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在行動】塔林花來了個“老師書記”

畢科新


【駐村第一書記在行動】塔林花來了個“老師書記”

  曾經他在三尺講臺教書育人,現在他在基層一線做扶貧工作。告別講臺,走進草原,成為一名牧區基層幹部,他守一顆初心堅持著、奮鬥著,他就是阿旗巴彥溫都爾蘇木塔林花嘎查第一書記布仁都愣。

【駐村第一書記在行動】塔林花來了個“老師書記”

  提起塔林花嘎查,人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它的路途遙遠,冬天裡透骨的寒冷。青年教師布仁都愣自薦到塔林花這個阿旗最北邊嘎查工作的時候,家人們滿是擔憂,但他的堅持最終獲得了家人的支持。“我來塔林花不是一時衝動下的決定,而是要實實在在為當地群眾做點事。所以我一來就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當成嘎查裡的人,把牧民當成自家人。”布仁都愣堅定地說。


從教師到第一書記


【駐村第一書記在行動】塔林花來了個“老師書記”

  2018年7月,布仁都愣被派駐塔林花嘎查擔任第一書記。作為一名有著19年教齡的老教師,走下講臺,走進草原,成為一名牧區基層幹部,面對的是角色轉變,不變的是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初心。他說:“雖然我現在不站在講臺講課了,但作為第一書記,教育引導黨員、宣傳方針政策是我的職責所在,這也是‘教育工作’。”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布仁都愣堅信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和發展,必須從人的思想改起。他到嘎查後,首先從加強制度建設入手,採取多種方式虛心向優秀支部學習、看齊,把黨員權利和義務、民主評議黨員等黨的各項制度、版面上牆,讓全體黨員隨時“照鏡子、正衣冠”;他嚴格執行“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制度,以制度規範政治生活,黨員幹部精神面貌大有改觀;他發揮教學特長,把教學與黨課相結合,力求用更生動的方式講好黨課。他積極開展“學習講堂”宣講,著重提高黨員的理論水平,增強了黨員在廣大群眾中的威信,逐步培樹良好民風村風。


從做學生工作到做群眾工作


【駐村第一書記在行動】塔林花來了個“老師書記”

  布仁都愣原本以為,第一書記換的是工作環境、工作對象,該怎麼工作還怎麼工作;如何對待學生,一樣對待牧民就行了。然而,上任伊始,布仁都愣就被一個問題難住了,由於交通不便利,地處偏僻,嘎查裡一直沒有通電,生活條件非常落後。布仁都愣說:“咱們這遠,通電有難度。”牧民們問道:“遠,我們就不用電了?”一句話,驚醒了布仁都愣,他才明白基層工作要比學校教學工作複雜得多,他真正意識到了群眾工作的不易。他下決心從解決村民用電問題做起,他多次積極和上級部門溝通,爭取到80萬元資金,建設“風光互補”發電設施,為嘎查所有牧戶解決了用電難題。“我們在第一時間看到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的盛況、看到了國家的強大,全嘎查的牧民感到無比激動。我們也從此告別了沒有生活用電的歷史。”塔林花嘎查書記烏力吉巴特爾說。


從破題解題到謀劃發展


【駐村第一書記在行動】塔林花來了個“老師書記”

  布仁都愣說,嘎查發展就跟解題答卷一樣,要有思路、有步驟。從一開始的一團亂麻到今天的思路清晰,他做了大量的調查瞭解等功課和工作。尋找讓嘎查發展的路子,從什麼地方入手呢?


  塔林花嘎查位於巴彥溫都爾蘇木北35公里處,交通不便,地處偏僻。全嘎查共有常住戶43戶139人,都是蒙古族。隨著走訪的深入,布仁都愣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依託塔林花豐美而富饒、純淨而無汙染的原生態天然草原這一優勢,發展肉牛養殖業,逐步壯大嘎查集體經濟。經過一番考察後,布仁都愣和嘎查兩委決定利用50萬元村集體發展資金,引進33頭肉牛,採用“零投入”養殖模式,以“牧民代養+嘎查收益”的方法發展集體經濟,2019年為嘎查增加集體經濟收入6.6萬元。同時他還積極聯繫愛心企業“北疆遊牧文化多產業公司”捐款2萬元,建設了愛心超市,實行所有牧戶積分獎勵機制,激發廣大牧民的生產動力。

【駐村第一書記在行動】塔林花來了個“老師書記”

  “駐村工作快兩年了,看著塔林花一天比一天好,我心裡無比欣慰。扶貧就是一場考試,帶領塔林花牧民過上好日子,我才能交卷。”對未來,布仁都愣眼神篤定、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