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77部作品中,這兩部作品最終簽訂合同

去年12月7日,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海笑文化協辦的第一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上,《生死籤》《對不起,我忘了》《南唐後主》三部作品從77部投稿作品中脫穎而出,完成了高光片段的完整展示。

首届“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77部作品中,这两部作品最终签订合同

時隔4個月,其中兩部作品《生死籤》《對不起,我忘了》正式推向市場,在4月9日舉行的“2019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作品認標會上完成了授權制作方進行音樂劇製作的合同簽訂。

按合同約定,兩部孵化作品《生死籤》《對不起,我忘了》將於合同簽訂後18個月內完成首演。

“如果工作坊是相親,那今天的簽約就是訂婚。”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說。

首届“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77部作品中,这两部作品最终签订合同

自中國音樂劇市場發展以來,國內製作方苦於原創力量不足的問題已久,而版權引進又面臨著成本過高及本土化不易的雙重壓力。作為國內首個集平臺與模式之力,從音樂劇創作階段提供助力的孵育項目,“2019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自發布以來便受到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首届“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77部作品中,这两部作品最终签订合同

作為一座音樂劇專業劇院,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憑藉多年來在劇目引進、版權引進、本土製作等方面積累的經驗,從前期徵集、中期孵化、後期呈現,在孵化創作階段的投入貫穿始終——給予創作者資金獎勵,匯聚業界專業人才提供藝術指導和專業支持,發揮平臺優勢聚合演職人員資源,利用以往製作經驗呈現作品舞臺雛形,同時持續投入宣傳資源,確保“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在業界持續發聲。

首届“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77部作品中,这两部作品最终签订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孵化計劃也將開創性地把孵化作品納入到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與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共同發起成立的國內首家“上海音樂劇文化研究中心”的作品庫之中,在授權範圍內免費開放孵化作品的院校版本用於高校學生的學習及排演。

首届“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77部作品中,这两部作品最终签订合同

其中,今年2月底特別發佈的以疫情為線索的“特別徵集”活動也獲得了創作者的積極響應,在147部作品中共有52部作品為“特別徵集”相關。

在“2019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作品認標會展開的同時,“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也於上個月底完成了作品徵集,而今年徵集數更創下新高,共有147部作品投稿,作品數量較首屆幾乎翻倍。

對於戲劇行業來說,這個演出停擺、觀眾與劇院暫別的“寒冬”未免過於漫長,而“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無疑為這段時光注入了一絲春意和溫暖——讓我們攜手共克時艱,共同期盼劇場演出的春暖花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