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將來會取代作者?”“編輯和作家的關係就像婚姻一樣。”

“人工智能在將來會取代作者?”“編輯和作家的關係就像婚姻一樣。”

週四晚,“書店燃燈計劃”第八期線上分享會:“非寫不可——那些與生命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家走走分享了她和六位當紅小說家的訪談,向我們展示了不為讀者所熟悉的幕後講故事的人,並回答了讀者的提問。今天我們精選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問答摘錄於此,和大家一起討論小說、討論講故事的人。

“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取代作者?”“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像婚姻一样。”

@來自書店燃燈計劃讀者8群的讀者萬物生長問:

請問走走老師你在接觸這些作家中得到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這些作家的寫作手法是否能通過數據化的模塊來分析其文本?未來的人工智能是否可以通過閱讀作家的經典文本最終取代作家本人?

走走:作為一個編輯,得到最大的收穫就是他們寫出了超出我預期的文本。作家的寫作手法肯定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來分析。這也是我創業開發軟件所孜孜以求的。舉最簡單的詞頻統計功能,觀察標點符號的使用可知這個作者喜歡長句還是短句,情緒是否強烈諸如反諷等;形容詞、副詞的特定搭配;作家最愛用的個人標記詞,比如田耳小說中總會一閃而過的“臠心(一動)”,金宇澄茅獎作品《繁花》裡的“不響”;觀察動詞比如表述“說”這個意思的,如低語、喊、嚷,可以發現作者用詞的喧譁與安靜。我自己做的一個研究也表明,詩人在自殺前一段時間,“我”這個字的頻率會大大增加……另外情緒六分維度也能觀察出一些有趣的現象:

“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取代作者?”“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像婚姻一样。”

比如這是我自己今年四月發在《人民文學》上的一部寫創業經歷的小說《想往火裡跳》,積極情緒(喜悅)、消極情緒(悲傷、憤怒、厭惡、恐懼),與意外,基本是三分的狀態;再來看看著名懸疑小說作家蔡駿的《無盡之夏》,意外與恐懼的安排要佔去一半的比重。這也能看出不同類型之間的區別。

“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取代作者?”“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像婚姻一样。”

人工智能“有中生有”的本領肯定大大優於人類,它們可以窮盡所有文本。但如果你讓它讀的都是古典名著,想要它組合搭配出一部科幻小說,那是不可能的。

@來自河北理想書店的讀者素年錦時問:

在一些作家裡,有人特別重視語言之美,他們可謂是把語言的優美提高到了一個很高的地位,他們講究語言的準確性,畫面感和意蘊,但也有些作家強調只要講好故事,把故事講到人心上就可以了。請問走走老師,作為普通讀者,我們怎樣鑑別一本小說的好壞?去書店買書怎樣確定一本書值不值得買?

走走:你自己也已經提到了至少兩種不同。所以作為普通讀者,先了解自己要什麼,會因為一個句子入心反覆吟味的,那對你來說,語言好的小說就是好小說;反正,需要一個故事引人入勝打發掉幾個小時的,那好小說就是故事性強的。小說好壞的鑑別,既有專業共性層面,也有個人個性層面。普通讀者,自己喜歡的小說,就是好小說。值不值得買,也是一個類似問題。看你的需求是什麼。想打發時間的,這本書確實不讓你無聊,一口氣看完,那它就是值得的。先明確,自己在尋找什麼,渴望什麼。

@來自止間書店的讀者浮呆Chen問:

小說創作的靈感源泉往往來自生活和想象,對懷抱著小說創作夢想但卻害怕自己寫的不夠好、不能表達內心想法的草根“作家”來說,有什麼好的建議?

走走:想寫,是決定一個作家能否起步最根本的出發點。走多遠另說。所以如果各種害怕,那其實是在考慮寫作、表達,之外的問題。很想寫的時候,是阻擋不住的。如果一開始已經各種顧慮,那說明,你的表達意願、抒發自己的意願,其實並沒有那麼強烈。那麼就去多看書,我很多作者朋友告訴我,他們往往是在看了大量好的差的小說後,才有了敘述的衝動。

當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深刻影響了閱讀習慣和閱讀偏好,是否也對創作者帶來了一些衝擊?(例如篇幅、主題、敘述方式、主要人稱等)

走走:就傳統小說內部而言,變化是不大的。變化主要發生在改編這些文本的時候,比如現在有些影視公司在尋找能三五分鐘表現完的短故事,適合豎屏短視頻製作的。這種需求形成一定量的時候,會改變那些希望與商業發生密切關係的作者。篇幅會更短,主題更明確,敘述方式往往是一個有特點的人,一次選擇產生反轉,帶來一次情感上的巨大起伏。人物不宜眾多等等。

@來自翎子的詩歌分享群的讀者翎子/滴水成冰問:

喜歡張悅然老師的作品,想問走走女士在與張悅然對話訪談時,是否覺得女性作家的寫作題材或深度上會有自身侷限性?

走走:只能這麼說,優秀的作家是超越性別的。氣勢恢弘的都鐸三部曲《狼廳》的作者是英國女作家希拉里·曼特爾,獲得2009年布克獎。我最喜歡的同樣氣象龐大思想深刻的《復仇女神》的作者喬納森·利特爾就是位男性。這本書是2006年的龔古爾獎和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的獲獎作品。總體而言,我覺得中國的女性作家寫作的韌性與職業性,有其自身侷限。另外,寫作題材或深度的選擇,和準備有關。沒有準備,一定寫不出深度,這種準備,內涵豐富,比如跨學科的知識儲備等等;但有了準備,自己沒有思考,被準備的資料束縛,也寫不出好作品。

@來自博庫書城文二的讀者千尋問:

您覺得編輯和作家間是一種或者說是幾種什麼樣的關係或狀態?

