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鄒氏家族知識,轉發收藏!

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發展史中,有無數的家族誕生,也有許多家族走向沒落。能傳承至今,輝煌如初的,亦屈指可數。


鄒氏家族傳承數千年不絕,歷經朝代更迭的風風雨雨,時至今日,鄒氏族人數百萬,是中華民族中極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而作為鄒家人的你,對鄒氏家族又瞭解多少呢?


2020版鄒氏家族知識,轉發收藏!

鄒氏簡介


民族:典型多民族(主要為漢族)

年齡:3000年左右

父母:百家姓

人口:460多萬


鄒姓,中華姓氏之一,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位,源流很多,有一支源於姚姓,姚姓之鄒:舜帝姚姓。


2020版鄒氏家族知識,轉發收藏!

舜擅長占卜預測,亦稱姚舜。舜帝后裔姚姓族人開創建有鄒國,是最早的鄒國,是商朝的諸侯國,姓名名典《姓觽》:“鄒國,舜後,姚姓。西周初有一支源於子姓,是商紂王庶兄微子啟的弟弟微子仲食邑於鄒邑的後人,是為主要來源,是“以邑為氏”鄒氏。


鄒氏履歷


1、先秦時期,鄒姓的活動主要在山東地區。秦漢以後,鄒姓很快遷到河南,湖北地區。三國兩晉時,鄒姓已挺進到陝西,南下渡長江人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區。


唐朝時二次中原南下大移民,鄒姓主體移入了江南,福建、廣東等地的鄒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清朝初期鄒姓進入了臺灣地區。


2、宋朝時期,鄒姓大約有13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六位。鄒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61.5%。


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江蘇,這三省鄒姓大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75%,其次分佈於福建、湖南,這二省的鄒姓又集中了14%,全國形成了贛閩湘和江蘇兩塊鄒姓聚集區。


2020版鄒氏家族知識,轉發收藏!


3、明朝時期,鄒姓大約有38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1%,排在第六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國入口純增長率是20%,鄒姓人口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增長速度。


明朝時期,江西仍為鄒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38.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福建,這二省鄒姓大約佔鄒姓總人口的48.6%,其次分佈於廣東、江蘇、湖北、浙江、山東,這五省的鄒姓又集中了36%。


宋元明期間600餘年,鄒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除了人口急劇增加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和東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贛閩為中心的江南鄒姓人口聚集區。


鄒氏家族傳承數千年不絕,歷經朝代更迭的風風雨雨,時至今日,鄒氏族人數發展到460萬有餘,可謂人族興旺。


鄒字來源


《說文》:鄒,指春秋時魯國騶縣,即古時的邾婁國,顓項帝的後裔受封在此。騶是主管宮室或宮府養馬及駕車的人。


2020版鄒氏家族知識,轉發收藏!


芻,本義是割草,其甲骨文字形是左邊為一株斷裂為兩處的小草,右邊是一隻手。草是用來飼養牲畜的。騶是一種獸,生活在北方一帶的古獸,鄒人的先祖有虞氏是崇奉騶虞,即騶為氏族仁獸圖騰,這種獸到漢朝末已不見於文獻記載,可能已經滅絕了。


鄒氏源流


源流一

源於姚姓,姚姓之鄒:舜帝,姚姓。舜擅長占卜預測,亦稱姚舜。姚地大概在今河南濮陽西的濮城鎮。舜帝后裔姚姓族人開創建有鄒國,是最早的鄒國。參見舜文化,虞舜文化 。明朝姓名名典《姓觽》:鄒國,舜後,姚姓。是殷(商朝)的諸侯國,鄒國古城在今山東鄒城 東南的古邾城。春秋初,鄒國為曹姓邾人所奪,鄒人被迫遷到今山東鄒平南, 後為齊國所滅, 子孫以國為氏,稱鄒姓,姚姓之鄒的歷史至少也有3500年,是最早的鄒姓。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戰國時期魯穆公所改設鄒國,屬於以國名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顓頊的後裔曹挾建立了邾國,又稱邾婁國,初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遷都於繹(今山東鄒縣紀王城)。邾婁國勢小力單,後為大國魯國的附庸國,並屢受魯國的欺壓和掠奪,到戰國時期,邾婁國以邾、婁合音魯國人讀作“鄒”,因而魯國君主魯穆公姬顯在孟子的建議下,強行改邾婁國為鄒國。


周烈王姬喜七年~周顯王姬扁二十九年間(公元前369~前340年間),楚宣王熊良夫親率楚軍滅了鄒國,即邾、小邾二國,擄走“二邾”的國君臣民,押解向荊楚西南方向遷移,經過數月長途跋涉到當時楚國的偏遠荒蕪地區居住,並在其地以邾國遺民之名建立了邾城(今湖北黃岡黃州鄉禹王城)。鄒國為楚國所吞併後,故國子民以原國之名為姓氏,稱鄒氏,世代相傳至今,與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為荊州鄒氏。


2020版鄒氏家族知識,轉發收藏!


