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自近代文明诞生以来,体育就成为了人类之间最公平、最合理、最和平的竞争方式,参与体育比赛的运动员也在不断地突破人类的极限。但就是在体育赛场上,仍然发生了一些令人蒙羞的不公平的事。

1994年广岛亚运会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一直以来,兴奋剂就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抹去的一道痕迹。而在游泳池里,更是兴奋剂出现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更有人调侃说,专业游泳比赛中,游泳池里的不是水,都是兴奋剂。而1994年的中国游泳队的兴奋剂丑闻,要从8年前说起。

1986年,泳协聘请了一名东德人担任主教练,这位名叫克劳斯的东德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训练体系,同时也带来一样令东德体育最终声名狼藉的东西——兴奋剂。当年的东德奉行国家利益至上,为了金牌不择手段,运动员集体依赖兴奋剂提高成绩。中国游泳在克劳斯的影响下,开始沾染兴奋剂。

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在1992年,以"五朵金花"(庄泳、钱红、林莉、杨文意、王晓红)为代表的中国游泳队横空出世,在奥运会赛场上斩获四金五银,举世震惊。

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但国际上的声音对中国游泳女队并不是夸奖赞美的,反而,更多的是质疑和歧视。中国女队员高大粗壮的身材,男人似的肌肉,甚至是隐约可见的喉结,都让人难免产生"联想"。

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1994年游泳世锦赛上,中国队勇夺16枚金牌中的12枚,这彻底让国际震惊,但介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中国游泳队也没有受到惩罚。

直到几个月后的日本广岛亚运会的召开,一切都变成了不堪回首的梦魇。

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1994年10月,广岛亚运会正式开幕。在这届亚运会前,日本政府因为台湾问题与中国闹得很僵。即将出征的前一周,中国代表团还未确定是否出征亚运会。最后中国代表团决定参赛。

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最后,中国游泳代表队夺取了23枚游泳金牌,包揽了所有游泳金牌的四分之三,昔日的亚洲泳坛霸主日本队只得到了7枚金牌,这让日本人非常气愤。但日本人明显此次是有备而来,中国运动员万万没想到,日本人在中国运动员居住的酒店房间内安置了窃听器和针孔摄像机,中国运动员在房间内注射、吃药以及随意丢弃的针头,成为服用兴奋剂的铁证。

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随后日本泳协向国际泳联上诉,要求对中国队进行飞行药检,并提供了证据录像带。11月中国游泳队的尿检结果公布,7人被查出服用违禁药物合成类固醇,这是一类功能与人体雄性激素类似的人工合成物,能够明显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最终中国队共被剥夺12枚金牌,这12枚金牌全被记入日本队名下,日本也由此从亚运会奖牌榜第三名升为第二,一举超过了韩国。此事在国际上被称为"近代运动史上最大的药物丑闻"。

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也正是因为此事,中国泳坛从高峰跌落,中国体育的声誉跌落谷底,成为国际上不受人待见队伍。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在中国代表团入场时,美国解说脱口而出:"看,一支靠兴奋剂出成绩的队伍向我们走来了。"虽然中国代表团进行了小规模的抗议,但由于前科历历在目,也只能不了了之。

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此后,中国开始大刀阔斧地清肃兴奋剂问题。1999年,体总出台正式的反兴奋剂规定,并本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跑一个"的原则,加大了检测力度。

体育史上那些丑陋的瞬间(4)——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丑闻

近年来国际上对中国游泳队的偏见歧视,大部分就来源于94年的丑闻。而中国游泳队的声誉重建之路,还很漫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