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區一家四代人“接力”照顧抱養智障女40年

□ 黃威 武旭

【連網】 40年前的那個冬天,一個呱呱墜地的女嬰被一個善良的家庭抱養,從此成為他們的家庭成員。雖然智力上有障礙,但是這家人從未嫌棄過她,在自身經濟條件並不富裕的情況下,一家四代人堅持40年,“接力”照顧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在左鄰右舍中傳為佳話。

從海州區浦西街道同和社區民主路向南穿過一條窄巷就是前河路,這裡是一片老城區,汪運山一家就居住在前河路56號的一棟兩層小樓裡。這棟百餘平方米的房屋中,居住著他們一家整整十口人。筆者看到,這個家雖然簡陋,但是處處乾淨整潔。在這個家裡,有一個特殊的成員,她叫汪蓮,是汪運山的大哥在40年前收養的。筆者到的時候,汪蓮正在幫忙洗衣服。她留著一頭短髮,身上的衣服很樸素,但是顯得很利落。汪運山說,汪蓮的智力發育遲緩,雖然已經40歲了,但只相當於幾歲孩子的智力。

汪蓮是怎麼和這一家子結緣的呢?汪運山向筆者打開了話匣子:“我的大哥汪運來是一個盲人,一輩子沒有結婚,我的母親和大哥一直想收養一個孩子。1979年的冬天,有一個困難家庭生了第七個孩子,實在養不活了,我母親就把她抱養回來了,取名叫汪蓮。”

汪蓮剛到這個家的時候,還在襁褓中,一家人都很喜歡她,悉心照料。尤其是汪運山的母親,把她當作親孫女來養。為了讓汪蓮順利生活,汪運山的盲人大哥四處奔走,辦理了手續,給汪蓮上了戶口,讓她有了一個合法的“身份”。

小時候,汪蓮的體質很弱,經常生病,一家人已經記不起多少次半夜帶著汪蓮去醫院看病了。在一家人的照顧下,汪蓮慢慢長大了。但是一家人這時候發現,汪蓮的反應比別的孩子遲鈍,智力發育可能存在問題。送到醫院檢查,汪蓮被診斷為智力殘疾三級。診斷結果出來之後,一家人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但是他們已經和汪蓮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一點都沒有嫌棄汪蓮,反而對她照顧得更加無微不至。“我們知道她親生父母的家在哪裡,但是從來沒想過把她送回去,她從小是我們帶大的,她離不開這個家,我們也捨不得她。”汪運山說。

汪運山的母親和大哥相繼過世後,照顧汪蓮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汪運山夫妻倆身上。汪運山有兩個兒子,經濟條件並不算好,但是對這個“侄女”,他們當成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看待。在汪運山夫妻倆的言傳身教下,他們的兩個兒子、兩個兒媳都當汪蓮是自己的親妹妹。逢年過節,嫂子們都會幫汪蓮添置新衣,冬天輪流帶汪蓮去浴室洗澡。汪運山的孫子、孫女,有了什麼零食,總是第一個往汪蓮的嘴裡送。吃飯的時候,小侄子、小侄女還搶著給汪蓮夾菜:“姑姑,你多吃點!”“汪蓮10歲的時候,有一次出門去玩,跑到了孔望山附近的一個村裡,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幸好遇上了一家好心人,收留了她,但是她又說不清楚家在哪裡。我們一家人急死了,挨家挨戶打聽,整整找了兩天才找到她。”汪運山說。

當得知筆者來採訪,一位鄰居說,汪蓮有福氣,汪運山一家對汪蓮非常好,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勝似親人,大家提起來都豎起大拇指。同和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對汪運山一家照顧汪蓮40年的事情瞭解得很清楚,他們說,汪運山一家在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情況下,能把汪蓮照顧得這麼好,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非常讓人感動,弘揚了社會正能量,是居民的“身邊好人”。

汪運山老倆口最大的心願是汪蓮今後的生活能過得更好。過去,在經濟很困難的情況下,他們堅持幫汪蓮交保險,就是想讓她今後能有穩定的生活來源。如今,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汪蓮作為無父母、無配偶、無子女的“三無人員”享受特困救助供養,每個月能夠領到千餘元的生活保障金,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汪運山一家居住的雖然是狹小的陋室,但是他們一家人用40年的時間,書寫了四代人“接力”照顧智障女子的大愛故事。

海州區一家四代人“接力”照顧抱養智障女4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