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購交易所交易基金 中國石油“花式減持”

中國石油昨晚公告,控股股東中國石油集團計劃15個交易日後的一個月內將持有的公司股份換購工銀滬深300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份額,擬認購不超過4.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 0.235%)A股股票價值對應的基金份額。中國石油集團承諾在基金成立後90天內不減持使用股票認購獲得的基金份額。

隨著A股市場逐漸走暖,大股東股份減持潮一直不斷。據同花順iFind數據庫統計顯示,今年1月1日至4月15日,滬深兩市共有687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超過1400份減持公告,最高計劃減持合計為162.60億股。而2018年同期,滬深兩市僅有357家上市公司發佈減持公告,僅為今年減持公司數量的約一半,最高計劃減持股份合計為56.73億股。

在這種大背景下,之前中興通訊曾經出現大手筆換購,引發市場關注。

據瞭解,中國石油集團準備換購的工銀滬深300ETF,於去年12月19日註冊,自今年2月11日至2019年4月12日進行發售。這點與中興通訊的換購非常接近。

市場特別注意到,中興通訊的花式減持即“換購ETF”。

據披露,中興通訊將以其持有的公司不超過4192.67萬股A股股份,認購工銀瑞信滬深300ETF份額。公告稱,中興新參與認購的目的是為“經營所需,並擬優化資產配置”。

中興通訊的減持就是藉助了一隻ETF基金。工銀瑞信滬深300ETF基金是工銀瑞信基金公司於2月11日至4月12日期間發行募集的一隻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基金。如果該基金募集成功,工銀瑞信滬深300ETF將成為中興通訊1%股權的股東,而等ETF完成掛牌上市後,中興新作為基金的持有人就可以按規定進行買賣、申購和贖回。

分析

換購ETF不是新玩法

市場上較早的上市公司換購ETF案例始於2012年。

業內人士表示,借道換購ETF產品減持並不是特別新的方式,市場後續還可能出現持股轉入ETF逐漸增加的趨勢。2017年5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對市場出現的“過橋式減持”“忽悠式減持”乃至“辭職式減持”等多種規避監管的減持動作加強監管,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強減持規定”,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定增基金等減持方式被堵死,後續市場開始出現通過可轉債、換購ETF、交換債等各種花式變相減持。

一位匿名基金研究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換購ETF可謂有利有弊。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東用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換購ETF份額只是常規操作,股東換購ETF既不能避稅,又不能用限售股換購,而且要計入減持額度之中。只是與發減持公告相比沒有那麼直接,股東方換購ETF一般出於優化資產配置考慮,沒有直接減持的效率高。另一方面,換購ETF的動力取決於二級市場流動性,如果流動性不好,上市公司股東參與換購之後還需等ETF上市之後才能賣出。相比之下,其他減持方式效率更高,這可能也是此類減持方式沒有成為主流的重要原因。 記者 劉慎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