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千畝茶園“綠”改“白” 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在9年的時間裡,樂山鎮1500畝茶園經歷了從綠茶改種白茶的發展史,伴隨著產業選擇、組織形式、產銷對接等要素的全新改革,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走出了一條增產增收的致富路。

“引種安吉茶,開滿白白花,綠了荒山嶺,富了百姓家……”

近日,在茶園基地裡,20多名採茶工人一邊採茶,一邊哼著自創的黔北“採茶山歌”。

播州:千亩茶园“绿”改“白”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樂山鎮新華村、滸洋水村海拔為1000米,大面積的弱鹼性黃壤土適宜種植茶樹。2011年,湄潭縣的綠茶產業發展聲名鵲起,讓樂山鎮的幹部和群眾們 “眼紅”。當地政府組織村民到湄潭考察,引導農民走茶葉產業化之路。

“當時政府組織我們新華、滸洋水兩個村4000多人種植綠茶,群眾積極性非常高,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種植了1500畝的茶園。”樂山鎮新華村村委會主任葉克均介紹說。

以600多戶農民為主體的茶場種植後,鎮、村組織開展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服務,茶園一年一個樣。2014年,茶園開始採收,因沒有烘乾設備,僅靠外地老闆上門收購,收購價每斤20元。而茶農一天採3斤左右,工資不足70元。這樣,茶葉賣不出好價錢,又採不起工資,茶農積極性嚴重挫傷,使得農民不願管、不願採,雜草叢生。從2014年到2016年,這片土地沉睡了3年。

為盤活土地資源。2016年,樂山鎮成功引進了浙江安吉茶商,對茶園土地進行流轉經營。自此,這片茶園從600多戶農民經營向公司經營轉變。

茶商羅文會之前長期經營白茶,在浙江、上海等地有穩定的銷售市場。改種安吉白茶後,按照“公司+農戶”的模式,統一管理和訂單銷售。今年,白茶開始採收。“我們現在是初產期,每畝可以達到20斤左右的幹茶,如果到五六年豐產期的話,那麼可以到達40斤左右的幹茶,平均價格在1500元每斤,這樣算下來的話每畝有五六萬塊錢。”

播州:千亩茶园“绿”改“白”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茶園今年產量預計達3萬斤幹茶,產值達4500萬元。這些天,有近300人在茶園採茶,人均每天工資80—120元。

採茶工人宋小會:“一天採栽兩三斤左右,有100塊錢一天,基本上夠家裡面的生活開支了。”

樂山鎮人大主席高銀智:“我們現在引進公司之後,實行了統一的技術指導、統一的田間管理、統一的病蟲害防治,確保我們的茶葉品質有保證,我們的銷售有渠道,群眾的收益有保障。”

當前,逐步迎來了白茶發展的春天。前不久,該鎮專門組織農技幹部、種植大戶開展了茶葉產業發展座談會,專項探討“綠改白”改革的成功經驗,並結合貴州省委農業產業革命“八要素”精神,指導樂山鎮農業農村工作。

“‘八要素’是指導實踐的行動指南,是深化農業產業革命的藥方,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八要素’的靈魂,並貫穿到農業農村工作中。”樂山鎮黨委書記梁忠說。(蔣俠 簡久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