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資本動態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國軒高科獲首批船用動力鋰電池系統訂單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日前,國軒高科控股子公司上海國軒舞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獲首批3船套船舶動力鋰電池系統訂單,這也是國軒高科進軍船舶動力鋰電池市場以來獲得的首批系統訂單。據瞭解,電動船舶正在成為鋰電池巨頭們下一個重點佈局的細分領域。

據悉,這批訂單中所有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均由國軒高科提供,2船套配套河北某船東的2艘36米柴電混合動力漁業工作船,1船套配套雲南一船東的39.8米150客位純電池動力船。

大戰開啟!動力電池巨頭紛紛湧入電動船舶市場!

特斯拉“電池日”臨近 或推乾電極技術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特斯拉或將在4月中舉行的特斯拉“電池日”上主推Maxwell的乾電極技術,在降低電池成本的同時提高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

Maxwell是超級電容器的國際龍頭企業,它生產的超級電容器已經應用於汽車啟停技術。2019年2月,特斯拉宣佈將以2.18億美元收購超級電容全球龍頭Maxwell全部股權,推動Maxwell專有的乾電極技術。伴隨特斯拉2020年4月“電池日”的臨近,業界對特斯拉未來電池技術予以更大關注。

新能源領域的“領頭羊”特斯拉將揭秘!未來究竟會用哪種電池?

華為發佈超級快充充電器 氮化鎵產業化應用規模有望提升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華為2020春季新品發佈會正式發佈65W GaN(氮化鎵)雙口超級快充充電器,支持Type-A和Type-C雙口充電,能給手機、平臺和PC充電。氮化鎵充電器具備功率大、體積小、效率高的特點。

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憑藉其本身高頻低阻、高導熱、耐高溫、小體積等特點,在無線通信、汽車電子、電網、高鐵、衛星通信、軍工雷達、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中具備硅基無法比擬的優勢。

2020年有望成國內“氮化鎵應用元年”!

協鑫集成50億定增獲證監會受理 7.5億將用於2.5GW疊瓦組件項目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近日,協鑫集成發佈公告稱,“關於非公開發行新股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受理”。根據此前公告,此次定增金額為50億,用於大尺寸再生晶圓半導體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27.5億)、阜寧協鑫集成2.5GW疊瓦組件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7.5億)、補充流動資金(擬投入募集資金15億)。

2020年非公開募集資金方案的實施將填補我國半導體產業鏈中再生晶圓領域空白,佈局半導體第二主業,且有利於公司發揮疊瓦國際專利優勢,夯實光伏業務基礎。

從我國半導體短板領域切入半導體行業,填補國內產業空白!

萬華與青島科大攜手讓科技成果轉化“接地氣”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近日,萬華乙烯項目重達30噸、吊裝高為73.6米的1號煙囪模塊穩妥就位在裂解爐的最高點,標誌著該項目裂解爐完成最後一組模塊吊裝實現全面封頂。此舉意味著萬華在加快完善第四代高科技產品一POE、 PO/SM、 POCHP、聚醚胺等的中試技術的基礎上,第五代技術可降解塑料、高純度大尺寸單晶硅片的中試工作正在加速攻關中。

作為中國唯一、世界少數擁有MDI自主知識產權的煙臺萬華位列全球化工50強。萬華化學集團董事長廖增太表示,與青島科技大學等高校協同創新是萬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

不找校長找市場,這波操作“接地氣”,MDI製造技術終獲重大突破。

恩捷股份擬募資不超50億 新增9.2億平米電池隔膜產能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近日,恩捷股份發佈《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向不超過35名的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2.42億股(即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募集資金不超過50億元,用於江西省通瑞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鋰離子電池隔膜一期擴建項目、無錫恩捷新材料產業基地二期擴建和補充流動資金。

電池之爭愈演愈烈,作為隔膜行業龍頭,恩捷股份沒在怕!

