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教育”≠竞争关系,教娃处理好竞争的方式,才能健康成长

如今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从孩子上幼儿园起,竞争的关系就便随在他的周围。

不光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在竞争中胜利,就连孩子本身也想睡给任何人,但是家长要知道,“狼性教育”≠竞争关系,只有处理好孩子的竞争方式,才会帮助他成长。

“狼性教育”≠竞争关系,教娃处理好竞争的方式,才能健康成长

说道“良性竞争”有一个大家知道的案例,就是麦当劳与肯德基。

这两个商家都属于快餐范围,而且种类相同,甚至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地方,就是有麦当劳的地方就会出现肯德基的身影。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竞争

从宝宝从妈妈肚子中出来的那一刻起,竞争的战斗就已经吹响了。

当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班级中的各个职位都会有人进行竞争。遇到性格比较好的同学,姑且可以心平气和的沟通,可是当孩子碰见性格暴躁好胜心强的同学,甚至还会出现某种矛盾。

家长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却变得非常重要,如果这时家长还是只专注于孩子的学习,而没有把孩子竞争意识放在心上时,那么娃以后的道路将会变得格外艰难。

一旦孩子变得过于温和,可能会面临被欺负的局面,甚至连自己的东西都保护不住。但是,如果孩子又特别看重竞争,失败将会对他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严重时会放弃自己。

“狼性教育”≠竞争关系,教娃处理好竞争的方式,才能健康成长

“狼性教育”≠竞争关系

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进行“狼性教育”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竞争上获得先机,可事实上,”“狼性教育”≠竞争关系。

何为“狼性教育”?

“狼性教育”最开始时在日本和韩国比较普遍,但是随着国内教育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对孩子进行“狼性教育”。

“狼性教育”之所以叫狼,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是由狼群所引导出来的。

“狼”虽然是群居动物,但是在内部中,却一直存在竞争关系,优胜劣汰,强者说的算。

狼是一种危机感特别强的动物,它们一生中经历过太多的“战斗”,为了可以让自己生存下去,只能让自己越来越出色。

“狼性教育”虽好,但却不等于真正的竞争关系,现在的社会看中的是共赢,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教娃如何处理好竞争关系。

“狼性教育”≠竞争关系,教娃处理好竞争的方式,才能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性竞争意识

1)赞美别人的同时,更应该尊重自己

看过围棋比赛的人都知道,在对局结束的那一刻,不管棋手是输是赢,他们都不会形于色,只会轻轻握手,向对方表示祝贺。

他们可以看到对手的强大,可以肯定对方的实力,不会因为输了一场比赛失态。这样的人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可以冷静的对面对。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不应该表现特别的沮丧,反而应该去赞美对方。这样的举动,不仅会在一场竞争中收获一个实力强劲的朋友,而且还会得到一个可靠的帮手。

“狼性教育”≠竞争关系,教娃处理好竞争的方式,才能健康成长

2)帮助孩子一起找寻不足的地方

“与优秀的人赶路,所见之处皆是美景;与豺狼虎豹同行,处处哀嚎遍野”

优秀的人知道如何寻找自己的不足,知道如何寻找自己的短板。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父母应该帮助孩子一起找出短板,帮助孩子改正,孩子只有学会如何武装自己,才会变得更加的出色。

3)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竞争

许多孩子在竞争失败时都会选择哭泣或者愤怒,这是因为孩子心中的不甘心。

而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正确的看待竞争,竞争虽然是残酷的,但也是孩子进步的过程。

“狼性教育”≠竞争关系,教娃处理好竞争的方式,才能健康成长

案例

之前陪朋友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时,朋友家的孩子看着其他小朋友在玩碰碰车,自己也非常想玩,但因为胆子小的缘故迟迟不敢去尝试。

不管朋友怎么鼓励孩子,甚至说陪他一起开碰碰车,他实在不敢进行尝试。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旁边选中了一对父子,上前进行沟通和对方达成协议后,回来和朋友的孩子说“你看,旁边那个比你还小的孩子都敢玩”。

突然,朋友的孩子气哄哄的看着我说“我不知道不敢,是不知道怎么玩”。“那你现在去玩吧,你妈妈会教你的”。

就这样,朋友的孩子迈出了第一步,如果不是引导出孩子“竞争”的心理,相信他很难会迈出最后一步的。

寄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家长应该学会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