源流三

源於子姓,出自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的封地鄒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記·殷本紀》及《元和姓纂》所載,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亂後,把商都附近地區分封給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建立宋國,都於商丘(今河南商丘),微子啟死後,其弟微子仲繼位。


據考證,微子仲的七世孫是正考父,為宋國上卿,正考父的兒子中有孔父嘉和宣靖父,後長子孔父嘉(孔子六世祖)世襲為大司馬,宋國發生內亂被害,為避禍其弟宣靖父帶著孔父嘉的兒子木金父等家族成員逃到魯國,得食邑於鄒(今山東鄒縣),他們的後代中有以邑名“鄒”為姓氏,是為山東鄒氏。當今的江西、湖南、河南鄒氏,很大一部分是以邑為氏鄒氏,尊宣靖父(或正考父)為得姓始祖。此源流早於曹挾後裔數百年,為主要來源,約佔鄒姓百分之七十以上。


源流四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鄒佳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八旗通志·列女傳》記載:滿族鄒佳氏,亦稱組佳氏,滿語為Joogiya Hala,世居鐵嶺(今遼寧鐵嶺),屬於滿族老姓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鄒氏、組氏、鐵氏等。


鄒氏郡望


鄒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主要郡望有:


范陽:秦皇趙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設范陽縣,因在範水之北而得名(範水:今定興縣固城鎮雞爪河),轄區大約在今河北省定興縣境內,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從范陽遷出的族人,一般姓氏前會加范陽兩字以念先祖故地。


太原郡:秦漢置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幷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廣陵郡:秦置廣陵縣。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東漢改為郡,轄境相當於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一帶。隋改江陽,治今江蘇省揚州。南唐恢復廣陵原名。宋熙寧五年(1072年)併入江都。


南陽郡:①春秋戰國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戰國為魏南陽,一部分屬韓(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韓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②秦以宛為治所,置南陽郡。隋唐鄧州南陽郡改良穰縣(今湖南省鄧縣)為治所。元明清南陽府治南陽,即漢宛縣、今南陽市。


渤海郡:靺鞨粟末部為主體所建,先稱振國(震國)。西漢置渤海郡,在今天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海灣沿岸一帶。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公元926年,為契丹所滅。


2020版鄒氏家族知識,轉發收藏!


丹陽郡:①古楚國原在丹陽,即今湖北省秭歸東南。楚文王東遷至今湖北省枝江西,仍名其地為丹陽。②丹陽(楊)縣,秦置,在今安徽省當塗東北,唐併入當塗。③漢置丹陽(楊)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三國吳移治建業(今江蘇省南京),隋滅陳後廢。煬帝又以蔣州(今南京)為丹陽郡。


堂號


范陽堂:秦漢時期,鄒氏人有一支從今山東省境內遷至范陽(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西漢鄒仲俊後發展成為望族,所以鄒氏人以“范陽”為堂號。以邑為氏及以國為氏鄒姓的總堂號為范陽堂。


碣石堂:戰國時期的騶衍,深通陰陽、盛衰、興亡之道。燕昭王招賢,專門建造了碣石宮來招待鄒衍。


諷諫堂:戰國時期的騶忌,看到齊威王不喜歡聽別人向他提意見,於是以巧妙的方式規勸他。齊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見,下令:凡是對他提出意見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獎賞。一開始大家都爭著給他提意見,兩個月以後,提意見的人很少了,三個月以後,提意見的人幾乎沒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見都提完了。齊威王收集了這些意見,改正了自己的錯誤,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這就是鄒忌諷諫的結果。所以鄒氏又稱“諷諫堂”。


南陽堂:2013年湖南新化敦睦堂、睦親堂合修宗祠,因都是33世祖鄒湛(字閏甫,南陽新野人,大學博士,晉國子監祭酒,稱南陽傑人)的後代,定名為“中華鄒氏新化南陽堂。


南谷堂:南宋鄒應龍後人修建。此外,鄒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回春堂”、“古經堂”、“敦睦堂”、“顯忠堂”、“中和堂”、“敦本堂”、“元愷堂”、“晉德堂”等。


鄒氏祖訓


鄒氏族人倡導仁義愛民、尊師重孝、親友和睦,家族文化經歷住了淘沙長河的流轉考驗,時至今日仍木秀於中國傳統文化中,鄒氏祖訓微言大義,一字千金,字字珠玉,更是為鄒氏族人的齊家修身之良言警句,為鄒氏的昌盛發達敦實了基礎。


2020版鄒氏家族知識,轉發收藏!


