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年)是法國現實主義美術運動的代表人物和旗手,“現實主義”一詞即得自於1855年他舉行的個人畫展。庫爾貝既不贊同古典主義的陳腐,也不喜歡浪漫主義的幻想。他倡導藝術的真實,主張師法自然,去華就實,表現自己親眼所見的人和事物。有人請他畫天使,被他一口回絕,他說天使誰也沒見過,根本無法描繪。他排除一切藝術的理想化,主張唯有寫實才是真正的藝術。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現實主義在今天被普遍認為是最基本,也是最正統的創作方法。而在19世紀的法國,在古典派和浪漫派佔絕對優勢的時期, “現實主義”差不多被人們視為是“粗俗、不高雅、次等”的同義詞。庫爾貝根本無視這些看法,他以古典主義者描繪歷史或宗教題材的氣魄和巨大畫幅,來描繪被人們不屑一顧的工人、農民和身邊瑣事,使繪畫接近大眾,走向現實,因此他的藝術遭到當時人們的普遍反對。人們看慣了古典派和浪漫派的高雅和優美,對庫爾貝描繪的“打石工”,自己家鄉普通人的葬禮,有著農婦一樣健壯身材的女裸體都相當反感,認為他在褻瀆藝術。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庫爾貝是一個相當自信,有膽識,敢於堅持自己主張,敢於標新立異的藝術家。儘管當時人們不理解也不接受他,但他並不沉默,也從不放棄自己的藝術觀。他就像一隻鈴鐺一樣,走到哪兒響到哪兒,四處宣揚自己的現實主義藝術觀。別人越反對,他就越加起勁地表露自己的主張,別人越瞧不起他描繪的工人農民題材和缺少典雅的人體,他就偏偏要更多地選取這樣的題材進行創作。正因為他的努力,使現實主義終於在法國畫壇上成為令人矚目的藝術運動。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1855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美術展,庫爾貝送去的兩幅作品“畫室”和“奧爾南的葬禮”都落選了。他毫不氣餒,有意在官方展覽會旁搭起一個木棚,舉行了一次對抗性的個人展覽,門口的牌子上寫著“現實主義,庫爾貝,他40件作品展覽”,並在畫展目錄上公開宣揚自己的藝術主張,成為對官方美術界的一次公開挑戰。這件事轟動了法國美術界,庫爾貝成為當時反對官方藝術、發揚現實主義精神的領袖,也成為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現實主義”一詞從此被文學界和藝術界所採用。應當說庫爾貝在將藝術重新歸還於人民,強調繪畫的社會性內容,使現實主義成為今天人們普遍接受的藝術表現手法等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庫爾貝不像柯羅、米勒那樣不關心政治,他天生是一位社會活動家,積極投入各種社會事務,觀點相當激進。當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時,他擔任了公社造型藝術委員會的負責人,在他的主持下取消了美術學院頒發的一切獎章,拆毀拿破崙紀功柱,幹了不少過激的事情。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公社失敗以後,他被判6個月監禁並處以罰金。在這種情況下,庫爾貝被迫流亡瑞士,並於58歲時病死他鄉。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從藝術上看,庫爾貝主要在題材方面有較大的突破,在繪畫技巧方面他仍植根於傳統之中。他有出色的油畫技藝,在這一點上,無論是他的朋友還是反對者都持一致看法。他畫得厚重、結實,強調對象的量感。庫爾貝最重視的技巧之一,就是保持顏料的飽和和色彩的豐富,他喜歡在深色底子上用調色Jf作畫來達到這個目的。由於庫爾貝只描繪他親眼所見的事物,過分強調絕對忠實於客觀事物的真實,故使他的作品缺少想象和詩意,這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不能不算一個遺憾。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庫爾貝出生在法國東部小城奧爾南,父親是一位葡萄園主,家境較富裕。20歲時去巴黎學法律,卻熱愛上了藝術,於是自學畫畫,終於成了一個自學成才的畫家。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庫爾貝是一個相當自信,好表現自己,具有個人英雄主義氣質的人。他長得非常英俊。好交際,善言辭,自稱是世界上最傲慢的男人和最偉大的畫家,充分顯示出他自負的鮮明個性。他的這些個性和對社會活動的積極參與,造就了他的藝術觀和一生的藝術事業。

作品欣賞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他因不畫天使而被人不屑,卻用真實的畫作打動人們,終成繪畫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