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美 百姓幸福多

農村環境美 百姓幸福多

治理後的康林河清水悠悠。

陽春三月,梁園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正加緊推進。

4月12日,李莊鄉潘堂村幾十名村民在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修復路面,路北的坑塘在陽光照耀下浮光躍金。一座造型古典的木橋,一個江南特色的水車,把一汪碧水裝扮得溫文爾雅。街道兩側,一幅幅大型彩畫展示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壯麗畫卷,鮮豔的黨旗迎風招展,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大字相互映照。走進村莊,如在畫裡,祖祖輩輩生活在潘堂村的老百姓都說,農村人居環境大變化,讓農民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真是一百個想不到。

李莊鄉潘堂村的情景只是梁園區紮實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像潘堂這樣的“四美鄉村”,在梁園區隨處可見。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群眾幸福指數,這是梁園區委、區政府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具體實踐。

梁園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王田傑說,近年來,梁園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依照三年行動方案,以實施“三清一改”為抓手,以農村垃圾清理、坑塘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廁所革命為重點,強化措施,創新方式,積極創建“四美鄉村”“五美庭院”,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為打贏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戰役,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該局聚焦一個“變”字,做好七篇文章。

村莊清潔行動貫穿始終。全面打好村莊清潔行動戰役,梁園堅持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交通沿線、集鎮區等為重點,開展全域整治,先後集中開展了垃圾治理攻堅戰、坑塘集中整治、春節大清潔和國省幹道、縣鄉道路綜合整治等一系列活動,全面清除垃圾雜物、私搭亂建、“牛皮癬”小廣告和村莊內外及交通沿線衛生死角。通過整治實現村莊周邊無垃圾積存、房前屋後整齊清潔,鄉鎮周邊、交通沿線、景區周圍乾淨整潔的目標,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根本改觀,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清理垃圾33.6萬立方米,清除堆積雜物6.6萬餘處、“牛皮癬”小廣告12萬餘處、私搭亂建220餘處。

農村垃圾治理不遺餘力。他們按照城鄉一體、區域統籌、設施共享的原則,全區構建了“鄉有垃圾中轉站、村(組)有生活垃圾收集點、戶有生活垃圾收集箱(桶)”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模式,建設鄉鎮垃圾中轉站8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597個,增設垃圾收集箱(桶)6.6萬個,購置大型垃圾運輸車72輛,垃圾清運清掃機械車輛等1320輛。在貧困村、水源保護地及主要道路沿線村莊建成28個生活垃圾礦化處理站。同時,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推行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採用“村收集、鄉鎮轉運、區運輸處理”模式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成立了梁園區佳苑美環衛公司負責全區農村垃圾管理清運工作,農村垃圾治理進一步專業化、制度化、常態化。目前,全區90%以上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2019年順利通過省級農村垃圾治理達標驗收。

農村汙水治理成效明顯。三年來,梁園區將重點河道、干支流農村生活汙水整治納入河長制管理,明確各級河長監管責任。開展農村坑塘、溝渠集中整治,全力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對於農村坑塘治理,專門研究出臺坑塘長制度,明確管護責任,將治理好的有水坑塘資源化利用,對外承包經營,進行生態種植和水產養殖,確保坑塘不被二次汙染。大力推廣農戶院內汙水沉澱池建設和在汙水排放點建設“大三格”沉澱池、混凝土沉澱池或者生物法汙水處理池,淨化生活汙水。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治理坑塘1000餘個,新建“大三格”沉澱池10座、院內沉澱池4862個。

農村改廁有序推進。結合三年脫貧攻堅,他們積極籌措資金,加快實施農戶無害化廁所建設,同步推進衛生公廁建設。通過借鑑學習外地改廁經驗和群眾滿意度調查,合理確定戶改廁模式和改廁設備,目前,全區戶改廁設備主要採用玻璃鋼材質一體式三格化化糞池、生態汙水淨化罐和汙水管網“大三格”沉澱池等模式。在8個鄉鎮、3個涉農街道分別成立農村改廁管理服務站,對改廁工作全程跟蹤指導,在保證改廁進度的同時,按照技術規範標準,嚴把工程質量,確保改好一戶、合格一戶、滿意一戶。全區累計完成無害化廁所改造3.68萬戶,建設衛生公廁72座。

村莊建設水平快速提升。他們按照“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整治改善類、搬遷撤併類”五類標準,結合鄉村實際,推進村莊佈局建設編制規劃,以“四美鄉村”“五美庭院”為標準,大力開展鄉村林果化試點村和6個省級農村人居環境“千萬工程”示範村建設,打造了一批美麗宜居樣板村,用典型的力量示範帶動更多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人文美的美麗鄉村持續湧現。據統計,全區累計拆除殘垣斷壁4153處,美化牆面31.6萬平方米,村莊綠化15.9萬平方米,道路硬化28萬平方米,安裝路燈2640盞,建設文化廣場172個,栽植果樹12萬餘棵。

集鎮區面貌煥然一新。在提升人居環境工作中,梁園區堅持抓鎮帶村,加強鄉鎮集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三大秩序”整治,重點對環境衛生、佔道經營、亂停亂放、私搭亂建、門頭牌匾、廣告標牌等進行治理。強力規範沿街商鋪門店經營,嚴格落實門前環境衛生三包責任制,讓經營商戶自覺維護環境秩序,逐漸形成管理的常態化機制。創新實施城管執法下沉,將鄉鎮政府所在地納入城區管理標準,通過整治,鎮容鎮貌快速提升,呈現出“井然有序、乾淨整齊、道路通暢、店美人和”的景象。

靠機制作保障鞏固整治成效。建立政府引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多元投入機制,用好用活農村“一事一議”政策,充分調動農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通過“四議兩公開”,建立農戶垃圾收運有償付費制度,確保日常保潔運行維護資金不斷鏈。健全督導機制,他們將鄉鎮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全區綜合目標考核範圍,實行“三單督辦、周暗訪、月排名、季觀摩、年終考核”的辦法,指導區人居環境暗訪督導組每週對各鄉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暗訪。每週對各鄉鎮進行打分排名,每月對鄉鎮周暗訪成績進行彙總,區“四大班子”每季度進行一次觀摩,有力推動了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步入常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