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這是一篇總結,之前看了這個長達1小時的紀錄片之後,很多網友並沒有足夠時間去看完它,隨後小編在視頻評論區作出前半部分簡單的總結,發現很多網友點贊,需要我把下半部分也總結出來。我覺得確實有必要去整理一下,畢竟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哦,時間大於金錢,那麼廢話不多說嘍,請往下看吧。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視頻主講醫學記者

一位醫學記者的苦惱:“雖然我知道自己應該多規律運動,但說實話,我既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意願,我想要以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的效果。”(我覺得是大部分人的困擾)

好消息是最新的科學研究提供我們不用花太多時間的最佳健身方法!

兩個簡單的體能測試,看看你現在的體能:(大家在家可以做一下測試,挺簡單有效的)

測試一:

首先一張硬的凳子,雙手交叉於胸前,以最快的速度重複做坐下、起立10次,最佳成績是時間最短的。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男性35歲以下應該在10秒內;女性應該是12秒以內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35-55歲男性應該是13秒內;女性應該是15秒內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超過55歲男性應該是18秒內;女性應該是19秒內

測試二:

樓梯測試心肺功能

踩樓梯三分鐘,左右腳交替踩,做完動作後,測試心跳頻率,通過把脈的脈搏跳動,可以獲得心跳頻率。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35歲以下男性心跳頻率應不到105以下;女性110以下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35-55歲男性110以下;女性115以下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55以上男性115以下;女性120以下

測完之後根據自己的體能結果對標一下上面的標準範圍,如果不在範圍內,就需要注意自己的健康風險啦。

第一:有效增加體能的科學訓練方法哪一種更好?

步行測試:每天一萬步VS每天三次10分鐘快走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不久一個萬部計數器的產品席捲而來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每天1萬隻是這個產品生產商的一句有效的行銷口號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確實挺聰明

每天一萬步只是日本某品牌的一個行銷說辭,並沒有做科學研究

BBC找了6名志願者做測試:

1.三人一組,每天1萬步任務

2.三人一組,每天三次10分鐘快步走

3.持續1星期

結果:此次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心跳加快,因為許多證據表明:這樣會降低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風險,甚至減少到兩成之多,

每天走路一萬步只有少數人能完成,

而每天三次10分鐘快走,比較容易完成,但達到的效果是同樣的甚至更好。

如果你還覺得連一天走30分鐘都嫌麻煩,別灰心,還有更短的訓練方式,高強度間歇性運動

一星期運動2分鐘究竟能帶來多大效益呢?

第二:高強度間歇性運動

測試方法:腳踏車高強度衝刺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使出吃奶的力氣踩,總共40秒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志願者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一星期2分鐘高強度訓練足矣

1.一星期三次高強度衝刺,

2.一次做40秒,

3.一星期一共2分鐘運動時間。

(經過5周後,志願者自身也感到了變化,以前爬樓梯還氣喘吁吁的,現在已經沒那麼喘了。)

結果:每次的高強度衝刺會消耗全身肌肉裡的糖分,相比之前少了24%,所有運動都會消耗肝糖,但高強度間歇性訓練速度更快,更有效!每次40秒的衝刺的效果相當於45分鐘的跑步運動。

所以,你想要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大健康效益,那高強度間歇性訓練當屬首選!

上面的高強度間歇性運動是藉助於專用的腳踏車,如果你沒有腳踏車,不借助器材。在家做一些動作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第三:家裡蹲5分鐘鍛鍊(客廳5分鐘鍛鍊)

首先是暖身小跑1分鐘

1.一分鐘開合跳,盡全力越快越好,1分鐘後稍作休息30秒;

2.一分鐘深蹲,盡全力越快越好,膝蓋不超過腳趾,中心在腳後跟上;稍作休息30秒;

3.一分鐘原地衝刺。

結果:一星期三次5分鐘家裡蹲高強度訓練與辦公室踩腳踏車的人效果一樣。

以上是增進心肺功能的最新科學研究訓練方式,接下來探討的科學研究是增強肌力的最佳方法。

第四:肌肉力量的科學訓練方法

測試方法:舉重和舉輕測試

志願者:

1.一隻手舉比較重的啞鈴,一隻手舉輕的啞鈴

2.規則:不管是輕還是重,必須一直舉到舉不起來為止。

3.一週鍛鍊兩次,持續六週。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肌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尤其是35歲開始喪失肌肉。)

結果:重的啞鈴和輕的啞鈴效果一樣,但是志願者更傾向於舉重啞鈴,因為時間短,很快就結束,而輕啞鈴雖然容易舉但時間長,會消耗精力。一週只需兩次即可,持續6周就能讓肌力增加25%。

增加肌力,不一定非要舉啞鈴,也可以利用身體,做力量訓練,只要每次做到不能做為止,一星期兩次就可以達到理想效果。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俯臥撐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直到累趴

第五:走路和跑步哪一個對膝蓋更有益處?

經過BBC測試,跑步不會傷害膝蓋反而更加有益處,相反走路會更容易傷害膝蓋。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跑起來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跑起來吧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跑步比走路好點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跑步不傷膝蓋

所以,奔跑吧!兄弟!

第六:跳舞使人變得更聰明。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跳舞使人變得聰明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跳舞使人變得聰明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跳舞使人變得聰明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跳舞使人變得聰明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跳舞使人變得聰明

末尾,BBC做了一項測試是跳舞使人變得聰明,經過測試後證明跳了30分鐘測試中的舞蹈後,志願者記憶信息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學會跳舞會變得更聰明!而且會變得更有生產力!總結到此。感謝你們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