漫漫歷史洪流中,鄒氏先祖前輩以其過人的智慧,在中華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及絢麗多彩的文化做出了極大貢獻。


作為3000年後的我們,當承前啟後,繼承鄒氏的優良傳統文化,弘揚鄒氏祖訓精神,團結所有鄒姓宗親,多聯誼交流,為鄒氏發展獻策獻計,培養後繼人才再創鄒氏輝煌。


立身

人生天地間,首要養正氣。持躬務嚴謹,蓄德心地寬。切戒自私心,損人即害己。待人宜寬厚,律己深自省。臨財須廉介,見色守本分。掌權勿戀棧,浮名少牽心。胸懷無邪念,風雨立得定。踏實沿正道,邁步有前程。


為學

人於初生時,渾然無所知,牙牙學語始,積學懂世事。詩書開智慧,技藝憑傳習,學者靠博學,專業賴精研。最怕懶與散,蹉跎好年華,不學必無術,愧對養育恩。讀書在明理,不在中科第,事事有學問,好學萬事成。


就業

百業無貴賤,士農工商等,行行出狀元,貢獻受尊敬。創業最可靠,守成亦非易,盡心竭力做,成敗均安心。道路須自選,切莫隨波流,人各有志趣,才能自知眀。方向既堅定,堅持勿鬆懈,樂在敬業中,有志事竟成。


治家

親情貴逾金,家和萬事興。波瀾尋常事,家規作準繩。尊老敬長輩,愛幼戒偏心。祖宗年代久,感念須永恆。子孫有賢愚,教導務盡心。宗族同血脈,不以貴賤分。互勵共上進,持家賴勤奮。淳樸立家風,忠孝傳久長。


社會

社會大家庭,百姓共組成,禍福常相依,一姓難獨成。公益共扶持,急難同關切,矜恤鰥寡孤,協助殘老幼。親和眾鄉鄰,誠信交友朋,見義勇援手,排難助解紛。去蛀除仇寇,守身如守玉,崇德遵法紀,齊家國治平。


鄉國

居安須思危,家國難永恆,富貴無三世,承平鮮百稔。紅毛船炮利,倭寇時窺伺,明清五百載,警訊未停息。身處海灣邊,禍福不由己,颱洪歲歲來,災難常天降。未雨先綢繆,有備減損傷,男兒當自強,保國衛家鄉。


家族名人


翻開歷史的長卷,我們可以看到,鄒氏一族歷經數千年的滄桑,依然熠熠生輝,鄒氏家族名人輩出,人才濟濟。


鄒衍:亦作騶衍,春秋戰國時齊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陰陽家。他學究天人,雄於辯口,號“談天衍”。創五行始終說。“深觀陰陽消息”,藉以論述天道、世運的轉移。鄒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史記·卷七十四》說鄒衍著有“十餘萬言”。《漢書·藝文志第十》陰陽家著錄《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鄒忌:鄒氏家族在戰國時期有名的人物,以鼓琴遊說齊威王,被任為宰相。他曾勸說齊威王納諫,導致齊國實力加強。


鄒 陽:西漢散文家。齊人。生卒年不詳。文帝時,為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著名於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諫止,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梁,為景帝少弟梁孝王門客。鄒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後被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上書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跡。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並尊為上客。著有《上吳王書》、《獄中上樑王書》。


鄒 諷:江西省吉水人,南宋愛國大臣,曾任江西招諭副使,後因功進兵部侍郎,文天祥被執,他自殺。


鄒 浩:常州晉陵(今屬江蘇省)人,宋代大臣、詩人,自號道鄉居士。曾兩起兩落,歷吏部、兵部侍郎、寶文閣大學士等職。著有《道鄉集》詩集。


鄒 亮:明代學者,工詩文,為景泰十才子之一。喜藏書,著有《鳴珂》、《漱芳》等書。


鄒容:原名鄒紹陶(1885-1905),四川省巴縣人。1903年加入愛國學社,組建中國學生同盟會,寫成著名的《革命軍》一書,倡言反清革命,號召推翻清廷,創建中華共和國,頌揚革命為世界之公理,自稱“革命軍中馬前卒”,遭到清廷和上海租界當局的迫害,《蘇報》案發,章太炎被租界當局拘捕,鄒容自投捕房,一同入獄於提藍橋的公共租界監獄。1905年4月3日死於獄中,年僅21歲。


