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查理·芒格

我們一生面臨著各種取捨,生與死、國與家、忠義與仁孝,我們也聽到了很多的所謂既要、又要、還要。可是資源總是有限的,無論是經濟學還是理工科學、我們總是在一個受限制的環境裡尋求最優解。對於個人,這個限制是時間,要搬磚就不能去擁抱你愛的人,對於廣大的理工學科來說,本質上就是能源,有多少能源做多少事情。什麼限制都沒有的,那叫科幻小說。

查理·芒格的意思是,你頭腦中必須有很多思維框架或者說的有逼格一點叫模型,這樣當某個事件出現的時候你可以把這些條件掛在你的思維框架上,得出一個合理的應對方案。這些模型就好比地圖,雖然不一定能在晚高峰的時候給你一個最優的路線解,但至少要比你摁著一條路走到黑要強的多。

我們現在要修煉的,就是其中的一個思維模型,不可能三角。

段子裡總是有很多不可能三角,比如常見的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找老公“有錢帥對你好”,但是對於不可能三角為什麼會出現,哪些因素構成了這些三角,目前還沒有看到比較靠譜的解釋(如果有合理的哲學數學物理學依據的請一定聯繫我!!)這裡只能就不可能三角做一些綜述。

所謂的不可能三角,就是因為一定的外在條件約束,在三個目標中只能選兩個,而不能做到完全的三者兼顧。外在的約束條件可能很多,比如說資源、時間等等。對三個目標的要求則是相互獨立,不能相關,否則就會失去意義。比如三公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公平和公正本質上是同義詞,意義有區別但不大,所以構不成三角。下面我們一個個的來梳理一些跟經濟投資相關的有意義的不可能三角,目的是未來將來碰到同樣的情境的時候有框架可以用。

一、國際金融的不可能三角

這是流傳最廣的一個不可能三角。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創立,理論基礎是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所以這個三角有人叫“克魯格曼不可能三角”,也有人稱“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名稱不一樣,但是都是說的一碼事。核心的意思是一個國家在資本自由流動、貨幣政策獨立性和匯率穩定之間只能選兩個,而做不到三者兼顧。這三個目標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選擇,貨幣政策獨立性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核心利益,貨幣政策都不獨立一個國家怎麼可能真正的獨立,凡是有志於成為大國的國家都會選這一條,可能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獨立自主,其實對絕大部分國家來說,獨立自主只是想想罷了。匯率穩定是出口導向型國家的生命線,一個國家若有志於發展自己的出口部門,匯率穩定是必需的,畢竟外貿企業的競爭力變化沒有匯率那麼快,一般的外貿企業也不會有專門做外匯的人才,說到底就是一群小韭菜,只能依靠國家來穩定匯率避免其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資本自由流動有利於吸引外資,填補本國投資不足的缺陷,對於後發國家有吸引力,也利於發達國家進行對外投資,還有一個不可說的原因就是便於國內資本家風險來了之後跑路。中國的這種外匯限制,是肉也只能爛在鍋裡,對李嘉誠們是最討厭的了。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典型的三種組合如下:

1、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獨立,犧牲匯率穩定,實行浮動匯率制。比如巴西,加拿大,這些國家在世界上還算是大國,要點面子,所以選了貨幣政策獨立,但本身是內需大國而不是出口大國,也沒有什麼向上的心氣,國內資本家說了算,所以要求資本自由流動,大部分發達國家也採取的是這種政策選擇;

2、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限制資本的自由流動,實行資本管制。東亞出口追趕型國家的最愛,比如最早的日本、韓國以及現在的中國,本質上都是採取這種政策。這還是一種危機管理型政策,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也會採取這種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穩定,當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時,處在危機中的國家多是採取的這種政策;

3、資本自由流動和匯率穩定,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這個組合,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小三”離岸國家或者地區,核心目標都是希望國際資本能夠在本地停留吃點殘羹冷炙,經濟體量都不大,代表是新加坡以及中國的香港。

不可能三角是匯率制度分析的核心,如果一篇文章沒有提到對這三種政策的選擇傾向,你可以認為作者是個門外漢,要麼是評職稱發論文的,要麼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比如那些專門寫借鑑新加坡金管局政策的文章,新加坡貨幣政策根本又不獨立,完全屬於麻袋裡面跳舞,對中國這種龐然大物能有什麼借鑑意義?有很多文章批判這個三角的問題,但是不管你怎麼黑,這個三角依然是所有匯率分析框架中最具可操作價值的。

