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預見未來王朝衰敗的原因,提前遏制封鎖,卻被他兒子給破了

自古以來影響王朝的興衰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外來勢力的亂政,有如權臣專政,外戚專政,宦官專政等。而這些亂政集團中,最惡劣的當屬宦官專政。宦官是最靠近帝王的一個集團,在嗣皇帝因意外死亡時,宦官往往就能以輔政的名義專權,對國家和人民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在歷代王朝中,宦官專政現象時有發生,但最為嚴重的當屬明朝。

朱元璋預見未來王朝衰敗的原因,提前遏制封鎖,卻被他兒子給破了

大明王朝一開國,朱元璋其實早就預見了宦官這個集團的可怕,王朝的興衰與這個集團或多或少有著關係,因此,就本著未雨綢繆地高度警惕性,他下旨多方對於宦官們給予近乎嚴厲地各種限制和打壓。

根據歷史記載,明太祖即位,力斥宦官。說宦官“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惡者常千百。若用為耳目,即耳目蔽。用為心腹,即心腹病”,所以只可供灑掃使令。明太祖定製,宦官不許讀書識字,諸司不得與宦官文移來往。

朱元璋預見未來王朝衰敗的原因,提前遏制封鎖,卻被他兒子給破了

朱元璋除了上述這些打壓宦官地措施以外,還從級別待遇等方面刻意地把宦官和朝臣拉開距離,例如他規定宦官不得穿著外臣冠服,不得兼外臣地文武銜,而且宦官的品級不能朝國四品。在朱元璋的嚴厲管束之下,宦官的地位一直很低,文化程度也低,完全沒有形成染指皇權的政治集團。但是,他這樣辛苦的佈局卻被他的兒子給解開了。

朱元璋預見未來王朝衰敗的原因,提前遏制封鎖,卻被他兒子給破了

隨著永樂時期的來臨,形式開始發生了悄然的變化。首先是朱棣對於宦官們態度的變化,還在藩王的時候,朱棣就不像朱元璋那樣對宦官抱著提防和敵視的態度。他當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自保,隨時隨地地弄清楚皇帝地動向和心思就是自保最有價值的情報,宦官就成了朱棣最有價值的情報來源。

朱元璋預見未來王朝衰敗的原因,提前遏制封鎖,卻被他兒子給破了

在靖難之役中,朱棣獲得的南京空虛的情報正是宦官送給他的,這才讓他下定決心渡江直取京城,與自己的侄子決戰,從而一舉奠定了勝局。皇位到手以後,朱棣也沒有忘記宦官的功勞,他對於宦官們所給予的回報就是信任和依靠。朱棣把宦官作為親信和心腹看待,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朱元璋的既定國策。

從永樂時期開始,宦官們開始變得活躍起來。剛開始是有一定積極的作用的,例如當時宦官李興出使他國,宦官鄭和下西洋等。但與此同時,消極的封印也被朱棣給解開了。

朱元璋預見未來王朝衰敗的原因,提前遏制封鎖,卻被他兒子給破了

朱棣在位時,他繼承了朱元璋一部分的精明與強勢,在他的管理下,宦官集團被他牢牢把控住,完全沒有暴露出任何弊端。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嗣皇帝都能像朱棣朱元璋那樣精明能幹。在朱棣時期,宦官的地位和文化都大幅度上漲,在朱棣死後,這一集團進一步壯大。以至於到了明朝後期,宦官的勢力居然能左右皇帝的權力,給了明朝的統治產生極大的政治障礙。

朱元璋早在開國之初就預見了宦官集團的可怕,他加大力度把控這一集團,不料卻被他兒子給解開了封印,或許是命中註定王朝該有這麼一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