了說,是可以流傳下去的文藝作品,往低了說,也不過是滿足觀眾需求的娛樂產物罷了。

為什麼狗血雷劇總有市場?

因為生活已經很無奈現實已經很無趣,大家看劇看電影,就想看點開心看點刺激的,誰知追個劇,一個萬人之上的皇帝,居然都活得這麼憋屈,那普通人還要不要過了?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宋仁宗確實是個善良隱忍的好人,只是,他更適合在各種電視劇裡當背景板——是的,我們從前看過的很多宋朝的電視劇,在位的皇帝都是他,比如《包青天》系列、《將軍在上》、《知否》等。

他的許多怨念,比如無法與生母團聚,是怨念不假,可是在普通人看來,也難免有點統治階級的無病呻吟之感,畢竟,他還是皇帝,吃喝不愁,還有三宮六院,生母去世,還有妹子主動上門來和他滾床單……這些都是普通人享受不到的啊。

就如原著中皇后與公主的那段對話:

皇后:每個要在這世上生存的人都必須承擔責任,對我們這樣已經身處黃金屋的人來說,需要經常提醒自己,沒有白白領受的榮華與喜樂。

公主:可那些榮華富貴是我想要的麼?我生下來就是公主了,我沒有選擇。

皇后:所有人都沒有選擇。

皇帝的怨念,對於還在底層為吃飯穿衣打拼的普通勞苦群眾來說,太高端太不接地氣了,實在很難感同身受。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在劇情之外,導演的整個拍攝手法,其實更像紀錄片。

就像一個朋友跟我吐槽的:沒權謀沒宮鬥沒愛情,我到底看它幹嘛?

《清平樂》的主線,是不明朗的。“宋仁宗的一生”,這不是主線,是流水賬。

通過宋仁宗,將課本上的許多歷史人物串聯起來,以一種很日常的形式拍了出來,沒什麼驚濤駭浪,就是平平常常地地推進,喜歡看紀錄片的觀眾,應該會很喜歡這部劇。

《清平樂》看不下去,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嗎?

喜歡這部劇的人,沒必要貶低不喜歡這部劇的人,覺得他們欣賞不了好劇、只配看雷劇。

因為,兼顧藝術性與商業性的真正的經典好劇,也並不是沒有,正午陽光就曾經出過好幾部,但《清平樂》在這兩者之間確實沒有做好平衡,或者說,已經做出了更偏重藝術性的取捨。

看不下去的觀眾,也沒必要強迫自己一定要看下去,因為國產劇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追求的也是“百花齊放”,每部劇都有不同的定位和受眾,這一部不行,換另一部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