中國目前的選擇就是貨幣政策獨立外加匯率穩定,因為獨立自主的政治正確和保出口的政策,這兩個政策的要求越高,那麼對資本自由流動的限制就越嚴。不管哪個政策制定者,你只能某一段時間內在這三個政策之間做微調,你不可能越過這個三角,這是經濟規律。

上一個既要又要還要的英國政府,成就了索羅斯的英名,現在墳頭上的土都可以蹦迪了。當時的英國政府加入歐元區以後實行了與歐元的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國內政策又因為經濟蕭條而選擇了低利率的損害匯率的選擇,典型的既要又要還要,索羅斯認為英國政府最後的選擇只能是貨幣政策獨立外加資本自由流動,那麼就必須犧牲掉固定匯率,於是豪賭英鎊貶值並與歐元脫鉤,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索羅斯大勝。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二、投資上的不可能三角

一般認為“高收益率、低風險、流動性”是投資的不可能三角,也有人認為這裡的流動性應該被產品規模所替代,這個爭議的來源是屁股問題,站在投資者的角度,那當然是看流動性,產品規模大不大跟我有啥關係,而站在資本市場從業者發行產品的角度,那就是產品規模。投資者當然要比發行產品的人多得多,也就是說我們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投資收益的來源是“高收益率、低風險、流動性”這三角。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這三角中,高收益率好理解,低風險通常指的是收益或者價格的波動性,而流動性既可以理解成變現能力,也可以理解成持有時間的長短。關於投資不可能三角,有兩條定律:

投資不可能三角的第一定律:流動性較強的標準產品,短期看是高風險高收益、或者低風險低收益。這個結果就是傳統教科書的風險收益對照關係;

第二定律,假如延遲持有期限,投資品放棄流動性,能否做到低風險高收益取決於收益這一角取決於產品的性質。投資品的長期期望收益率決定了高收益這一角能否實現。一項資產的長期期望收益率越高,在放棄流動性長期持有的前提下,實現另外兩角,低風險高收益的概率就越大。對於長期期望收益率為正的產品,投資者是參與的是正和博弈,長期收益率為正,對於長期期望收益率為零或者負的產品,投資者參與是零和或者負和博弈,長期虧損基本上市必然的,也就談不上低風險高收益。

我們常見的投資產品包括股票、債券、期貨、房地產、彩票等。

首先看彩票,中國的彩票,發行要支付高額稅金以及發行費用,投入1虧錢期望回報還不到4毛,這是典型的負收益負和博弈。講彩票的流動性意義不大,彩票總體上是一個低收益高風險的行業,只不過每次的期望損失不大,理性的投資者絕對不會選擇這種產品。決策層都清楚,彩票是純粹的低收入階層交的智商稅,這些年炒作的網絡彩票政策放開我是半點都不信,中國首先是個社會主義國家,怎麼可能允許這種赤裸裸的對低收入人群的搶劫做大,想多了吧。

不考慮中間的手續費,期貨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因為這種衍生工具是有買有賣,雙方對敲,不產生實際收益。期貨有一角是固定的,那就是流動性,因為需要加槓桿,波動很大,這是一種典型的高風險高收益產品。投資者假如長期持有期貨產品,期貨就會變成收益為零,風險卻不為零的一種工具,長期來看對投資者是淨損失。

黃金古玩字畫這些投資品,天然流動性就不足,但是長期期望收益是正的,因為自身的稀缺性,在全社會通貨膨脹的大趨勢可能會保值,但由於自身不會產生租金或者收益,長期博弈雖然收益為正,但如果扣掉中間的交易成本,剩下的收益可能所剩無幾,也就是說長期來看,黃金古玩字畫這些投資品,博弈的是通脹,是一種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品。

債券這種投資品,產品的特徵決定了流動性不錯,另外的兩角是低風險低收益。債券的長期期望收益率為正,因為長期資金是有成本的,債權是有價值的,假如債券放棄流動性,長期持有,能不能做到低風險高收益?答案是不能,因為債券這個產品收益率有上限,即使放棄流動性,也只能做到低風險低收益。

房地產呢,為什麼過去二十年房地產的收益率很高?房地產長期收益率為正,先天流動性比較弱,所以是可以實現低風險高收益的,過去二十年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房地產作為一種資產,兼具房租和抗通貨膨脹的雙重屬性,合理的房租應該是同期的債券收益率,所以博弈的結果高於債券、黃金字畫是合理的,也就是說長期持有房產,是可以有合理的預期收益率的。從這個組合我們也可以理解,目前所有限購的政策的核心,還是保證買房這個高收益低風險的兩角可以持續下去,否則一旦流動性起來變成一個選擇,那麼要麼高收益這個角完蛋,要麼是房價的波動率上來,兩者必有一個,而這兩個,都不是當前政策希望的。當你看懂了房價的這個三角,其實是很絕望的,因為政策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在降房價這個角度上用過力,你希望的房價降,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要降房價其實非常簡單,放開所有的限購讓房價自由波動就可以了。只要來一波牛熊市,就可以把風險這倆字灌進投資者腦袋裡,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完全吞噬掉一代年輕人的進取心。

