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散文:难忘童年的鞭炮声


生活散文:难忘童年的鞭炮声


时光如梭,转眼又是一年。腊月十五的上午,阳光暖暖的,我带着儿子到理发店理发,去的时候里面已经坐着五个人,我环视了一周,全是六十岁左右的老年人。刚一坐定,老人们就聊开了。

“现在过年可真够累的,从腊八一直忙到年三十,累得晚上都睡不着觉!”

“小孩子就盼过年,大人就怕过年,这迎来送往的,哪一样不要钱!打扫庭院,置办年货,走亲访友,脚不沾地,唉,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


生活散文:难忘童年的鞭炮声


听着大家伙的议论,我也深有感触。已到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过年的这段时间是最累的。现在买东西是方便了,只要去趟超市,鸡鸭鱼肉酒,一站式就解决了。最累的恐怕还是心累,各种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外出打工归来的,亲戚朋友的孩子要掏红包的,年后要走亲戚的……想想这些,脑袋不知不觉就大了。提到过年的娱乐项目,除了看看春晚,打打游戏,吃着一桌子怎么也吃不完的剩菜,现在过年还有啥意思。

“儿子,过年给你买些鞭炮,我们去放,好不好?”我露出兴奋的眼神。

“这多没意思,小区保安都不让放鞭炮。”儿子无奈地说,“你要是到路上去放,让暗访人员发现了,要罚你二百块钱,那得损失我几箱牛奶钱啊!”

儿子最近数学是有长进了,一提到几百以内的加减乘除,他算得比我快多了。


生活散文:难忘童年的鞭炮声


想想我不到十岁的时候,放寒假了,是孩子们疯狂玩乐的时间。那时候在农村没有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游戏机、健身器材离我们也非常遥远。能玩的就是在结了厚厚的冰的池塘里滑冰、在柴火垛里捉迷藏、在大街上弹溜溜球,而最好玩、最刺激的就是放鞭炮了。


生活散文:难忘童年的鞭炮声


那时候的鞭炮有好几种,有放到地上摔的,有分散着点的,也有很响的二踢脚。为了增加创意,我们会放在饮料瓶上,放出的鞭炮会将瓶子崩的非常高,非常远。

那时候家里很穷,一挂鞭炮舍不得全放完,就拆开一点点的地放,从腊月十五放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摔的鞭炮大约要买一百多个,都是隔三岔五的过过瘾,不会一下子放没的。大部分时候都是约上几个小伙伴,你放一个,我放一个,不到变换着花样,随着劈里啪啦的、此起彼伏的响声,引来一声声喝彩,心里都乐开了花。


生活散文:难忘童年的鞭炮声


过年初二送家堂,是放鞭炮的盛宴,是孩子们不可错过的节目。大家早早吃了中午饭,准备好自家的鞭炮,集中起来放到村口沿河边,漫天的硝烟就像打了一场大的战役,一年的辛劳疲惫都被这鞭炮声赶走了,带来的是对新的一年的希冀。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人们谈霾色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让人们不能也不愿去触碰鞭炮了。那热闹的鞭炮声,也许只能在记忆中去追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