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蝉收藏之趣

玉蝉在中国玉器中出现较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玉蝉自古以来就在我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人们不仅从它们的外在形制上产生美感而喜爱,而且从它们的内在涵义里产生出认同,进而象征幻化并代表高洁。

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的高洁。李商隐就在一首《蝉》的诗中,“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便是用蝉来喻指高洁的人品,可以说我们的古人是十分喜爱玉蝉的。

古代先人曾将玉蝉的用途分为三种,一为将其作为佩饰来佩戴,以求时时以高洁品质而自期,此类玉蝉顶部有孔是用来系绳的;二为将玉蝉作为冠饰,缀在帽子上,此类玉蝉大多在首、尾、腹部有孔,以利缀于帽上;三为一类作葬玉使用,称之为琀蝉,一般将琀制成蝉形放置于死者口中,具有愿逝者复活再生之意。

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均有玉蝉出土。

玉蝉收藏之趣

上图中的两件玉蝉是内蒙自治区巴林右旗出土的两件大小不一的、形状略有差异的,用岫岩玉制作而成,一件腰部横穿一孔,另一件则除腰部横穿一孔外,又在首尾间有直穿孔与横穿孔相通,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的玉蝉。

商代

商代玉蝉纹饰由简单到繁复精美再回到简单的演变过程。

玉蝉收藏之趣

商代圆雕玉蝉为多,头顶多呈圆顶尖嘴状,在头部有两只大圆眼睛或椭圆眼睛,蝉体有浅阴刻线刻划出双翼的花纹,增强了蝉的立体感。

上图中的玉蝉上为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出土,下为山西省灵台县旌介村出土,为商代玉蝉。

西周

西周玉蝉工艺基本沿袭商代的风格和雕刻方法,用料一般不太讲究,但采用细阴线和一面坡粗阴线相结合的双勾法,刻画出的玉蝉主题则形象生动。

玉蝉收藏之趣

此图中上为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出土,玉蝉头部隆起,两只圆眼睛外凸,边缘有穿孔;下为山西省曲沃县出土,颈部出现三道阴刻线并以中心线来为蝉分翅。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蝉更趋向于形象比,整体圆厚刻画趋细,颈部开始明显地勾划出帶状纹饰。

玉蝉收藏之趣

战国时期由于工具的使用和改进,使玉雕的雕刻技法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玉蝉纹饰更丰实,线条更纤细而流畅。

上图中的上为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出土,此玉蝉整体圆厚,刻画更细腻,明显勾划出带状纹饰;下为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出土,蝉两眼于头部两侧凸起,不是圆形而为椭圆。

汉代

汉代由于厚葬风盛行,故葬玉为多,即此时制作的琀蝉很多。

玉蝉收藏之趣

上图为河北省阳原县三汾沟村出土,白玉质,玉质温润有玻璃光泽,体为扁平状,头部双目外凸,身体用阴刻线勾勒出头部,背及双翼背面斜阴线刻画胸部,腹部以数条横阴线表示皮纹。

宋元

宋元时期仿古风盛行,故此时的玉蝉大多为仿汉代的。

玉蝉收藏之趣

此玉蝉为上海嘉定区法华寺出土,体形窄长,风格显浑厚,用数条阴刻线来表现器官,棱角与线条均不如前代分明,则神韵也大大逊色。

明代

明代则以圆雕蝉为多,此时的玉蝉头较大,双翼略宽,刻刀较深,从胸部到尾部像百叶窗一样,雕得很形象,不如汉代那样尖锐。

玉蝉收藏之趣

此玉蝉为江西樟树出土,蝉身浑圆,颈部饰弦纹,双翼微张,线条丰腴。

清代

清代玉器在明代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乾隆时期玉器作坊遍布,名雕匠人更是层出不穷,雕刻技艺更是日益精美,在各方面把玉雕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嘉庆以后玉雕业逐步地走向了衰落,故玉蝉也多以乾隆时期为代表,特别是宫廷的玉制品更加精湛。

总之,玉蝉作为我国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已经具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是历史悠久。收藏中我们的收藏者们要学会识假,因为存在着作伪者,常以价廉的玉料作仿古玉器,靠“血沁、药沁、烧烤”等染玉作旧,以达到以假乱真。所以,我们一定要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多接触实物,多作比较,具有火眼金睛才能辨别出赝品仿品,从而识真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