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應用即將落地蘇州!它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究竟有何不同?

央行數字貨幣應用即將落地蘇州!它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究竟有何不同?

本報訊 近日,央行數字貨幣試點項目即將落地的消息引來不少市民關注。4 月 16 日,央行數字貨幣首個應用場景將在蘇州相城區落地的消息在市場中流傳開來。

記者瞭解到,蘇州相城區是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重要試點地區。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資通過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代發的工作人員,將在 4 月份完成央行數字貨幣(DC/EP)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5 月,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 50% 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那麼,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呢?是指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屬於法定貨幣,具有法償性,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定位上,DC/EP 是 M0 替代(紙鈔和硬幣),而不是 M1(M0+ 活期存款)、M2(M1+ 定期存款)。

據業內人士介紹稱,央行數字貨幣不計付利息,可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使用時應遵守現行的所有關於現鈔管理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規定,對央行數字貨幣大額及可疑交易向人民銀行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數字貨幣與比特幣、區塊鏈並無必然關係。

那麼,它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究竟有何不同?

央行人士表示,數字貨幣也不會取代微信支付或支付寶。央行數字貨幣替代 M0,其功能和屬性與紙幣相似,只不過形態是數字化的。

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走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屬於 M1 和 M2 級別的數字化,不具有 M0 級別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 M0。

M0: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現金;M1 :一般包括 M0 + 各單位的活期存款;M2:包括 M1 + 居民儲蓄存款 + 單位定期存款 + 單位其他存款 + 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如何替代現金?

央行數字貨幣推廣的動力是什麼?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原因之一是,基於人民幣現金的支付、交易、反洗錢等,在現代社會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高。

此前,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去年 11 月在公開活動上表示,在中國,支付寶、微信支付遠超信用卡支付;ATM 機在 2019 年也首次出現下降。人們不再依賴現金流通,不少銀行櫃檯甚至門可羅雀。

金融分析師肖磊認為,DC/EP 替代 M0 的使命會逐步實現,兩到三年時間會有 30% 至 50% 的 M0 被央行數字貨幣替代,基本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全國範圍推廣,平常的現金使用大部分會被替代。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從中長期來看,目前國內 M0 規模 8.3 萬億(增速逐年下降至 5% 以內),作為 M0 部分替代,預計央行數字貨幣投放量將在萬億規模,受客戶習慣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取決於現金交易替換規模和電子支付替換規模。

瀟湘晨報記者 卜盎 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