股票自身流動性很好,從三角的角度看,參照歷史經驗,另外兩角就是高風險高收益。假如投資股票放棄流動性這一角,長期持有,是可以做到低風險高收益的。因為從長期看,股票是可以跑贏通脹並且有高於至少是房租的收益率的,在美國200年的歷史上,這個數字是7%,就是剔除通脹之後,美國股票的年化收益率是7%。那為什麼中國股市的現狀長期看是七賠兩平一賺呢?答案出在入市時間上,假如你是隨機入市,隨機離場,這個規律是起作用的,問題就在於,大部分人入場的時間都是在高點市場擁擠的時候,而離場都是在市場處於低點,跌無可跌,實在扛不住的時候,所謂的入場太晚,離場太早。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基金定投,將入市時間隨機化。

總之根據長期期望收益率的不同,長期持有,股票、房地產可以做到低風險高收益率、債券是低風險低收益、期貨是低風險零收益率、彩票是高風險負收益率。說到賭場,其實澳門的賭場比彩票有良心多了,澳門賭場的淨贏率不超過3%,也就是你賭一塊錢期望能有9毛7,比彩票的4毛好多了。

三、歷史學上的不可能三角

這個三角由浙江大學的尤怡文提出,是解釋中國歷史上治亂週期波動的一個理論。核心就是帝國治理的三大風險:政變、民變和外患,在古代的生產力條件下,財政資源有限,無法三者兼顧,只能選二。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這個理論可以大體解釋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治亂週期。一個典型的封建王朝治亂過程是:開國之初,因為戰爭人口減少,統治者將重點放在應對政變和民變上,政治上收買貴族和官僚階層,經濟上低稅收,所謂治世就出現了,隨後外患或者對外征戰的出現打破了平衡,重點轉向應對政變和外患,經濟上對民眾加稅,引發民變,出現了一段時間的“亂世”,民兵平定以後政策重點又回到應對政變和民變上,這就是“中興”,直到下一次外患出現,再來一波循環。

這個理論也能解釋為什麼越到王朝末期,應對政變民變的政策效應會不明顯,因為多年的收買,龐大的貴族和官僚利益階層尾大不掉,完全吞噬了應對民變和外患的資源。這就造成王朝末期,三角被破壞,統治者只能在民變和外患中選邊站,政策轉圜餘地捉襟見肘。

對這個問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背了很大的鍋。當時的明朝財政基本破產,已經失去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資源,當外患和內部自然災害發生時,政府只能對農民加稅,結果民變裡面出了一個李自成給自己挖了坑。那為什麼財政破產了呢?因為商人不交稅,需要養的宗室太多。商人是執政階層東林黨背後的依靠,東林黨天天給皇帝灌輸收商稅是與民爭利,結果商稅根本收不上來,朱元璋留下的明朝藩王太多,祖宗成法又不能削減,豬一樣的吃光了財政的盈餘,所有的資源都被既得利益階層吃幹抹淨。所以說,明不是亡於李自成,而是亡於東林黨和藩王,亡於財政收買利益階層之後徹底失去了應對外患和民變的資源。同樣是財政緊張,漢武帝可以直接通過鼓勵舉報幹掉商人階層來找錢,而弱勢的崇禎被忽悠的只能最後上吊。崇禎辛辛苦苦十幾年,各種徵稅亂攤派,最後只拿到不到兩千萬兩白銀,李自成只用了42天,就在北京城嚴刑拷打明朝官僚拿到了七千萬兩白銀,這哪說理去?現在各種歷史說崇禎有性格缺陷治理有問題的都是瞎說,崇禎是不是一個好皇帝另說,至少是一個好人,否則怎麼可能讓那些藩王和商人們到處蹦躂?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人情味這個東西,在昏君的頭上出現的概率,要遠大於那些明君。中國古代所謂的“英主”,首要的素質就是敢對自己的統治階層下狠手,在應對政變的態度上要敢於放棄收買,當官僚階層尾大不掉時能夠直接下屠刀。在一個資源有限的時代,這個三角無解,只有解決掉官僚統治階層利益過大的問題,君主才有資源應對各種危機,畢竟對於既得利益階層和民眾來說,換個君主無非就是換個人效忠而已,也就是亡君主而非亡中國。