走走:第一階段:發現-被發現;第二階段:棋逢對手-惺惺相惜;第三階段:編輯以自身經驗與熱情,補足作家的不足;第四階段:將這部作品放入文學史審視,拉遠,恢復理性判斷的距離。再將這部作品放入作家個人譜系裡端詳,拉近,產生理解之共情。編輯和作家的友情只能基於文本;作家是根本,沒有作家創作,編輯從何編起;自己不進步,就會和不斷進步的作家之間產生隔閡,和婚姻一樣。

是什麼樣的出發點或是靈感讓您想到去走訪其他作家的?甚至像偵探一樣去調查(挖掘)那些已被窺探或是即將被窺探小說創作背後的故事。

走走:是好朋友,浙江紹興《野草》雜誌主編斯繼東的約稿。但我忘了前因後果,於是我在微信上問了他。“話說,你當時怎麼想到約我開那個專欄的?之前我應該沒有做過類似的事,評論都寫得很少……”他的回答是:“接手《野草》後希望有所改觀,其中之一的設想就是開一個面向70後80後的訪談專欄,記不太清楚了,印象中是讀過你給田耳做的一個訪談,非常深入、及物、在場和開闊,符合我對欄目的期待。另外,好像還一起參加過筆會,覺得你點評小說準確犀利。——這是之前還是之後的事已記不確了。”這就是緣起。

我進《收穫》當編輯之前,在《上海一週》《申江服務導報》工作過,做過不少人物採訪,做人物訪談的基本功就是要做好詳盡的資料收集工作,窮盡搜索頁面,這個習慣我一直保留了下來。我個人不喜歡別人問我同樣的問題,將心比心,我問別人問題時就儘量不重複,或者在別人已經問過的問題上繼續深挖。另外我特別喜歡看懸疑偵探類劇集,總想抽絲剝繭,找出深層意識的線索。

@來自蓬萊小島書店的讀者wylfly問:

請問走走老師,經過與眾多小說家的對話,您認為小說家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

走走:一開始需要自以為是。畏首畏尾,擔心眼高手低,沒有啟蒙主義改變他人說服他人影響他人的野心,是不可能命名一個文檔的;接下來需要自知之明。看過太多作者,無法欣賞別人作品的好處,自己就永遠在自己的套路下重複。

@來自書店燃燈計劃第八期走走分享會群的讀者鮑浩然問:

走走老師,您如何看待文學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的關係,例如繪畫、音樂、電影等?

走走:互相影響,互相給與靈感。

@來自書店燃燈計劃第八期走走分享會群的讀者後知後覺問:

您是如何寫作的?你覺得現如今社會,作家應當保持怎樣職業追求和品質?一些作家身為在文學領域的公眾人物(甚至發聲人),有沒有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走走:我的個人寫作,基於有感而發。比如疫情封閉在家的日子,看到新聞上說,全國不少地方出現了報復性增長的離婚率,我就思考是為什麼。我的大致結論是,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只需要對方滿足自己50%的需求,比如安全感,比如生活習慣大致相同;另外50%,比如情趣愛好、辨別一個信息真偽的能力、幽默感,可以通過社交生活,同事啊朋友啊等等補足。封閉導致那50%缺失,兩個人就很難過下去了。這就促使我開始寫手頭的小說,叫《在黑夜裡逮一隻黑貓》。作家的職業追求和品質就是寫出最低限度,自己不慚愧、自己知道自己沒取巧沒走捷徑沒套路化生產的東西。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在我看來,就是真、善、美三字。但這三個字,不是我們做學生時印在書本里空泛的口號,不是建築物外牆上掛著的大字標語,它們首先要求獨立的人格。它們對應的是柏拉圖提出的人的心靈三個部分,理智、意志和情感。

@來自成都三聯韜奮書店的讀者Q問:

想象中的文學訪談,要有碰撞,要有對抗,既要有點“奇葩說”的奇情怪想,也要有“吐槽大會”般面對面的衝擊,這樣更有趣也更能看到作家性情和思想深處的東西。我想問走走老師在訪談中是如何把握好碰撞對抗和走進作者思想深處這個度?

走走:我沒想過去把握度。畢竟不是綜藝,沒有刻意設計。就是順其自然。讓作家把要說的話都說出來。即使裡面包含了批評我或不贊同我的意思,也全部保留。至於怎麼走進作者思想深處,我覺得是要尊重他們,首先就是看完作品再說話。

@來自灕江書院的讀者xiaoxiaocow問:

“寫作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在創作的道路上,特別是創作小說,需要更敏銳的視角。

在您的閱讀史中,哪些作品對你來說很特別、又十分重要的,能啟發您新的思考的呢?

走走:前面提到的《復仇女神》,它寫出的不是阿倫特說的“平庸的惡”,而是精英之惡,知識分子之惡。比如語言學家如何判斷一個族群是否擁有猶太人的基因,以給軍隊殺戮全村提出充足的“技術支持”。細思恐極。

有趣的靈魂總會有巨大的吸引力分享結束後,讀者紛紛表示了對走走老師的喜愛

“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取代作者?”“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像婚姻一样。”
“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取代作者?”“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像婚姻一样。”“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取代作者?”“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像婚姻一样。”
“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取代作者?”“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像婚姻一样。”“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取代作者?”“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像婚姻一样。”
“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取代作者?”“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像婚姻一样。”

-END-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645次推送

“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取代作者?”“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像婚姻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