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1991年,徐克執導的電影《黃飛鴻之壯志凌雲》上映,電影有一段鏡頭讓人印象深刻。一位老者頭髮凌亂,衣衫襤褸,手腳帶著鐐銬被被黃飛鴻救下。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去年一則國外的新聞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英國集裝箱藏屍案。2019年10月23日1點30分,英格蘭東部救護服務局的工作人員打開了一輛停放在路邊的冷藏貨車,在其中發現了39具亞裔人種的屍體。

警方最初懷疑這些人都是偷渡過來的中國公民,然後一些不嫌事大的西方媒體就開始炒作。什麼剛舉辦過盛大的國慶典禮就發生這種事種種,藉此抹黑中國。這類新聞當時一度登上各大西方網站的頭條。

我們當時也很吃驚,痛心中國至今還有如此艱難求生同胞們。

沒想到新聞劇情很快有了反轉。11月1日,英國警方認為這些不幸的死者都是越南公民。11月7號,越南公安部證實了這種說法。

可是,當偷渡案指向了越南,這些媒體彷彿一下子對此案失去了興趣,難免讓我們為了這些為了生計不幸遇難的死者感到遺憾。他們的死淪為了某些人中傷他人的工具。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曾經的中國也有過一段低迷的歲月。在那段屈辱的近代史裡,我們看到了歷史的車輪如何無情地碾過落伍的人群。但是在那片忙忙的洪流中,有無數英雄兒女在救亡圖存,也有無數的個體背井離鄉,為自己的命運抗爭。這些遊離於主流之外的個體自然不會被歷史所注意,因此我們只能夠從殘存的些許痕跡中去感受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海外移民史。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舊金山(San Francisco),你一定聽說過這個城市。一個經常出現於好萊塢大片中的名城。當我初中學英語知道有音譯這回事的時候,一直無法理解聖弗蘭西斯科怎麼就翻譯成了舊金山呢?而且他還有一個還不錯的音譯名叫做三藩市。香港地區就以三藩市作為這裡正式名稱。而在大陸出版的很多地圖上管這叫聖弗蘭西斯科。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我也一直以為這才是人家的正式名稱。但其實美國官方就用的“舊金山”這三個字。聽慣了你可能不會察覺舊金山、老金山是一個很口語化的詞。它的這個名字其實是以前來這裡謀生的中國人起的。他們有一個很有時代感的代號——華工。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裡真的有一座金山。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1848年1月24日,生活在聖弗朗西斯科市的當地人無意中在附近的薩克拉門託河流域發現了大片的金礦。由於當地法律制度還不夠健全,沒有太多限制,再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便利交通,這座金礦迅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前來改變命運。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這次浪潮被稱作加利福尼亞淘金潮,來自美國其他地區甚至南美、亞洲的30多萬人漂洋過海湧進加利福尼亞。其中不乏中國人的身影。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他們離開了當時積貧積弱的家鄉,將這裡視作改變命運的希望之地。在向同鄉人介紹這片夢幻之地的時候,還有什麼比“金山”更好的詞兒呢?當這個熱潮逐漸褪去之後,有人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也發現了大片的金礦。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對渴望外出求生的中國人來說這又是一個新的機遇之地。於是“金山”的名號就又落到了這裡。為了做出區別,他們就管之前的那片沃土叫做舊金山。無論是金山還是舊金山,今天再看到這個名字彷彿還能感受到他們當年那種改變命運的渴望。

儘管在這些淘金熱散去後,之後的研究表明,那些販賣工具的商人才是最大的贏家。我們很難想象那些無名的大多數是如何在異國他鄉面對這場幻滅。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除了舊金山之外還有一句話印證這些華工的命運。美國鐵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都邁著一箇中國人。這條鐵路指的就是太平洋鐵路。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簽署了《太平洋鐵路法案》。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該法案授權兩家公司開始建造這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當時由於淘金潮的吸引,加州已經聚集了數以萬計的中國人。但是在工程一開始,由於人種歧視的原因,鐵路建造方卻並不想讓這些人參與進來。

但到了建造過程,頂峰時期參與建造的華工人數卻突破了兩萬。佔當時工程建造總人數的90%。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因為在開闢鐵路的過程中,一路都是荒郊野嶺、困難重重。只有中國人願意做這種工作,而且他們要的薪水只有白人的一半。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再加上語言不同,這些艱苦工作的華工飽受歧視。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這是供當時的華工們應急使用的中英對照短語,排到第一位的就是——“他無事打我”。這群為了躲避太平天國運動遠渡重洋的老實人怎麼也想不到這片充滿機會的熱土同樣不是自己的歸宿。鐵路完工不久,本以為能夠通過這項工程證明自己。不料標榜的自由與平等的美國卻在1882年頒佈了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監禁甚至驅逐那些為美國西部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中國勞工。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當然,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並不缺乏振奮人心的故事。接下來的故事和一場戰爭有關,硝石戰爭。你甚至可以管他叫“鳥糞戰爭”。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在十九世紀初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給全球帶來了急速的人口增長。而人口增長帶來的是對糧食需求的提高。可當時大規模提高產量的化肥尚未出現。鳥糞就這樣走上了歷史舞臺。居住在南美洲阿塔卡馬沙漠的當地農民發現那些長期堆積在沙漠的鳥糞不但能夠恢復土壤肥力還能提高農作物的品質。以後的研究會告訴我們,這些鳥糞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化合物,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化肥。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總之,當時同時擁有阿塔卡馬沙漠的玻利維亞、秘魯、智利三國,通過鳥糞獲得了大量的稅收。其貌不揚的鳥糞居然成為了他們重要的國家資源。問題來了,這三個國家對這片沙漠的歸屬並不清晰,面對巨大的利益,戰爭在所難免。這就是鳥糞戰爭發生的背景。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你很難想象,在經常被人忽略的南美洲發生了這樣一場奇葩的戰爭中,竟然還有中國人的身影。關於這個故事,江湖上一直流傳著“太平軍殘部橫掃南美”的傳說。這當然是一廂情願的謠傳。不過,南美的這群人確實很有可能和那些在加州淘金修鐵路的華工一樣,是為了躲避太平天國運動帶來的動盪,而來到異國他鄉的。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根據相關記載,從1849年到1874年,先後有10萬多名華工被騙賣到秘魯。從事包括開採鳥糞在內的各種體力勞動。身處異國他鄉,這些人的近況和被販賣到美洲的黑奴並無兩樣。對此不滿的華工有時也會聯合起來反抗這種壓迫,不過很快就被秘魯政府鎮壓了下去。但是這並不代表大家就此放棄。

1879年,鳥糞戰爭在秘魯、智利、玻利維亞三國爆發。2000多名華工們看到了機會,他們加入了治理軍隊,一起反抗秘魯政府,並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這些華工最後在一座沿海城市伊基克定居。直到今天,這座南美小城還有不少華人血統的存在。

華工,一部帶著沉重和傷痛的血淚史

往期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