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爾喀蒙古

喀爾喀是中國清代漠北蒙古族諸部的名稱。初見於明代,以分佈於喀爾喀河(哈拉哈河)得名。其前身是札刺亦兒部(較早西遷的一支室韋——韃靼部落)。 [1] 15世紀末葉,元太祖15世孫巴圖孟克(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分為左右兩翼。喀爾喀萬戶屬左翼,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巴圖孟克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又譯阿勒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扎賚爾琿臺吉。巴圖孟剋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轄地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清末以來逐漸成為外蒙古。

喀爾喀(哈拉哈)是地名,指的是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和蒙古國東方省的界河。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分為左右兩翼。喀爾喀萬戶屬左翼(當時察哈爾屬左翼三萬戶之首),共十二部。喀爾喀左翼萬戶(後來的內附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巴圖孟克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喀爾喀右翼萬戶(清朝時形成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賚爾琿。蒙古自古有幼子守祖地習俗,託雷,阿里不哥都是幼子。喀爾喀左翼五部原來居住在呼倫貝爾,後來受到準格爾部威脅,不斷南遷,巴嶽特、翁吉刺特、烏齊葉特部被林丹汗察哈爾部吞併,扎魯特、巴林部二部內附後金,也就是在今天赤峰地區

喀爾喀部貴族的血統相當接近正支,也是元朝最後的子孫、北元中興之主——達延汗的子孫,繼位順序僅次於世襲大汗的察哈爾部和世襲濟農的鄂爾多斯部,與小汗土默特部相彷彿,比科爾沁部貴族可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在清代,喀爾喀汗一系地位雖不及和滿清皇族簡直就是一家人的科爾沁,但因是庫倫盟誓後主動投靠的,比起被征服的察哈爾和土默特,備受籠絡,繁衍甚多。

蒙古本部=蒙古左翼三部+蒙古右翼三部+科爾沁部(東蒙古,獨立藩鎮) 蒙古左翼三部=察哈爾部+兀良哈部+喀爾喀部 蒙古右翼三部=土默特部+喀喇沁部+鄂爾多斯部 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

喀爾喀蒙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