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追上雙11還差箇中國大媽

剛過去的618電商節,貓狗之間的大戰酣戰淋淋,各方曝出自己的相對滿意的戰績,比如天貓展示了618戰績:110品牌成交過億!,今年的天貓618跑出了“雙11速度”,一小時成交就達到去年全天業績。但是去年的天貓的618和去年的雙11相比,不在一個重量級對話。今年為何能如此速度追上去年雙11的速度,主要功勞在於新零售。

從618=各大平臺戰績榜分析,主流銷量都是3C數碼的銷量支撐了整個GMV的增加,年中購物,主要購買應季產品,比如夏日的風扇空調、防水等產品,都是單間家電進行購買,未能呈現大用戶群體整裝購買。反觀雙11,處於年末,裝修的一個旺季,國人喜歡在年前購買年貨入駐新家,需要給家庭搭配物件,從家裝大件到家居小件,從年貨到新衣玩具,品類眾多,需求量大漲,此時購買的需求更加旺盛,雖然去年雙11的銷量榜3C數碼也是佔據多席位,但其他品類的產品GMV佔比不甘下風。

今年618主力新用戶群體為三四線用戶群,在目前電商行業一二線用戶群體增長趨勢趨於疲軟,算是到了電商新瓶頸,這也使得電商祭出新殺器電商2.0——新零售,讓一二線用戶群體更加註重線上瀏覽,線下體驗,線上線下結合,讓用戶購物體驗更接地氣,摸得著。既活躍用戶群體,實現用戶粘性提升,又能提升交易額。

雖說阿里對新零售的態度,沒有學習百度all in AI那麼破虎沉舟,但阿里對於新零售也是提撥到了新高度,從日前阿里的組織升級,單獨將盒馬生鮮升級為獨立事業群。這一舉動從2年前就已經開始在籌劃,只是當時沒有上升到一定高度,當淘寶面對拼多多的釜底抽薪式的截流在中低端用戶人群,當天貓面對京東的高客單價3C搶客源,阿里電商陷入危機四伏的困境,想要甩開敵人狂奔只能突出奇招。此時的新零售正好藉著行業東風馬不停蹄的前進,各大資本和平臺紛紛跟進,阿里能想到的是,新零售自己賭對了,並加大了“賭注”,通過整合物流、供應鏈、阿里雲服務配套設施,策馬狂奔,才有了今年618的“雙11”的速度。

雖說盒馬生鮮只是新零售的一個節點,但在新零售上,阿里和對手騰訊之間的對決遠不於此。在前端供應鏈、終端銷售、支付、配送層面上,阿里祭出自己利器:阿里雲、國聯水產、盒馬、菜鳥聯盟、支付寶、餓了麼,一應俱全。面對如此風口,騰訊也不甘落後,也拿出了自己的投資戰報:騰訊雲、國聯水產、永輝、京東、京東物流、微信支付、美團等戰略部隊應對。

似乎在618這場電商活動中,表面上不止是618之前的交易額之戰,暗地裡還是一場電商2.0新零售市場一較高下的戰爭。

電商平臺還在玩之前的電商玩法,不是被對手的玩死,而是在新戰場上根本上不了競爭的檯面。沒有新零售加持的電商,都變成了傳統電商,加持的電商平臺,秒變高端電商平臺,推動一二線的用戶人群人潮湧動,拉取新的三四線的用戶群體湧入,嗜血著電商新空氣。

新電商靠的線上拼手速,線下拼腿速贏得更多的用戶群體,本以為線下使用的都是年輕一代用戶群,殊不知618當天線下商超體驗店,一群人人頭攢動,早早就沒有開門的店門排隊候著,拿著手機查看昨天晚上到早上採購的商品,什麼樣的特價,什麼樣的食材新鮮,全都逃不過中國大媽的眼睛。

電商還是新零售,最終還是要被一群大媽群體攻佔著,中國大媽一個永遠的經濟支撐。618追上雙11,除了新零售,還差——中國大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