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究竟是怎么回事?

1955年授军衔时,由于参与授衔的将军非常多,难免有些将军觉得自己军衔授得太低,因此发牢骚者有之,哭鼻子者有之,找领导要求重新评定自己军衔者也有之。那么,当时闹得最凶的是哪几个人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是有一位开国少将,因为嫌自己的军衔太低,发牢骚说要把少将的牌子挂到狗尾巴上,这个人说的就是开国少将吴自立。当然后来经过调查,其实这是以讹传讹,吴自立曾经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但不是因为授衔这件事情,而是1941年军委总政治部准备颁发红军纪念章时说的,而且当时他也不是为自己说的,是出于公心为所有战士们说的。

在红军时期,吴自立就是军级干部,但在1955年授衔时,他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而他当年的老部下们,却出了三个上将:杨勇、王平、苏振华,还出了好几个中将,比如张震、文年生等等。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是吴自立将军对自己被授予少将根本没意见,他对人说:什么芝麻酱、辣椒酱,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已经是万幸了。

王必成当年也曾经觉得自己授衔太低了,去找领导反映,结果被狠狠批评了一顿。王必成参加过红军长征,在长征时期就担任副师长,在解放战争中历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4军军长、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副司令员,参加过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从王必成的军事生涯来看,可授上将也可授中将,但从当时整个第三野战军将领授军衔情况来看,普遍都偏低一点,基于各方面综合考量,王必成最后只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究竟是怎么回事?

因为授衔低而闹意见的当然少不了"李云龙",他的原型是王近山。王近山参加过红军长征,在长征时期也是担任副师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参加了挺进大别山系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等。

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当时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王近山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王近山也觉得自己的军衔低了,于是找有关领导反映,结果也被批评了一顿。但是从王近山的履历和战功来说,完全可以授上将的,不过王近山当时的年龄才40岁,可以说资历比较浅,而且没有担任过兵团一级正职,所以综合考量下来,王近山最后只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究竟是怎么回事?

钟伟也是《亮剑》里李云龙和丁伟的原型之一,他参加过红军长征,在长征时期担任师政治部主任。在解放战争时期,钟伟历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5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9军军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等。

在1955年授军衔的时候,当时担任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的钟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钟伟觉得自己的军衔低,就骂了人,发了牢骚,后来被领导狠狠教育批评了一顿。其实从钟伟的履历和战功来看,授予中将一点也不为过,但最后却只授予了少将军衔。这或许与钟伟直接从师长破格当上纵队司令员有关,不过钟伟后来的任职,却是按照中将甚至是上将的标准定的,授衔不久就出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属于典型的低衔高配。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四位将军,除了吴自立将军是以讹传讹外,其他三位将军不仅能征善战,更是心直口快之人,从嫌军衔低而有意见这件事情上,并不能说明他们人品有什么问题,其实从某种方面来说,更能显示出他们耿直、可爱的一面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