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斷代際傳遞,"傷痛"不相傳,是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產"

前言:隱約記得,好像是豆瓣小組的討論把原生家庭這個詞第一次推上了熱搜。隨著一系列的相關影視作品出現,人們對於個體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原生家庭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並引起重視。討論原生家庭是為了發現更好的自己,從養育的角度來看,更是為了改變已有的認知、行為模式,避免一些不良的習慣性行為、思維傳遞給孩子。



去年12月中旬和朋友的一次聚會中談起了孩子,酒至微醺話也就多了起來,說起兒子的調皮更是猶如滔滔江水。

聽完朋友的抱怨,我問:"你兒子有優點嗎?"

他愣住了:"好像有吧?"

我繼續追問:"針對他的優點,你有誇過你兒子麼?"

"我從來沒誇過我兒子,也有點說不出口。" 他遲疑了一下:"我爸好像也從來沒誇過我。"

話題聊到這裡,我知道他懂了,他的悟性很好,剩下的事情只能靠時間以及他的自我覺察來慢慢改變了。類似的親子溝通模式這只是千萬家庭的縮影,這樣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曾幾何時,我們面對父母的責難暗暗發誓:以後我做了爸爸(媽媽),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我一定不會……可是,活著活著,就發現自己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習慣性行為、反應的背後,有父輩與子輩之間的代際傳遞在作用。

阻斷代際傳遞,

代際傳遞是如何形成的

代際傳遞是指家庭養育模式對於孩子未來人際關係互動模式和質量、婚姻關係、教育子女方式、世界觀、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無犬子","上樑不正下樑歪"等俗語說的就是代際傳遞的道理。孩子的基本心理素質和社會性素質,是通過後天觀察、經歷、體驗、感悟、互動中得來的,簡單來說,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模板,代際傳遞的過程就是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對於孩子未來的雕刻過程。

阻斷代際傳遞,

1、 父母的語言對於孩子的雕刻作用

經常被指責、貶低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長大後性情冷漠,不相信社會及人與人之間有愛,更難以接受來自別人的愛,認為是有目的性的,很難和人親近。例如:《安家》中,孫儷飾演的房似錦,為銷售可以不擇手段,甚至搶下同事的房源,顯得不近人情。

經常被鼓勵、讚美的孩子,能夠得到家庭的情感支持,長大後性格開朗,願意相信人與人之間的友善,社會的美好,有能力接受別人的愛,以及付出自己的愛。

阻斷代際傳遞,

2、 父母的行為對於孩子的雕刻作用

經常被打罵、遭受肢體暴力的孩子,長大後更傾向於用拳頭解決問題,過度被滿足的孩子,長大後自我中心嚴重,難以體察別人的情緒,凡事以我為出發點。

父母遇事習慣易燥怒、焦慮進而抱怨、推諉,甚至放棄,孩子容易出現撒謊,不負責任等現象。例如:2006年,曾有一位媽媽向我求助,她的兒子剛上一年級,每天晚上都要熬到睜不開眼睛才能睡覺,甚至出現過到凌晨4點才開始睡覺的情況。通過訪談,原來是媽媽對於夜晚有恐懼,通過觀察媽媽的行為,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情緒,使得孩子對夜晚也有了莫名的恐懼。

阻斷代際傳遞,

3、 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雕刻作用

夫妻之間彼此尊重、有愛,夫妻關係和諧,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建立親密關係,渴望且相信婚姻是美好的一件事情;夫妻間爭吵不斷、甚至大打出手或是某一方有外遇,是婚姻關係破裂,孩子長大後對於婚姻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更有可能出現不婚。

阻斷代際傳遞,

我們每一個人,都帶有來自原生家庭的印記,這些印記又會不可避免的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如果沒有覺察,那麼可能會這樣一代一代的不斷傳遞下去,形成固定的習慣性思維和反應。如:文章開始提到我的朋友,他在對待孩子的態度、思維方式、行為上,都延續了他父親的做法。所幸,通過幾句話的聊天,他能有所悟。想要跳出代際傳遞的"輪迴",需要從自我覺察開始。

阻斷代際間的不良傳遞

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人類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那麼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想要一代比一代人發展的更好,除了要不斷努力為下一代積攢物質財富,更要能不斷的通過自我覺察、反省、調整自己的認知狀態阻斷代際間的不良傳遞。

阻斷代際傳遞,

1、 辯證看待原生家庭的影響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治癒"這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一句名言。但少為人知的是:阿德勒患有軟骨病、佝僂病,和他的兄弟門比起來顯得弱小,自卑伴隨他的一生,而自卑也成為了他不斷向上的強大驅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原生家庭也是成就我們的動力來源。例如:近期熱播電視劇《安家》中孫儷飾演的房似錦,正是因為從沒得到家庭的溫暖,從小就比其他孩子更加努力,長大後更是勤奮工作,對於客戶永不言棄。盛夏酷暑天氣,一天三次爬上28樓,只為了獲得房源,這恐怕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事情。

阻斷代際傳遞,

2、 活在當下

原生家庭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甚至出現了"父母皆禍害"的極端論調,對此我不敢苟同。討論原聲家庭,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而並不是抱怨,進而攻擊自己的父母。或許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傷痛,但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不斷的抱怨,無異於是自己撕開自己的傷疤。過去已經成為歷史,我們無力改變,活在當下,致敬現在的自己是對過去最好的告別。

3、 阻斷不良傳遞從自我覺察開始

自我覺察,可以理解為自我反思、反省。通過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調整自己的應對方法,積極改善由於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利因素。例如:文中提到朋友從沒有誇獎過兒子的事情,第一,因為父親和自己的親密度不夠,成年後,自己也不會、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兒子相處;第二,

父親從沒誇獎過自己,導致看問題的角度始終停留在"看到孩子的缺點"。

在這件事中,我的朋友通過聊天,意識到了這樣做的不妥,這就是"自我覺察"。當自己覺察到習慣性的反應、思維之後,進一步調整自己的行為,才可能開始阻斷代際間不良傳遞。否則,這個孩子長大後,成為父親,還是有很大可能用父親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阻斷代際傳遞,

4、 提高認知從根本上解決

很多父母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課,知道很多方法,卻發現依然無法搞定自己的孩子。究其原因,是機械性的學習,沒有自我覺察,知識沒有內化,沒有提高自我的認知水平。

為人父母,從孩子降臨那一刻起,就正式進入"工作崗位"了,沒有系統的崗前、崗中培訓,一切靠摸索,看書、聽課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但學習,一定是有意識的自我提高,而不是為了體現自己對教育孩子責任心的機械性學習。例如:我碰到過一些家長,他們嘴邊常掛著同樣的話:"書也看了,課也聽了,就是對我家孩子沒用。哎,順其自然吧!"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我做過了,只是沒效果,這不是我的問題了,我也沒辦法了",這類父母的做法,只是為了表現自己的責任心,好讓自己不那麼內疚,僅此而已。

結語:阻斷代際間的不良傳遞,才能真正的使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不斷地向前發展,一代比一代強。《錢氏家訓》,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數一數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多少位錢姓的名人?這很好的說明了代際傳遞的作用。

編者按:文中“代際傳遞是如何形成的”中所描述的情形,只是選取了一些代表性的場景,由於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無法一一詳盡。


關注我,持續獲得心理向育兒知識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養育孩子是父母親的自我修行之路,在養育過程中,你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


延伸閱讀: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