這個邏輯框架在應對現代政治問題上也很有意義。現代政黨面臨的風險也有三個、統治階層支持、底層民眾支持,應對經濟危機,跟中國的封建帝國可以犧牲民眾的選擇應對外患相比,西方的福利主義政黨面對的境況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差,因為要想選舉上臺就不得不增加福利,又不能背叛本階級,結果面對經濟危機的時候國家總是被打得稀巴爛。只有理性的政府才能抑制住對民眾發糖的衝動,凡是可以控制住對民眾發糖衝動的國家政黨,國家才會有前途。我們總是一廂情願的以為,選舉帶來的福利主義的政府總是控制不住討好選民的衝動,典型的比如南美的巴西和委內瑞拉,其實是別無選擇,政黨首先要執政,都沒法執政你講個錘子。資本主義社會,統治階層就是資本,是資本家,馬克思主義哲學講,只有背叛階級的個體,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不說整個背叛統治階級,民主燈塔美利堅在統治階級內部搞拉一派打一派的肯尼迪都被幹掉了,你想啥呢?所以在資本主義選舉制度下,國家應對危機的力量非常弱。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同樣是福利社會,為什麼西歐的瑞典丹麥過得不錯,而南美的巴西委內瑞拉就不行呢?巴西國內也有很多歐洲移民啊,不能把問題推到人種身上。我個人的認為還是對資本的限制問題,巴西這些南美國家,常年沒有面對社會主義的威脅,對統治階層讓利太多,監守自盜,財政資源枯竭導致根本無法應對危機

南美巴西的現在會是發達的歐美的未來麼?幾乎是必然的,只要沒有社會主義革命讓歐美的資本家們收斂,這個階層必定會吞噬掉過多的資源,而民眾的福利又不可能削減,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面對危機,一崩了之。最近加拿大不是放開大麻了麼,很多移民加拿大的中國人估計現在腸子都悔青了吧。這個邏輯框架在分析抗日戰爭時國共兩黨的政策選擇和建國之後歷次大事件,也可以有比較獨特的視角,可以自己嘗試。

四、財政的不可能三角

這個三角由中國人民大學的鄭新業提出。財政政策的不可能三角是降低稅負、保障生產性和民生性財政支出、控制地方政府負債規模,不同的選擇側重點也不同。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第一個選擇,降低稅負、保障支出,則必然導致地方債務規模失控。對於財政政策來說,降低稅負會導致地方政府的收入減少,地方政府如果堅持保障支出,就必然大規模舉債,從而地方債務規模失控。

第二個選擇,保障支出、控制地方債務規模則必然導致降低稅負目標失敗。保障支出的同時又不讓舉債,地方政府沒有其他收入的來源的情況下則不可能降低稅負。

第三個選擇,降低稅負、控制地方債務規模,則必然不能保證支出,因為籌資的來個來源,一個是稅收,一個是地方舉債,都被限制了,就不可能保障支出。

這個三角對現在的財政狀況解釋起來比較有針對性,能夠對現在的財政政策有一個宏觀的視角。比如現在,經濟下行,從逆週期的角度看,必須保障支出,同時社會又要求降低稅負,那唯一犧牲的必然是地方債務規模,所以地方債務規模失控的概率就比較大。但是注意政策不僅要看說,關鍵看現在怎麼做,就目前來看,保障支出不用說,那麼就必須在降低稅負和控制地方債務規模之中選一項。假如稅負不降,那限制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緊迫性就下降了很多。研究預測政策方向,必須看實際的政策方向,而不是文件想要的方向。畢竟中華哲學博大精深,只說不做,只做不說的東西海了去了。

五、金融創新的不可能三角

金融體系始終面臨“不可能三角形”,即一個國家的貨幣當局必須在金融系統穩定、金融創新和零道德風險間選擇兩項,而不可能三者兼得。(原文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陸磊)這兒的零道德風險指的是對於風險央行救不救,不就則是零道德風險,救了就是搞剛性兌付。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這個三角有三種選擇,第一種,金融系統穩定和金融創新,那就必須排除零道德風險,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創新,央行最後承擔擦屁股的角色,搞剛性兌付;

第二種,金融系統穩定、零道德風險,這種組合的結果就是金融創新沒了,央行不實行剛性兌付,金融創新風險自擔,為了保證金融系統穩定,必然是各種監管上來;

第三種,金融創新和零道德風險,必然損失的是金融系統穩定,實現金融創新,央行不管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要風險自擔,央行能夠對金融不穩定的接受程度,決定這個三角選擇的程度。