產學研動態

研究人員開發可吸收陽光的正極材料 使鋰空氣電池可超低溫工作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據外媒報道,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可以吸收太陽光的材料研發出正極,可使鋰空氣電池在低溫下也能工作。

南京大學研究人員Haoshen Zhou及其同事,開發了嵌入混合釕納米結構的多孔正極,使鋰空氣電池能在超低溫度下工作。在這一關鍵組件中,納米結構排列可引發等離子體增強太陽光熱效應。換句話說,能有效地將太陽光轉化為熱能。只要有充足的陽光,電池就可以通過局部加熱,在非常冷的條件下工作。該團隊開發的電池,在-73°C時展現出高放電容量,在-73°C和室溫下的循環壽命都創下紀錄。

鋰空氣電池,有潛力超越鋰離子電池,成為電動汽車首選電化學儲能技術。

直徑550mm 包鋼稀土院成功研製大尺寸稀土鎂合金棒材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近日,包鋼稀土院中試基地成功研製出直徑550 mm的大尺寸稀土鎂合金棒材。

包鋼稀土院與東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合作研發了半連續鑄造技術,突破性解決了大尺寸稀土鎂合金棒材內應力大、徑向晶粒尺寸差異大、力學性能不均等技術難點;同時引進QC830冷室壓鑄系統,實現年產300噸稀土鎂合金薄壁器件製備能力,加速推進稀土鎂合金材料在下游領域的應用。

大尺寸、高品質鍛造輪轂及擠壓型材的低成本化成為可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中國科學家首次研製出尼龍固態電解質 實現柔性電池穿戴功能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員團隊首次研製出尼龍固態電解質。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先進功能材料》。

該研究團隊用高濃度的鋰鹽水溶液,破壞了尼龍6中的豐富的氫鍵網絡,並使其再生為以陰陽離子締合形式橋接的交聯結構。這種獨特的結構,使聚合物電解質呈現出高粘彈特性。而這種高粘彈特性正是解決固態電池和柔性器件界面問題(層移、錯位等)所需要的。

以固態柔性電池作為應用窗口,實現了柔性電池的穿戴功能!

我國科學家制備多孔納米流體膜實現高性能滲透能量轉換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近期,我國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基於水凝膠的多孔納米流體膜,可實現滲透能的高效轉化。

該多孔納米流體膜固有的靜電、化學和結構上的不對稱性,使得系統具有穩定的離子二極管效應,極大地促進了陽離子從納米纖維層向水凝膠層的傳輸。此外,水凝膠層可以為離子擴散提供一個廣泛充電的三維網絡,從而可以大大提高界面傳輸效率,為實現鹽度梯度發電提供了基礎。將天然海水與河水混合時,利用該多孔納米流體膜來發電,其功率輸出高達約5.06Wm-2,證明了該多孔納米流體膜在非均相滲透發電領域的巨大前景,為膜基反電滲析技術及藍色滲透能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視角。

海洋“能源獵手”來襲,讓“鹽”發電!

北科大團隊發現“超臨界彈性”現象並製備無滯後巨彈性金屬


產業動態 | 動力電池巨頭進軍船舶領域!

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王沿東教授團隊成功製備出寬溫域下具有零滯後超高彈性應變的NiCoFeGa單晶纖維,纖維直徑為30-500微米,長度可達1米以上。該合金纖維在室溫下具有高達15.2%零滯後彈性形變,最高超彈應力達1.5 GPa,在123-423K溫域內其超彈性能基本不隨溫度變化。除此之外,該材料兼具高應變(10%)下的優良循環穩定性和大的彈性存能,在航空航天和智能製造的先進工業領域有著廣闊應用前景。

突破傳統馬氏體相變理論極限,實現超高彈性形變!



中創產業研究院彙集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專家學者、新興產業、創新企業、投資機構、創新者、企業家和產業家等各方面的資源,是體系開放、多方協同的新型研究機構,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政府部門、企業和產業集團提供產業發展諮詢,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創產業研究院堅持“研究產業、服務產業、引領產業”的理念,目前已形成醫療產業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先進製造研究中心和產業資源中心,組建成立了各研究方向的專家庫。


歡迎公眾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大家關注“中創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信息分享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