鄒補之:北宋學者,著述頗豐,有《春秋語孟注》、《兵書解》、《宋朝識略》等。


鄒守益:明學者,字謙之,號東郭。安福人。官至南京國子祭酒。師從王守仁,強調“縝獨”、“戒懼”。著作有《東郭集》。


鄒應龍:明朝陝西省長安人。嘉靖進士狀元。曾上書揭發嚴篙父子,言辭激烈,因此被罷。嘉慶時任雲南巡撫。萬曆年間因得罪東廠太監馮保被罷免,後病死。


鄒元標:江西吉省水人,明代左都御史。一生仕途波折,開罪張居正,謫戍都均衛六年,開罪魏忠賢,被迫辭官還鄉。曾家居講學三十年,與趙南星、顧憲成號為三君子,是東林黨首領之一,著有《願學家》等。


鄒一桂:江蘇省無錫人,清代大臣、畫家,累官至禮部尚書。工繪事,尤工花卉,間作山水。著有《小山文集》等。


鄒伯奇:清代科學家,字特夫,廣東南海人。精通天文、曆法、算術。把數學應用於實際,總結中國關於幾何學方面的經驗,寫成比較完整的幾何學著作《格術補》。用數學方法表述了反光鏡、透鏡等的成像規律以及關於眼鏡、望遠鏡、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的基本原理。另 外還著有《赤道星圖黃道星圖》等。


鄒韜奮:原名恩潤。1895年出生,原籍江西餘江。生於福建 長樂縣,中國現代新聞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1921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1922年入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工作。1926年在上海主編《生活》週刊,畢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創辦生活書店。1933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大同盟。同年7月被迫流亡海外,周遊歐美,並至蘇聯參觀。1935年回國。在上海、香港主編《大眾生活》週刊、《生活日報》和《生活星期刊》,並任上海各界救國會和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的領導工作。1936年因從事抗日救亡活動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為七君子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獲釋。先後在上海、漢口、重慶主編《抗戰》、《全民抗戰》等刊物。1941年皖南事變後,再度出走香港,復刊《大眾生活》。1942年到蘇北解放區。1944年7月24日病逝。中共中央根據他生前的申請,追認為中共黨員。


2020版鄒氏家族知識,轉發收藏!


鄒元爔(1915—1987),字立清:平湖乍浦鎮人。中科院院士、冶金和材料科學家。


鄒兆龍(倪星):1967年出生於臺灣,5歲習武,12歲以替身演員身份開始電影生涯,18歲主演洪金寶導演的電影《全力反彈》,二十歲時拜洪金寶為師,來到香港發展,成為洪家班的一員,在香港拍攝了30多部電影,分別和洪金寶、元奎、徐克、袁和平等知名導演合作。現旅居美國。2001年幸運地接拍了自己在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黑客帝國》續集。


鄒家華:1926年10月生,上海市人。194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12月參加工作。前蘇聯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院機械製造系畢業,大學文化。鄒韜奮之子,前國務院副總理。


鄒凱:1988年出生在四川瀘州。1991年,鄒凱進入瀘州市體操訓練館,從此開始了他的體操生涯。2001年進入四川體操省隊。2002年2月入選國家隊,現為國家體操隊主力隊員之一。自由體操、單槓是其強項。另外還有中將司令鄒凱和湘潭大學教授鄒凱。


鄒市明:48公斤級拳擊運動員,2000年成為國手。進入國家隊後,鄒市明拿過48公斤級20個全國冠軍,是國內在該級別上最有實力的選手。開創了“海盜式”拳擊。所謂“海盜式”拳擊。就是拳擊時如同海盜一樣迅捷、勇猛,其表現為“一擊命中,立即遁開。”和“防守撤退時,突然出拳反擊,並得分”,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拳擊48公斤比賽中獲得金牌,衛冕冠軍。


鄒廷威:本名鄒宗勝,中國內地新生代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02級表演系本科班。作為“偶像劇教母”柴智屏旗下的實力派小生,主要代表有《國防生》《彩虹甜心》《小菊的春天》《小菊的秋天》《母親母親》等多部影視作品。


鄒傑:字漢卿(1875年∽1915年),原酉陽後溪鄉長園村鄒家堡人。少年練就一身武藝,好打抱不平,有“力挽狂瀾之志”,被袁世凱殺害。追認為“蜀中先烈”,後代分支有龍潭水,九溪,沿溪木塘,大溪等支系。


看完你是否對鄒氏家族有了更多的瞭解?關於鄒氏家族宗親們還有其他想要補充的家族知識嗎?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