從實際的政策選擇看,2013年之前,央行採取的是第二種政策選擇,2013年到2015年採取的則是第三種選擇。

六、金融的不可能三角

金融的不可能三角,對應著就是去槓桿、實體經濟融資順暢和金融機構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這三角。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以往的老路就是金融領域加槓桿,採取的實際措施就是財政上項目,金融維穩,就對應了兩個選擇,實際經濟融資順暢,金融機構也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是老路,現在是一路上槓杆以後槓桿太高推不下去了。那就必須去槓桿。去槓桿下就有兩種方案,一是打破所有金融行業的信仰破剛兌破城投,不讓金融機構兜底,這樣金融機構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但實體經濟也就基本拿不到錢了。第二種方案就是放水,允許借新懷舊,再來一次債轉股,把壞賬甩給金融機構,實體經濟是沒問題了,但風險也全轉到金融機構上了。

那麼現在是要去槓桿了,採取的是哪個方案呢?我也不知道,反正開始是方案一,後來實體經濟喊聲太大就往方案二偏一偏,也許最後就是大家共度時艱了。

七、國家發展:統一、效率和平衡的三角

這個三角由上海交大的陸銘提出,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統一的大市場帶來了資源向某些地區某些行業的匯聚,產生集聚效應,整體效率提高,帶來的副產品是國家發展不平衡,東中西沿海和內陸發展不均衡,從而形成了統一、效率和平衡的不可能三角。陸銘同時認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根本在於人口的聚集落後於經濟的聚集,從而產生了不平衡,假如把對人口戶籍的各種限制去除,最後就不會存在平衡的問題,因為人口的遷移會消滅掉收入差距最終消滅不平衡。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八、能源問題的不可能三角

由中國人民大學的鄭新業提出,對於能源問題,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不可能滿足環境友好、便宜和保證供給三個條件。引申到電力上,就是不存在既環保又便宜還能保證供給的能源。煤電便宜穩定但是實在不環保,水電便宜還算環保就是不穩定,冬季有枯水期,風電太陽能環保但是既不便宜又不穩定。從長遠的角度看,風電太陽能這些新能源必須在便宜和穩定中尋找一個角,否則只能是小眾能源而不能但當大任。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九、房地產行業的不可能三角

這個理論由中央財經大學的白彥鋒提出,核心是在稅收總量不減少的大前提下,是否可以同時實現宏觀經濟水平提高、房地產行業稅收負擔降低與保持稅收公平效應這三個目標。結論是這也是個不可能三角,只能同時實現兩個。具體的說,就是房地產高稅負可以降低製造業等行業的稅負,從而提升宏觀的經濟水平,假如房地產稅收負擔降低,那必然要提高製造業的稅負,這會在一定程度影響宏觀經濟。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從實際的政策選擇來看,肯定是要稅收公平和宏觀經濟水平提高,所以必然是房地產行業高稅負。但是房地產業高稅負反過來又會造成房價虛高,長期會增加製造業的成本,也會影響到宏觀經濟。這樣循環下來這個三角就意義不大,這個三角是一個短期政策選擇工具,長期會扭曲經濟構成。

上面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不可能三角,其他的不可能三角還有很多。從邏輯上來說,不可能三角產生的原因是資源有限,但是我們並沒有找到哲學上不可能三角真正的基礎,目前還只能是自己生造。其他可能的不可能三角還有設計領域的“好看便宜快速”不可能三角,攝影領域的“快門光圈感光度”不可能三角,以及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老闆的保證自己利益公平人情味等這一些段子似的不可能三角,雖然有些戲謔,但用這些做框架,分析一下人生,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結論:

1、不可能三角是一個很好的分析框架,主要來源於資源或者時間限制帶來的選擇困境,但具體的哲學基礎不明確;

2、國際金融的“貨幣政策獨立、匯率固定和資本自由流動”是最常用的一個不可能三角;

3、歷史學上“政變、民變、外患”不可能三角在分析中國歷史治亂週期上很有用;

4、投資上的“高收益、低風險、流動性”三角,在滿足流動性的前提下,就是教科書上的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

5、投資品在長期持有時能否做到低風險高收益,取決於產品的長期期望收益率,房地產、股票長期可以做到低風險高收益,債券只能是低風險低收益,期貨是低風險零收益率,而彩票是高風險低收益率;

6、財政上不可能三角是“降低稅負、保障支出和控制地方政府債務規模”;

7、去槓桿的不可能三角“去槓桿、實體經濟融資順暢和金融機構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在分析現在政策時很有用;

8、不存在既便宜又保證供給還環保的能源;

人人交易網,發現你的交易天賦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一網打盡那些“不可能三角”們|人人交易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