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上“黑榜”,暴露出兩大致命難題,還能牛起來嗎?

4月14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公佈的流通領域電動自行車類產品質量抽查檢驗結果顯示,標稱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3個規格的電動自行車上抽檢“黑榜”。

小牛上“黑榜”,暴露出兩大致命難題,還能牛起來嗎?


根據結果顯示,小牛市場上銷售的部分電動車存在整車質量、腳踏騎行能力、尺寸限值、過流保護功能、使用說明書等項目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目前公示的不合格產品已採取下架措施。

除了本次抽檢被曝光的不合格品之外,小牛似乎捲入了各種法律糾,包括買賣合同糾紛、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產品責任糾紛、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等近30項糾紛,而在這些糾紛中,小牛多為被告身份。

小牛上“黑榜”,暴露出兩大致命難題,還能牛起來嗎?


一直以來,小牛都是電動車行業中的“特殊存在”,因為小牛是行業不多的互聯網品牌,其產品價格昂貴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可以看到,小牛電動自第一代產品小牛N1系列起,該公司產品售價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相比於市場上2000元-3000元的電動車“貴”了不止一個檔次。小牛電動在獲得高利潤之外,其市場地位也被冠以“小眾”。

小牛上“黑榜”,暴露出兩大致命難題,還能牛起來嗎?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小牛電動全球用戶超過100萬,在中國的品牌體驗店及專賣店達到1050家,覆蓋181個城市。國際銷售網絡擴大到29個分銷商,覆蓋38個國家。從表面上來看,小牛電動的用戶群數量不錯,但跟整個市場規模相比,實在是九牛一毛。

除此之外,一開始選擇“高端”進場的小牛電動終於還是迎來了兩大發展難題。

一、市場下沉困難

一開始,小牛的互聯網帶貨模式確實效果非凡,第一代產品m1就實現了1.6萬臺,在行業線上模式可以說是遙遙領先。但很快瓶頸出現,沒有線下的支持,小牛產品的售後極大的影響了銷量。

如今小牛已經轉變,重視線下渠道的拓展和下沉,但無奈傳統制造商雅迪、新日、愛瑪、小刀等品牌地位根深蒂固,中部品牌綠佳,賽鴿,格林豪泰也開始奮起直追。這對小牛電動市場下沉帶來的極大的困難。

二、高端市場主權易主

電動車行業早起,低價、性價比高是消費者熱愛的經典標籤,小牛選擇高端入場可以說是避開了低端市場,來到幾乎無人的高端市場,也很快打下了一片天地。

但如今,高端產品市場已不再是小牛的天下,雅迪通過多年的製造經驗慢慢向小牛電動的市場份額靠攏。

截至今日,雅迪已經成為高端兩輪電動車市場的頭部玩家,在全球範圍內門店超2萬家,高端用戶超3000多萬。

此外,小米與九號機器人也開始進軍高端兩輪電動車市場,原本空乏的市場再入強敵,小牛電動智能化的特點已經不再突出。

小牛上“黑榜”,暴露出兩大致命難題,還能牛起來嗎?


一直以來,小牛其實都是一條腿走路,只不過他選擇的道路鮮有人走過。如今,反應過來的傳統品牌已經邁著大步追上甚至遠遠超過小牛,小牛想要再“牛”起來恐怕很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