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油價下,中國石油企業應如何應對?一套方法解決生存問題

超低油價下,中國石油企業應如何應對?一套方法解決生存問題

4月9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促和”下,沙特和俄羅斯等“OPEC+”們已重新回到談判桌,畫出了“減產1000萬桶/日”這張“大餅”,但據說是由於墨西哥遲遲不答應減產配額,這張餅尚不能“充飢”。

4月9日收盤時,甚至還出現了幅度不小的下挫,WTI下挫8%,跌至23.2美元/桶;布倫特下挫3%,至31.9美元/桶。

4月10日,G20能源部長會議結束後,拋出了一個十分“冠冕堂皇”、但沒有任何實質性舉措的聲明。面對缺乏“誠意”的“OPEC+”和20國能源部長們,國際油價當然不為所動,“我自巋然不動”。

看來,布倫特油價還要在30美元/桶上下“晃盪”一段時間,有可能是數週,也有可能是數月,甚至持續整個2020年。如果需求因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而得不到恢復的話。

超低油價環境下,受傷最深的無疑是大大小小的石油企業。相比歐美國際同行,大多數中國石油企業在應對超低油價上的舉措要少很多。

但是,這絕非意味著我們在超低油價面前“認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有各的招,中國石油企業面對超低油價,也會有一套辦法。總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概括為“四種武器”。

“特色武器”:發揮中國石油企業業務模式“一體化”的優勢

眾所周知,中國大型石油企業往往是“上下游、甲乙方”一體化的。尤其是集油公司和油服公司於一體的“甲乙方一體化”模式是中國石油企業的特色。

具體而言,上下游一體化,就是主營業務覆蓋油氣上下游全產業鏈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在低油價下,上游勘探開發業務不賺錢,但是煉油、化工和銷售可能會好一些,因為上游原油的價格是下游生產的成本,可以實現綜合互補。

例如,上一輪2016年的超低油價下,無論是中石油還是中石化,其煉油化工板塊的盈利能力和利潤貢獻在全集團是名列前茅的,甚至發揮著“救命稻草”的作用。

甲乙方一體化,使得超低油價環境下,企業的投資業務和工程服務業務更能抱團取暖、共克時艱;可以發揮協同優勢,不必發生高額的管理交易成本,不必通過“你死我活”的艱苦談判,雙方能夠通過協商加強合作,把成本降到最低。

“神秘武器”:充分利用中國石油企業融入全球油氣市場的能力

經過近30年的國際化經營,中國大多石油企業均具備了一定的國際化運營管理能力,其油氣資產已遍佈數個國家甚至數十個國家,其業務早已融入全球油氣市場,這就為超低油價下,中國油企的“騰挪”創造了秘密武器。

比如,中石油等企業已構建了多元的進口境外油氣的渠道,已通過現有四大戰略通道(西北、東北、西南和東部海上)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將海外上游資源與國內煉廠和消費市場有效連接。低油價的困難時期,可以充分協調海外上游與國內下游煉化銷售企業之間的平衡,可以通過調整優化貿易和定價機制減少損失和創效。

“常規武器”:千方百計降本增效

主要是優化投資、控減成本。國際大石油公司在此輪超低油價下有的成本控減率已經達到20%或者更多,比如,殼牌、BP、雪佛龍宣佈今年削減20%左右的資本性支出,馬拉松石油計劃削減支超出30%。

按照中國石油規劃總院戰略專家徐東先生的研究發現,超低油價環境下,國際同行在控制成本方面不外乎這幾個方面:一是大幅削減投資支出。

比如,埃克森美孚已通知承包商和供應商計劃在短期內削減資本和運營費用;沙特阿美今年淨資本支出減少至250~300億美元,同比減少25%。

Rystad公司預測,如果油價維持在30美元/桶的水平,2020年全球僅勘探與生產業務的資本支出就將減少1000億美元;如果情況延續到2021年,屆時勘探與生產業務投資支出會再減少1500億美元。二是減少非必要成本支出。

BP、埃克森美孚、殼牌、埃尼、挪威石油積極減少非必要生產經營成本支出,先後要求大多數辦公室員工居家辦公(當然這主要跟新冠疫情有關)。

三是降低油氣產量,關停那些高成本的生產井。比如,埃克森美孚3月17日宣佈下調產量7%至390萬桶/天。四是加大資產剝離力度。通過資產剝離,解決油價暴跌下的現金流短缺,以及維持股東現金回報的承諾。

上述四種降本增效的“常規手段”,除了第三和第四種手段我們的國有石油企業不能輕易採用外,其餘的手段均可以照搬。

因此,我們應充分借鑑國際同行做法,增加有效投資,強化提質增效工作,樹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在降低生產作業成本和各項管理費用上下硬功夫、下苦功夫。

當然,低油價情況下,更要注意油氣行業固有的安全風險,必要的安全環保投入還得有,防範安全環保事故發生是石油企業的“生命線”。

“重型武器”:加快內部優化和改革

超低油價下,砍投資、降成本的“常規武器”實施起來相對容易,但不高明。而且,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量和效益,砍掉一些關鍵項目的投資,無異於“斷臂求生”,甚至“自斷後路”。

實際上,真正高明的降本增效,真正的“重型武器”,應該是組織變革,技術創新,共享服務,優化流程,但這些實施起來無疑要困難許多。

但是,我們大多數企業陷入了一個怪圈:高油價時期,良好的財務狀況掩蓋了管理上的缺陷,沒有改革的動力,不願改;低油價時期,糟糕的財務狀況降低了企業對改革的承受能力,沒有改革的魄力,不敢改。

退一萬步講,即便重大的改革做不了,至少還可以簡政放權。低油價下,充分授權,讓企業所屬子公司增加靈活性和決策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提高效率。

總之,當前30美元/桶上下超低油價環境下,除了中東地區海灣國家的大型石油企業,以及個別非洲、拉美等產油大國的國家石油公司能夠將桶油完全成本控制在30美元以下外,其他石油公司,包括國際石油巨頭、獨立石油公司、以及其他大多數國家石油公司,將陷入虧損的局面。

作為中國石油企業,需要在這場“超冷”的行業寒冬中,強身健體,跑贏大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